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遵义航天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街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B: 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脏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
C: 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李待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D: 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
2、学校举行“书不朽,法自强”学生书法作品展。下面对其中四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甲】作品属于楷书,方正坚劲,一笔一画间体现出维新派人士大义凛然的气概。
B: 【乙】作品属于隶书,敦厚庄重,按提顿折处突显出民主革命先驱狂放洒脱的风范。
C: 【丙】作品属于篆书,圆转挺健,刚柔并济中表现出文化革命主将爱憎分明的品质。
D: 【丁】作品属于行书,潇洒畅达,行云流水般展现出新中国缔造者改天换地的豪情。
3、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 西汉中期
B: 西汉末年
C: 东汉前期
D: 东汉末期
4、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无国界医生组织是一个由各国专业医学人员组成的于1971年在巴黎成立的国际性志愿者组织。
B: 《朗读者》是央视主持人董卿酝酿筹备接近一年的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期有一个主题词,嘉宾围绕主题词朗读一段曾经激励自己、改变自己甚至打动自己的文字。
C: 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D: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5、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句顺序的句子( )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微波疯潮地直卷到岸边,触着崖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②而海呢,你看它没有一刻静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罗素,是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B: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龟虽寿》,“割发代首”“望梅止渴”“挟天子以令诸侯”都与他有关。
C: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五言古诗,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D: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共同编著的。
7、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诗作多为浪漫主义,想象天马行空、五彩斑斓;杜甫诗作多为现实主义,忧国忧民,两人的诗作各有千秋,半斤八两
B: 作者把深厚的个人情感贯注在他大部分的诗歌里,字里行间,无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C: 对于是否该关闭造纸厂这个问题,相关部门的领导多次协商,但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事故发生后,这些农民来不及多想什么就忘乎所以地参加救援,真是令人动容。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 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 唐诗中积极迸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 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9、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中“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B: “喜鹊转动着黑宝石一样的眼睛,昂着头忘情地边歌边舞。”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
D: “落日”“北方”都是名词,“洒落”“上来”都是形容词,“凌乱”“强壮”都是动词。
10、

对作家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B: 文言文中“君”“尊君”“家君”分别理解为您、您的父亲、您家的父亲。
C: 《羚羊木雕》文末写我独自在冷冷的月光下行走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为了烘托“我”的孤独无助和内心的痛苦。
D: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我与地坛》。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

巴江柳

李商隐

巴江可惜柳,柳色绿侵江。

好向金銮殿,移阴入绮窗。

( 1 )下列对诗歌内容和手法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进士;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B: 第二句描写柳色,兼用拟人、夸张手法,状柳色之丰盈、浓重、苍翠欲滴。一个“侵”字写活了杨柳,赋予它动感和情感,可谓一字传神。
C: 三、四句由柳色想到柳荫,借历史典故言巴江柳的辉煌前程,抒发了自己即将被重用的喜悦心情。
D: 这首咏物诗,借“柳”写人,以虚衬实,景中含情,意在言外。
( 2 )本诗的情感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吴既 越,越王勾践反国, 乃苦身焦思 ,
置胆于坐 , 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 ,夫人自织 ; 食不加肉 ?,
衣不重采 , 折节下贤人 , 厚遇宾客 ; 振贫吊死, 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

(选自
《史记》)

( 1 )用 “/”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舜发于畎亩之中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益其所不能________

人恒然后能改。________

吴既越________

与百姓同其________

( 3 )翻译下面句子

女忘会稽之耻邪

( 4 )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 , 是为了说明________的道理 , 文中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________”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
( 5 )品读甲 、乙两文 , 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的“眼睛”

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植物学家认识到,植物除了能利用阳光进行光能合成外,还有更多的功能。植物通过许多复杂手段获取并解读阳光携带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变化情况。植物不仅能感觉到其他植物的存在,并以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存机率,而且还能通过阳光确定春天是否已经来临,冬天是否已经结束。通过阳光,种子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发芽,成年植物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开花。

②植物的开花过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因为大多数植物能做到与季节变化保持高度一致。如果白天时间太长,某些种类的植物就不会开花;而另一些植物只有在白天持续足够长的情况下才会开花。观察结果表明,植物能随着季节的变化估算出白天的变化长度。而要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会区分白天和黑夜,测量时间长度,综合各种信息。植物真的是有这种能力吗?研究表明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植物通过受光体测量光线一样,它们也能测量时间,准确地说是通过生理钟来测量的。

③早在很多年前,植物学家就已认识到,光在决定植物的生长速度和开花时间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那时的科学家认为,光合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目前许多科学家认为,这个结论有些过于简单化。实际上植物不是通过聚集光的能量,而是通过搜集和加工光携带的信息来促进其生长。虽然植物没有感觉器官来感知光,但其体内的每个细胞内都生有受光体。受光体就像它的眼睛,能使植物感觉到光的存在、强度、持续时间、方向以及颜色的相对比率。

④光携带了大量信息,而植物能够解读这些信息。植物是通过“研究”白色环境光(由各种颜色组成)开始解读光所携带的各种信息的。叶绿素有选择地从白光中吸收颜色或波长。绿叶能吸收大部分红光和蓝光,并通过叶片反射,传播一种被称做“远红光”的光线,这种光的波长恰好在可见范围之外。

⑤植物不仅能测量各种颜色的密度,而且还能测量某种颜色配对的比率。科学家们曾做过一项实验,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植物通过测量红色与远红色之间的比率能“看见”其他植物叶子的阴影。这一观点认为,植物所处的环境如果过于浓密,其他植物反射的远红色光就会增多,而吸收的红色光就会减少。因此,植物只要检测出红色和远红色光之间的比率,马上就会知道它是否被遮挡了。

⑥随着植物视觉系统的发现,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植物在分子层面的工作原理。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24小时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早在1930年,德国生理学家欧文·勃宁就认为植物通过其体内的生理钟测量一天的长度。但是生理钟并不像机械钟那样准确,其循环周期只是大致接近24小时。因此,生理钟必须不断进行调整,以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植物的感光受光体就起这种作用。

⑦1998年,植物生物学家史蒂夫·凯和他的研究小组第一次鉴定了一种能让植物生理钟保持同步的受光体。这些分子就是光敏素和隐秘色素。植物学家克林·皮特恩认为,生理时钟直接促进植物生成一种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同时他又指出,无论是这种分子还是受光体都无法单独发挥作用,二者必须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植物开花。

⑧植物学家对近来取得的成功感到非常高兴,他们发现了植物通过一个复杂的信号网络使其生长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的秘密。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 1 )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植物虽然没有眼睛,但其体内生有类似动物眼睛的用以感受光的器官。
B: 阳光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都与阳光密切相关。
C: 光能合成是植物的一个次要功能,获取并解读阳光中负载的各种环境信息是植物最主要的功能。
D: 生理钟促进植物生成能对光的季节变化产生反应的分子,从而促使植物开花。
(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段的“这一点”是指“植物能随着季节的变化估算出白天的变化长度”。第③段的“这个结论”是指“光合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B: 第⑥段举了德国生理学家欧文·勃宁的看法的例子,说明了地球上大部分生物的生理过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
C: 第⑥段介绍的内容是:植物的感光受光体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生理钟,与太阳的循环周期保持同步,保证了所有植物白天生长、夜晚休眠的生理节奏。
D: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全文结构是“总说——分说——总说”。
( 3 )本文标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①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儿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地单独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②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③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有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面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④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⑤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⑥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之后,在圆柱体顶端,恰好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⑦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景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 1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蟋蟀出世的过程的?
( 2 )细读文章③⑥⑦三段,将蟋蟀出世的过程补充完整。

母蟋蟀产卵点播→卵壳前端出现一对视觉器官的大圆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生命顶起卵盖,破卵而出

( 3 )文章第②段“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监视”而不用“察看”?请说说你的理解。
( 4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⑦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最不能忘记的

说明:补全上面的文题,横线上可填写“那一件事”“那句话”“那个情景”“风景”“一堂课”等词语或短语。

作文要求:(1)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本人姓名及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诺安小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