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保定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赏析:诗人把“我”假设成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
B: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赏析:这是全诗的最高音,抒发了对母亲深沉的思念之情,这里母亲即故乡,故乡即母亲,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分开了,而且将我与故乡永远分开了。
C: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赏析: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在解放区土地上找到安慰的感受,也唤起了读者对解放区倍感亲切的感受。
D: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赏析: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这种感情是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了的,也不是任何别的感情所能替代的。
2、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 , 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B: 在春风和煦的天气里,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野外,欣赏这美丽的春景,师生共享天伦之乐
C: 记者探访芦山地震灾区,小镇成断壁残垣
D: 个别“两会”代表委员偏爱“咬文嚼字”,对这些工作报告看得很认真。
3、大家正在修改学法指导大会的新闻稿,其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学法指导大会,使很多同学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B: 郭老师强调能否专注于课堂,是学习进步的关键。
C: 会上,老师们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传播给同学们。
D: 本次大会由彭伟琼老师主持,邀请各学科最专业的老师担任导师团成员,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详细的指导。
4、

下列标点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可以抄一点。”
B: 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C: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D: 无疑,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没法弥补,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禁锢思想的囚牢;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5、

根据阅读《伊索寓言》的体会,选出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
B: 《伊索寓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影射当时社会现实的,有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的,有嘲讽人类缺点的,这些都对人们具有教育意义。
C: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人公,少部分是动物语言。
D: 《伊索寓言》往往是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6、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藻(xíng) 幛(jǐng) 蚁(lóu) 黑(yǒu)
B: 憔(cuì) 行(wō) 盖(fù) 着(zhàn)
C: 望(kàn) 诚(qián) 红(fēi) 慰(jí)
D: 蓬(gāo) 稻(suì) 晨(xī) 灰(jìn)
7、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朝鲜不断的强硬表态在国际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 美国、日本、韩国纷纷表示朝鲜是在向国际社会发起新的挑衅。
B: 我国网球选手李娜从小就有自命不凡的理想,这激励着她不断超越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个网球大满贯赛事冠军。
C: 为迎接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李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 , 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D: 两位农民工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 , 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
8、下列划线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哑(àn) 田(pǔ) 静(mì) 尽职守(kè)
B: 教(huì) 落(yǔn) 徨(páng) 一黄土(pòu)
C: 断(juē) 害(zěn) 食(yì) 窸窸窣(sū)
D: 拮(jū) 笑(chī) 狡(xié) 而不舍(qiè)
9、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wēi)杆 (kuì)退 业(yǐ) 高猿长(xiào)
B: (bān)发 遗(zhǔ) 早(yīn) 锐不可(dānɡ)
C: 潇(sǎ) (pǐnɡ)息 (liǎn)声 (dān)尽竭虑(lǜ)
D: (qiǎo)然 (juān)刻 (línɡ)空 眼花(liáo)乱
10、

下列诗歌的体裁不全是律诗的一组是( )

A: 张九龄《望月怀远》、崔颢《黄鹤楼》、李白《峨眉山月歌》、杜甫《登高》
B: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张九龄《望月怀远》、孟浩然《过故人庄》、崔颢《黄鹤楼》
C: 孟浩然《过故人庄》、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杜甫《春夜喜雨》、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D: 崔颢《黄鹤楼》、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杜甫《登高》、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于是项王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今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示中郎骑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刎而死。

(《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宋]袁枢著)

【注释】①樣:使船靠岸。②籍: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

( 1 )【读史·辨正词义】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

地方:A. 地方千里B.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

:A. 亦足王也B. 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________

:A. 若非吾故人乎B.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________

2)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句子

意蕴

选文

项王

刎而死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项王①________,也塑造了一个率直、磊落、决绝的英雄形象。

《陈涉世家》

陈胜吴广谋曰

丹书帛曰“陈胜王”

两个“乃”字,既表现了陈胜吴广行动速度之快,也表现了他们②________.

【整理发现】③________


( 2 )【读史·比较表述】

史书叙述中常常含着作者的情感态度,试比较下面两句话你更喜欢哪一句,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明理由。

A.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司马迁《史记》

B.乃以其所乘骓马赐亭长。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二》

( 3 )【读史·诗文印证】

结合下面两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1)按要求填空

杜诗和王诗在项羽不肯渡江而死这件事上,观点截然相反。杜牧主要倾向于成就大事业要________;而王安石是在告诉人们一旦________,就再难卷土重来。(用诗歌中的短语填空)

2)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接近选文内容?请结合各自诗歌和选文,说说你的理解。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将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使之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元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待之。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五十,略有改动)

( 1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据龙尾洲以待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固怪之矣
B: 中有足乐者
C: 杀之应陈涉
D: 固国不山溪之险
(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在解救襄阳受围的战斗中,张贵做先锋,张顺殿后,最终他们迅速突围。
B: 襄阳城中已经很久没有救援了,士兵们听闻援军到,士气顿时高涨百倍。
C: 张贵抵达襄阳后,主帅吕文焕极力挽留他共同守护襄阳,但张贵拒绝了。
D: 元军得到了叛逃士兵的消息,在龙尾洲附近设了埋伏,张贵当场战死。
( 3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毋吾事 败:________

②贵其骁勇 恃:________

③举流星火之 示:________

④身数十枪 被:________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后使之为都统。

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木秀于林,风必助之

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

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

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 。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马云应聘的时候与老板大谈电子商务,曾一度被认为是骗子,但是他不畏人言,坚持不懈,最终创造了市值千亿的阿里巴巴。

④“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标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

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

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

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二十一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选文略有改动)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第①段中引用名言、俗语有什么好处?
( 3 )请为选文第③段横线处补充一句话,使上下文衔接得当。
( 4 )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选出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项( )
A: 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卓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牢狱,这反而让他能广泛接触生活,写出不朽作品。
B: “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
C: 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起的辉煌战例。
D: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后面题目。

生命之芯

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也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那些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就像一串串栖落在枝条上的翠鸟。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到半月,院子的上空就摇曳着一片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但妻子对这些葡萄叶子却颇有微词,尤其是到了暮秋时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的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七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一点也不比往常的少,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去年的中秋,满架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又变紫了,妻子剪摘葡萄时,不像往年撬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隔三差五地摘一次,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摘得一串不留。我很惋惜那些没有彻底紫透的葡萄,埋怨妻子说:“有些还没完全熟透呢,怎么一下子就摘尽了?”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我很不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不摘葡萄那些叶子就永远不会凋落吗?

不久我就有些惊讶了。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个夜晚或半天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往年可不同,那一片片的叶子不到枯干、黄透,是不会早一天甚至早半天落下来的,即使是凋落,也不像今年这样汹涌,这样急骤。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都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令人痛惜不已。

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莅临了,我不由对葡萄叶充满了敬意。

而我们的生命果实是什么呢?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呢?我们生命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使命而生活的吗?什么才是我们人类生命的真正秋天呢。

春天的庭院里,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着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蛰伏在绿叶间的虫子,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 1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足( )
A: 从葡萄叶旺盛生长到葡萄叶子过早落尽,作者的感情也经历了“十分喜爱——讨厌气恼——痛惜不已——充满敬意”的变化过程。
B: 我开始不理解摘葡萄和扫落叶有什么关系,但发现摘了葡萄后葡萄叶就变黄,落下后就有了感悟。
C: 我对葡萄叶充满敬意是因为我认为葡萄叶是把葡萄作为生命的使命。
D: 文章启示我们更应该像以果实为灵魂的葡萄叶那样,把握住美好年华,为实现人生价值而不懈努力,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 2 )下面对选文表达技巧方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⑤段都用了较多篇幅描写葡萄叶,结构上,起到照应、对比的作用。内容上,用前面葡萄叶生长旺盛的喜悦来反衬后面葡萄叶过早凋落的无奈。
B: “昏睡的葡萄藤醒了”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蓄积了一冬力量的葡萄藤在初春 时节发芽、长叶的生命苏醒状态。
C: 由葡萄牙叶、葡萄想到生命、生命的果实,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D: 文章以“生命之芯”为标题,引发读者的兴趣,并与文章的内容呼应,突出了主题。
( 3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值得我们珍惜的……
请以“珍惜所拥有的————”为题,写一篇作文。
提示和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题目的横线上可以选填“青春、健康、亲情、幸福、荣誉”等词语。
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除诗歌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总以为你有天会感动”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