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眼花缭乱 锐不可当 晨曦 血腥B: 臭名昭著 月明风轻 荒谬 憧憬 C: 精疲力竭 满院狼籍 杀戮 箱箧 D: 响彻云宵 转弯抹角 纳粹 鞠躬 |
2、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窠(kē)巢 莅(lì)临 栖(qī)息 证据确凿(zuó) B: 棱(líng)镜 宿(sù)儒 高跷(qiāo) 花团锦簇(cù) C: 干涸(hé) 坍塌(tā) 称(chèn)职 随声附和(hè) D: 旌(jīng)旗 惩( chěng)戒 恐吓(hè) 刨(páo)根问底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日双方能否就钓鱼岛问题达成一致,仍是避免战争爆发的关键。B: 为了避免节假日出现高速公路拥堵现象,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C: 经过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使我们无锡市顺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的评审。 D: 在班主任的教育下,韩颖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
4、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鹳鹊楼又称鹳雀楼,因时有鹳雀栖(xī)息其上而得名,坐落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府城;后倾圮,其匾(biǎn)额移至城楼上。 B: 儿时乡村生活的痕迹一直氤氲在我的记忆里,如蛰伏在屋后黝(yǒu)黑山坳里久久不曾散去的炊烟,又如游走在春日田间与万物嬉戏的惠风,弥漫着缱绻,晕(yùn)染着希望。 C: 由郑振铎等大家从1958年开始编纂(zuǎn)的《古本戏曲丛刊》,在60年间收录了许多亟(qì)待编目的戏曲,终于集腋成裘 , 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传统戏曲作品总集。 D: 从以往的怨声载(zài)道,到现在的交口称赞,近年来该村大刀阔斧移风易俗,打破饱受诟病的人情枷索 , 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为脱贫攒足了本钱,为村民鼓足了干劲。 |
5、 |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润如油膏 惴惴不安 一泻千里 B: 袅袅烟云 相濡以沫 赡前顾后 C: 吹毛求疵 断壁残园 红装素裹 D: 如座针毡 引颈受戮 谆谆告诫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我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C: 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 旧城周围那些平民百姓居住的破旧狭小的房子,迟早会被大踏步前进的城市建设一扫而光。 |
7、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A: ②③④①⑤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①⑤②④ D: ②④③①⑤ |
8、 | 选择填入括号恰当的词语。 ( ) ①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A: 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 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 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 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
9、 | 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B: 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C: 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D: 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
10、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阿廖沙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B: 老舍擅长写人,《骆驼祥子》中“脊背微俯,双手松松栊住车把,他活动利落,准确;看不出急促而跑得很快,快而没有危险”,寥寥几笔就把祥子灵活、稳键的形象刻画出来 C: 培根在《谈美》中例举了法王腓力四世等几位男性帝王,称他们“皆有宏图壮志而又为当时最美之人也”,在赞美帝王们德、美兼备的同时,也表露了培根的平民立场和民主思想。 D: 《简·爱》中出身低微的简.爱与东家罗切斯特彼此爱恋,互诉衷肠后,“狂风在月桂树的小径上呼啸,急速地从我们头上吹过”,引发悬念,为下文他们将面临更多的磨难作铺垫 |
诗歌阅读。 春思 贾至①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 【注】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①牺牲玉帛________ ②肉食者鄙________ ③门官歼焉________ ④公伤股________ ( 2 )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 3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 4 )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①(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 ②(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 ( 5 )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葬礼的感悟
①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②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开往上海的轮船。
③22日上午10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下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握的拳头。
④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来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⑤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和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⑦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在浅土中去了!
⑧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1 )文中的“他”是指 ;“我”是指 。( )①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②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
④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 3 )选文从几个方面描写中年闰土的形象?这些肖像描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逃避不一定躲得过/面对不一定最难过/得到不一定能长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拥有/生活本来就是如此/何必伤心难过。
要求:①可以据此开头续写故事,可以据此发表见解,也可以叙写经历。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③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