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B: 上周我们刚刚学习了《论语十二章》这篇课文。 C: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D: 迎面走来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 |
2、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考察队员首次对南极海冰进行了跟踪______,获得了海冰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②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______世界和平与稳定,主张通过政治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③春光之下,微风吹拂,两岸的杨柳更______出迷人的风姿。 A: 监测 维持 显见B: 检测 维护 显见 C: 检测 维持 显现 D: 监测 维护 显现 |
3、 |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中国机长》主要讲述的是发生在高空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B: 少林妄自菲薄别人,在班上很受孤立,大家一致认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 C: 吉林省一批黑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D: 在未来的通信行业中,5G网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必将引领一场崭新的网络技术革命。 |
4、 | 填入下面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13年感动中国人物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仁医。她的颁奖词是: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 。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A: 看的是病,救的是命;开的是药,给的是生 B: 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C: 开的是药,给的是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 D: 开的是药,给的是生;看的是病,救的是命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量刑 量力 流量 B: 加强 勉强 倔强 C: 差遣 钦差 参差 D: 纤绳 拉纤 纤维 |
6、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颓唐(tuí) 迂腐(yū) 蹒跚(mánshān ) 踌躇(cóu chú) B: 晕圈(yùn) 虬枝(qiú ) 婆娑(shuō) 倔强(juán) C: 臼齿(jiù) 洗涤(tiáo ) 俯瞰(gǎn) 遏制(è) D: 鲜腴(yú) 草茎(jīng) 绿釉(yòu) 扳尖(bān) |
7、 |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项是( ) A: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B: 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C: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D: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
8、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B: 旅行总是耗时而且昂贵的,而阅读便是最廉价最方便的旅行方式,是异质世界最有效的召唤魔术,是最快速把世界转变成家乡的方法。 C: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D: 阅读不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他不决定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 |
9、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沧海桑田 逢场作戏B: 莫衷一事 不容置疑 一视同仁 油嘴滑舌 C: 引经据典 悠游自再 肃然起敬 左右逢缘 D: 随机应变 和辙押韵 顾明思义 孤陋寡闻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煦(xù) 讪笑(xiān) 冗长(rǒng) 锲而不舍(qì)B: 畸形(qí) 悲怆(chuàng) 确凿(zuó) 相得益彰(zhāng) C: 沟壑(hè) 庖代(páo) 怂恿(sǒng) 广袤无垠(mào) D: 阴霾(mái) 归省(xīn) 颓唐(tuí) 一气呵成(huō) |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 “草色遥 看近却无”一句,描绘出春天一片生机盎然的景 象。 C: 第三句中着一“好”字,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D: 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同族兄弟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题。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出师表》) (二)晋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至于是。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况姜维邪?”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也。”郤正闻之,谓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先人坟墓,远在岷、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禅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资治通鉴》)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夙夜忧叹 ③庶竭驽钝 ④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 ( 2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3 )刘禅的小名叫阿斗,后人都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请从(二)文中找出这样说的根据。(至少说出两点)( 4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后人感叹诸葛亮的语句,请你结合(一)(二)两段文字说说英雄落泪的原因。 |
智慧灯杆照亮未来城市
张茗帜
近年来,智慧灯杆逐渐出现在多个城市的街头。与传统路灯不同,智慧灯杆整合了监控摄像头、5G微基站、安全报警等硬件,通过信息感知和大数据交互技术,能实现智能照明、智慧交通、信息发布等功能。随着一批批智慧灯杆在各地投入使用,智慧城市有了新的景色。
不少地方的人们发现,一些街边路灯不知何时“长”出了摄像头、显示屏和太阳能板,除了提供照明,还具备无线网络、广播、充电、停车收费等功能。这种多功能智慧灯杆,正在城市建设中广泛应用。5G时代的到来,则让智慧灯杆的意义更加凸显。5G基站有着使用高频通信及支撑大容量高速度的需求,使得5G时代需要大量微小基站完成更密集的网络涵盖。灯杆作为均质化存在的城市基础设施,备受青睐。
“一杆多用”的智慧灯杆不仅节约能源,也可以减少对城市土地的占用,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在一些城市,街头智慧灯杆还具有气象站、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兼顾了环境保护需求。智慧生活的图景,正徐徐展开。如果说智能音箱正成为家庭智能生活的一个入口,智慧灯杆则可能成为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入口与节点。
智慧灯杆身上的多种资源整合利用,丰富了人们对未来智慧城市的想象。从移动支付到电子政务、从智能家居到智慧灯杆,智慧城市正在敞开大门。在一些远景设想中,新型城市将集成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成为一个信息实时流动的有机体。家中的电灯根据睡眠状况自动开关,无人驾驶汽车能自动规划路线,健康指标直接与医院相连……各个环节联动作业,让城市可以更好实现“随需应变”,大大提升了城市运营效率与生活便捷度。
智慧城市不仅集成技术,更体现价值。新型城市建设通过提升硬件设施,改善了人与城市的关系。例如,智慧路灯可以根据车流量自动调节亮度,还能具有故障报警、远程抄表等功能,可大幅节约电力资源、降低维护成本;智能交通可以帮助人们快速掌握车况、路况,优化出行方案,减少公共资源浪费。城市的主体是人,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方向,通过科技手段推动城市绿色发展,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智慧”。
当前,城市治理正从“硬件”提升向“软件”升级进发。智慧灯杆等智慧基础设施之所以能得到推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精细化管理正成为城市治理的普遍要求。通过完善“城市大脑”、积累底层数据、优化管理的算法,大幅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有了良好抓手。当然也要看到,智慧灯杆等基础设施真要发力,还有赖于智慧联网与城市改造,其中既有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有公共财政的考量,势必会面临不少考验。从小小的智慧灯杆出发,充分利用时代的技术红利,就一定能集纳城市建设的大智慧,点亮未来生活。
( 1 )智慧灯杆有哪些功能?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 1 )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写在下面。课堂上,同学们就“一个人跑得快,一群人跑得远”这句话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位同学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因为没有外物干扰,只有一心行走这个目标。”另外一位同学说:“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因为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相互支持,相互鼓励。”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