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湛江市第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ēn)怪 (tiǎn)着 拜(yè) 面面相(qù)
B: 干(xì) 作(yī) 愧(nǎn) 不(xǐng)人事
C: (góu)当 星宿(sù) (bǐ)贱 身披鹤(chǎng)
D: (chěng)能 桑(zǐ) 发(zhèng) 羽扇(lún)巾
2、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若盛开,那是____在春日枝头上的一种情怀。盛开,是花朵潜伏已久的梦,也是它不得不____的一种职责。盛开,总是羡丽的,花朵的盛开是____,是热闹;生命的盛开是激情,是____。


A: 悄然绽放 履行 绚丽 奋进
B: 含苞待放 施行 妖艳 前进
C: 悄然绽放 施行 绚丽 前进
D: 含苞待放 履行 妖艳 奋进
3、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骈进 宽宥 画龙点睛 言不及意
B: 秘诀 恣睢 根深蒂固 走头无路
C: 惘然 端祥 与日俱增 前仆后继
D: 统筹 虚妄 顿开茅塞 不足为据
4、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jìn) 瓦(lì) (lóu)空 匀(chèng)
B: (fó)晓 (lín)峋 阻( è ) (pán)龙
C: (suí)靖 (shà)那 (xuān)榭 纳(suì)
D: 丘(hè) (zè)歪 (wéi)幕 荒(miù)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 《海燕》的作者是俄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6、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mì) 大(è) 取(shǔn)
B: 子(qián) 低(lèi) 夺(cuàn)
C: 哑( yīn) 窸窣(xīsù) 火(gōu)
D: 猎( shòu) 贪(lán) 哀(hào)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B: 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 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 , 赢得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掌声。
8、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青岛欢迎你,五湖四海的朋友!让我们带上意的微笑,迎着和的微风,一起遥望无的大海,一起畅游秀美的崂山,一起欣赏丽的霓虹……2018,让我们相约青岛!

A: qiè xī gēn xún
B: qiè xù yín xuàn
C: xiè xù gēn xún
D: xiè xī yín xuàn
9、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雁门太守行》中“黄金台”运用的是燕昭王筑台以重金招贤纳士的典故。
B: 《醉翁亭记》中的“太守”,字永叔,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著名诗人、散文家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代表作有《乡愁》《听听那冷雨》等。
D: 《皇帝的新装》《小红帽》《白雪公主》都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短篇小说。
10、《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A: 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 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 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 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1 )第一句中两个“难”字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 2 )请从修辞角度简要赏析诗歌的颔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甲)A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B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也,前人之述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至若春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C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为,何哉?D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

[注]①殍馑(piǎo
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政人和 情达理
B: 百废具盎然
C: 国怀乡 人楼空
D: 吾谁与原主
( 2 )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理解:因为前人对岳阳楼的景象已经记述得很详尽了,作者觉得自己再也无法超越,所以下文不再描写景色。
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翻译: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祖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害怕别人讥讽(的心情), 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色,感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C: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郁青青。 翻译:沙洲上的鸥鸟在空中飞翔,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与洲上的芷草、兰花,茂盛青翠。 理解: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
D: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不因外界环境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或喜或悲。 理解:“古仁人”的心境与“迁客骚人”不同,“古仁人”有着更加广阔的胸襟,更为高尚的人格。
( 3 )历代文人题咏岳阳楼的名句众多,如唐代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注: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古代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杜甫的“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下面是宋代欧阳修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我每一醉岳阳,见眼底风波,无时

人皆欲 ,问胸中块磊,何日

A: 不作 云梦吞 能消
B: 不作 吞云梦 能消
C: 能消 云梦吞 不作
D: 能消 吞云梦 不作
( 4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增其旧/因地宜 前人之述/关怀
B: 至若春景明/风日丽 天下之忧而忧/争恐后
C: 岳阳楼之大/今古奇 或异二者为/中庸
D: 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业精勤 不物喜/天下为己任
( 5 )《岳阳楼记》中抒发的忧乐天下的情怀是范仲淹一生的行为准则,结合下面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他忧乐天下的具体做法

(材料一)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⑤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⑥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材料二)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⑦常稔之田⑧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选自《古文观止译注·义田记》)

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韩琦:北宋大臣。⑥除:拜官授职。⑦负郭:靠近城郭。⑧常稔(rěn)之田:良田。

( 6 )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状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 。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橡树

①冬天里一个清新的早晨,年轻的安娜老师正在上课:“名词是一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类……”

②“我可以进来吗?”一个瘦小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脚穿一双旧毡靴,靴子前端沾满了泥,睫毛上挂满了白霜,圆圆的小脸蛋被风吹得红扑扑,似裂开一般。

③“又迟到了,莎乌斯基。”安娜的声调带点儿哀伤,莎乌斯基赶紧溜到座位上。“都清楚了吗?……很好,那么给我举几个例子。”安娜问。“猫。”有人结结巴巴地开了头。得到肯定后,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窗户、桌子、牛肉……突然,像是刚从睡梦中惊醒,莎乌斯基猛地站了起来,急切地嚷道:“冬天的橡树。”他的话脱口而出,象是有个深藏在心底的秘密,非要倾吐出来与大家共享不可。“坐下,莎乌斯基。这就是迟到的后果。橡树才是名词……”

④下课后安娜对莎乌斯基说道。“你为何总是迟到?从你家到学校走公路不过半小时啊!”“可我从不走公路,我常抄森林里的一条近道。”“这样可不太好,莎乌斯基,我不得不找你母亲谈谈。她三点钟上班,两点钟上完课我们就一起去吧!”莎乌斯基搓着指缝间的泥巴。

⑤放学了,莎乌斯基领着安娜沿着学校后边的小路走进了森林。森林里一片白,只有高大婆娑的白桦树的树梢在高处幽然发黑,纤细的枝条伸展在蓝天中。“是一头驯鹿过去了!”看到安娜对地上的足迹感兴趣,莎乌斯基说,像是在说一位善良的熟人,“不过,您别怕,驯鹿是很温顺的。”森林不断地延伸着,好像这些树、雪堆和寂静没有尽头。突然,树木们似乎都毕恭毕敬地让开了。在一片开阔、洒满阳光的林间空地中央,耸立着一棵高大粗壮的橡树,绽开的树皮上堆满白雪,使粗大的树干乍看上去象是灌注了白银。“冬天的橡树”,安娜惊叹不已。她走近橡树,在闪闪发光的树干下停住了。莎乌斯基没有觉察到老师激荡的心情,在树根旁忙忙碌碌。“快过来看呀!老师。”他大喊,他扒开一团沾着泥土的积雪和紧贴下面的枯草。那里躺着一只僵硬的褐色青蛙。“它在装死。只要太阳把它晒暖一点,它马上就会跳走。”莎乌斯基领着安娜在他熟悉的小天地里漫游。橡树脚下栖息着许多住户:刺猬、甲壳虫、蜥蜴、瓢虫……安娜越看越入迷。

⑥“呀!妈妈上班去了!”莎乌斯基焦急地说。安娜一看表,三点一刻。她低头对莎乌斯基说道:“没什么,莎乌斯基,这只能证明捷径并不是一条最理想的路,从现在起,你还得沿公路去学校。”莎乌斯基一声不吭。

⑦天哪!安娜痛苦地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为力,她想起了课堂的情形,她的讲解是多么苍白枯燥,而语言本身是鲜活美妙的,如同丰富的生活。

⑧“莎乌斯基,谢谢你带我散步,不过你也可以走这条路。”“谢谢您,老师。”莎乌斯基脸红了,他想对安娜保证今后决不再迟到,但又怕自己食言。停了一会儿,他真诚地说,“老师,我送您……”“不用了。我自己能找着路。”安娜说,莎乌斯基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驯鹿过来,您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要不然它受了委屈会离开森林的。”

⑨离去不远,安娜回望了橡树一眼,落日在树上洒一抹余辉,一个瘦小的身影站在树干下。现在安娜明白了,森林中最让人惊讶的并非冬天的橡树,而是一个脚穿旧毡靴,身着补丁衣的孩子。

( 1 )以安娜为叙述对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主要事件

①安娜因莎乌斯基迟到,上课回答错误,决定家访。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 2 )这篇文章运用了伏笔的表现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冬天的橡树”,安娜惊叹不已

②莎乌斯基从地上拾起一根小棍子,递给安娜,“要是驯鹿过来,您就抽它的背,它就会跑掉的,最好只是晃一晃 , 要不然它受了委屈会离开森林的。

( 4 )安娜未能完成到莎乌斯基的家访,有人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家访,也有人认为是一次成功的家访,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生活感悟谈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 1 )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作了什么事?
( 2 )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 3 )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 4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四、写作(分值:60分)
“历史”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历史”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乐曲,“历史”是见证过去的哲人,“历史”又是开启未来的预言家。最难忘的是“历史”,最容易忘记的也是“历史”。

请你以“历史”为话题,写一篇7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满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