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语言描写) B: 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动作描写) C: 奶奶突然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语言描写) D: 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景物描写) |
2、 | 请选出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他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 B: 新茶配上清纯的山泉,果然相得益彰 , 不同凡响。 C: 这所谓的收藏家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D: 他只读了散文的一部分便说出了文章的主旨,这种断章取义的能力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
3、 | 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是“责任心”, ②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 ③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④二是“趣味”。 ⑤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 ⑥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⑦我盼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⑧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A: ①④③②⑤⑦⑥⑧B: ①④③⑤②⑥⑧⑦ C: ③①④②⑤⑦⑥⑧ D: ③①④②⑥⑧⑤⑦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消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 C: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D: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功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
5、 | 选择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何足挂齿 B: 寻向所志 所向披靡 C: 其两膝相比者 比肩接踵 D: 其船背稍夷 化险为夷 |
6、 | 对下面古诗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 B: 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 C: 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 D: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本诗艺术上的动人处。 |
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爱是不是太阳?”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B: 她刚走进村子口,就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给拦住了。 C: 承认不懂,才能从不懂变懂;承认不会,才能从不会变会。 D: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回首两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再一次明确了这样的道理:勤奋、踏实是学习成败的关键。B: 为了杜绝酒驾行为不再发生,交警部门加强了巡查的力度。 C: 在阅读文学著作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D: 通过半个学期的努力,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那除了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B: 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指死抠字眼儿而不领会精神实质),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C: 其怡情(使心情愉快)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 D: 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而应推敲细思。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B: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C: “十一”期间,滔滔不绝的游客使庐山风景区热闹非凡。 D: 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 1 )本词的作者是________(人名), 词中“沧州”的意思是________。( 2 )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 B: “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 C: “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 D: “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历右司兵部二员外,左司兵部二郎中,迁谏议大夫。天宝五年,充江西、山南、黔中、岭南等黜陟使,观省风俗,弹纠长吏,所至肃然。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天宝十三年,拜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院学士,知门下省事,代陈希烈。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 时禄山与国忠争宠,两相猜嫌,见素亦无所是非,署字而已,遂至凶胡犯顺,不措一言。十五年六月,哥舒翰兵败桃林,潼关不守。是月,玄宗苍黄出幸,莫知所诣。见素与国忠、御史大夫魏方进遇上于延秋门,便扈从之成阳。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龙武将军陈玄礼惧其乱,乃与飞龙马家李护国谋于皇太子,请诛国忠,以慰士心。是日,玄礼等禁军围行宫,尽诛杨氏。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众呼日:“勿伤韦相!”识者救之,获免。魏方进为乱兵所杀。是日,朝士独见素一人。是夜宿马嵬,上命见素子京兆府司录参军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凌晨将发,六军将士日:“国忠反叛,不可更往蜀川,请之河、陇。”或言灵武、太原,或云还京,议者不一。上意在剑南,虑违士心,无所言。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七月,至巴西郡,是月,皇太子即位于灵武。寻命见素宣传诏命,便行册礼。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食实封三百户。上元中,以足疾上表请致仕,许之。宝应元年十二月卒,年七十六,赠司空,谥曰忠贞,丧事官给。 (节选《旧唐书·卷一百八·列传五十八》有删节) ( 1 )解释文中加下划线词语。①见素既为国忠引用,心德之。________ ②见素遁走,为乱兵所伤________③见素以奉上皇幸蜀功________ ④迁谏议大夫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B: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C: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D: 谔曰/还京须有捍贼之/备今兵马数少/恐非万全/不如且至扶风/徐图去就/上询于众/众以为然/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韦见素选拔官吏公正,纠正吏治,颇有威望,担任江两、山南、黔中、岭南等道黜陟使,巡察各地,检查各级地方官员政绩优劣,惩办贪官污吏。 B: 韦见素为感杨国忠的举荐之恩,有意附会,但他也深知安禄山与杨国忠的争斗,所以韦见素也不管是非,以致使凶险的胡人反叛,不置一言。 C: 韦见素深得民心,哥舒翰兵败潼关,玄宗仓惶出逃,护从禁兵发动兵谏,杀死杨国忠,韦见素冈有认识他的相救,没有被军兵刺伤。 D: 韦见素因保护玄宗入蜀有功,受到加官进爵。后患脚病上表请求退休,朝廷答应了他。死后追赠司空,谥号忠贞,由官府办理丧事。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素仁恕长者,意不忤物,及典选累年,铨叙平允,人士称之。 ②翌日,次马嵬驿,军士不得食,流言不逊。 |
阅读《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回答下列各题。
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
大平原无边无际绵延开去,千里沃野,坦荡开阔。清晨的土地,刚刚睡醒一样,打着呵欠,腾起潮润润的水汽。泥土的气息,厚重绵长,从四野漫散开来。金色的晨光,纷纷披落。
父亲坐在田头,一脸欣喜。他抽着旱烟,啧啧道:“咱这地方,真是宝地啊,年年风调雨顺,种什么长什么。”父亲是种田的好手,很多年里,父亲把土地当做根,他自己已经像土地一样,对每种作物的秉性了如指掌,他会娴熟地侍弄它们。
那一年,父亲种了两亩地西瓜,长势非常好。西瓜成熟了,父亲找人帮着把西瓜摘下来,又圆又大的西瓜被整齐地码放起来,田头堆起了一座座碧绿的小山。这么多西瓜,在当地卖不完。父亲早早和叔叔大伯们商量好了,他们找来了大车,要去大同或者包头卖西瓜。究竟是哪里,童年时的我分不清。对于我来说,那些地名,仅仅是远方的象征,代表着父亲此去将是万水千山。
我们都以为,这车西瓜一定会卖个好价钱。可是十几天后,父亲和叔伯们垂头丧气地回来了。每个人都胡子拉碴,一脸沮丧。原来,半路上遇上暴雨,西瓜烂了大半,剩下的减价处理掉了。毫无疑问,这次赔大了。
所有的心血,就这样毁了。母亲心疼得大哭起来。那几天,母亲不吃不喝,愁得不行。我和妹妹们知道,父亲给我们买裙子的承诺也兑现不了了。瓜田里,剩下的西瓜寥寥无几。昔日茂盛的瓜田,显出衰败的模样。父亲在瓜田里抽着旱烟,眉头凝成一个“川”字。忽然,他把手中的旱烟狠狠一丢:“西瓜遭了殃,不是还有玉米吗?玉米收成好,咱也有指望!”
以后的日子,父亲天天在玉米田里忙。间苗、浇水、除草,父亲把所有的汗水都挥洒在玉米田里。我们眼看着玉米拔节一样长,粗粗壮壮的玉米,仿佛都卯足了劲儿,要为父亲争气。玉米长到一人多高了,修长秀颀,三亩多玉米田,连成一片碧绿的波涛。家乡肥沃的土地,愈发显出厚重的底色。风过处,玉米叶子水袖一样舞着,“刷拉拉”作响。父亲的脸上,一片憧憬。
秋风吹过千里平原,玉米熟了。成熟的玉米田泛着黄色,显出迷人的风韵。棵棵玉米上,那硕大的玉米棒子,仿佛植株上醒目而荣耀的标志﹣﹣又丰收了。瞧,很多玉米拱出了外皮,露出粲然一笑,籽粒玛瑙一般饱满莹润。玉米金黄的牙齿在秋阳下灿灿生辉,那种黄色,就是一个个动人的笑靥。田里的玉米在笑,笑得那么恬然自得,那是丰收的微笑,无比生动。爽朗的秋天,天无边无际地蓝着,云自由自在地飘着。玉米田里的我们,笑声连成了串。好收成,就有好日子。那一季,我们收获的玉米快要把粮仓挤爆。
以后的日子,父亲的那句“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就成了我们一家人都能心领神会的语言。每当遭遇困境,我们就学着父亲的语气说:“西瓜遭了殃,还有玉米。”大家知道,只要像父亲一样不灰心、不丧气,就会收获满地微笑的玉米。
生活的原野上,到处都有希望的种子,只要信心还在,希望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________﹣﹣________﹣﹣憧憬﹣﹣________
( 2 )开篇由大平原风光写起,有哪些作用?( 3 )请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 )文中画波浪线一句中五次写到玉米的“笑”,其作用是什么?( 5 )以“西瓜遭殃了,还有玉米”为题有何好处?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散步
龙应台
①回屏东看母亲之前,家萱过边境来访。细致的她照例带了礼物。一个盒子上写着“极品燕窝”,我打开看一下,黑溜溜的一片,看不懂。只认得盛在瓷碗里头加了冰糖的白糊糊又香又甜的燕窝。不过,家萱当然是送给母亲吃的,我不需操心。
②她又拿出一个圆筒,像是藏画的。一卷纸拿出来,然后一张一张摊开,她说:“我印得多了,想想也许你妈可以用。”
③海报大小的白纸,印着体积很大、油墨很浓的毛笔字,每一张都是两三行,内容大同小异:
最亲爱的妈妈:
我们都是您含辛茹苦培养大的。
我们感念您。
我们承诺:您所有的需要,都由我们承担。
请您放心。相信我们对您的深爱。
您的孩子:家萱 家齐 家仁
④我看着家萱,忍不住笑。上一回,我们在交换“妈妈笔记”时,她说到八十岁的母亲在安养院里如何如何地焦虑自己没钱,怀疑自己被儿女遗弃,而且一转身就忘记儿女刚刚来探视过而老是抱怨孩子们不记得她。我拿出自己“制造”的各种银行证明、抚养保证书,每一个证明都有拳头大的字,红糊糊、官气赫赫的印章,每一张都有一时的“安心”作用。没想到家萱进步神速,已经有了独家的海报!
⑤“是啊,”她笑着说,“我用海报把她房间的墙壁贴得满满的。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可以一张一张读,每一张我们姐弟都给签了名。”“有效吗?”我问。她点头,“还真有效,她读了就安心。”“你拿回屏东,贴在你妈房里吧。”
⑥她的笑容,怎么看都是苦的。我也发现,她的白发不知何时也多了。
⑦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摇摇头,“妈妈又过了那个阶段了。她已经忘了字了。我写的银行证明,现在她也看不懂了。”
⑧回到屏东,春节的爆竹在冷过头的冬天,有一下没一下的,凉凉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陪母亲卧床,她却终夜不眠。窗帘拉上,灭了大灯,她的两眼晶亮,瞪着空蒙蒙的黑夜,好像瞪着一个黑色的可以触摸的实体。她伸出手,在空中捏取我看不见的东西。她呼唤我的小名,要我快起床去赶校车,不要迟到了,便当已经准备好。她说隔壁的张某某不是个东西,欠了钱怎么也不还。她问,怎么你爸爸还没回家,不是说理了发就马上回来吗?
⑨我到厨房拿热牛奶给她喝。她不喝。我抚摸她的手,拍她的肩膀,像哄一个婴儿,但是她安静了一会儿又开始躁动。我不断地把她冰冷的手臂放回被窝里,她又固执地将我推开。我把大灯打开,她的幻觉消失,灯一灭,她又回到四十年前既近又远、且真且假的彷徨迷乱世界。
⑩大年初三,二00八年的深夜,若是从外宇宙看过来,这间房里的灯亮了又暗,暗了又亮,一整夜。清晨四时,我下了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说:“妈,既然这样,我们干脆出去散步吧。”帮她穿上最暖的衣服,围上围巾,然后牵着她的手,出了门。
⑪冬夜的街,很黑,犬吠声自远处幽幽传来,听起来像低声呜咽,在解释一个说不清的痛处。
⑫路底有一家灯火通明的永和豆浆店,我对她说:“走吧,我带你去吃你家乡浙江淳安的豆浆。”她从梦魇中醒来,乖顺地点头,任我牵着她的手,慢慢走。空荡荡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选自龙应台《目送》,有删改)
【注】龙应台:台湾著名女作家。文中家萱是她的好友。
【甲】我把这些海报一张一张拾起,一张一张叠好,卷起,然后小心地塞回圆筒。
【乙】我把这些海报一张张拾起,一张张叠好,卷起,然后塞回圆筒。
( 3 )第⑪节作者描写“冬夜的街”和“犬吠声”有什么用意?( 4 )文章接近结束才写到散步的内容,却以“散步”为题,你是怎么理解的?( 5 )参考下面材料,探究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觉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
(龙应台)
材料二: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莫怀戚)
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错觉
泰戈尔
河的此岸暗自叹息——
“我相信,一切欢乐都在对岸。”
河的彼岸一声长叹:
“唉,也许,幸福尽在对岸。”
要求:表达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