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庇护(pì) 魁梧(wú) 牵强附会(qiánɡ)B: 字帖(tiè) 模样(mú) 载歌载舞(zài) C: 提防(tí) 恐吓(hè) 高屋建瓴(línɡ) D: 诘责(jié) 巢穴(xuè) 斤斤计较(jiào) |
2、 | 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B: 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虚张声势把大家的自信心树立起来。 C: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历史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D: 听到有儿童落水了,正在江边消夏的人们纷纷忘乎所以地跳入水中去营救。 |
3、 | 下列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B: 遂用猖蹶(凶狠而放肆) C: 长跪而谢之(道歉)。 D: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 |
4、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一袋糖,一桶油……起伏上涨的物价牵动着每个人心的原因?是因为物价成为众多低收入人群面临的生活难题。 B: 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浏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C: 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中国将陆续发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用来和“天宫一号”对接。 D: 团省委与本报联合发起“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万人纪念追思”活动,万余嘉宾、青年志愿者、各届群众参加,弘扬雷锋精神。 |
5、 | 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修改:它不但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而且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 C: 修改:它要么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要么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 D: 修改:它虽然几乎不产生放射性污染,但能在核聚变反应中释放巨大能量 |
6、 | 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薪演员,他做到了不耻下问,一遍遍去问导演和前辈:我这样演可以吗? B: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 “黑土·硒都”为主题的美食节开幕在即,绥化市政府号召市民做好招待八方来客。 D: 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更是在爱里长大的。 |
7、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沿溯(sù) 藻荇(xìng) 飞漱其间(shù) 与其奇者(yǔ) B: 素湍(tuān) 燕然(yàn) 夕日欲颓(tuí) 属引凄异(zhǔ) C: 未寝(qǐn) 竹柏(bǎi) 无与为乐(wéi) 鸢飞戾天(lì) D: 缥碧(piǎo) 霜旦(dàn) 互相轩邈(miǎo) 千转不穷(zhuǎn) |
8、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些精神作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②④⑤③ D: ①④②③⑤ |
9、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B: 我不禁有些颤抖了:这花儿莫不就是我当年要做的梦的精灵吗? C: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是我太爱怜它吗,是我爱怜得无所谓了吗。 D: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 |
10、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悼念(dào) 愧怍(zuò) 吊唁(yàn) 转弯抹角(mǒ) B: 歼灭(jiān) 拂晓(fú) 嫉妒(jí) 文绉绉(zōu) C: 荒谬(miù) 寒噤(jìn)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g) D: 尴尬(gān) 瓦砾(lì) 诘问(jié) 惊涛骇浪(hài)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小题。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① 朱熹(宋)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②,永夜清霜透幕毡③.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注】①楼船:我国古代一种形体巨大、外观似楼的船。②危弦:急弦,形容欢乐的场景。③幕毡:帷幕。 B: 次句点出别离的主角﹣﹣使君和客,着重强调了使君的留客之情。 C: 词中的“清霜透”“雁字连”,表明此次情真意重的送别是在秋季。 D: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一句,写出了使君对客的依依不舍之情。 ( 2 )下面对词的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侧面描写。通过“永夜清霜透幕毡”写深夜的失眠,侧面反映客人对使君的思念之情。 B: 虚实结合。虚写“落日”“风月”,烘托眼前“江树”“晴空”,达到景壮而情豁的效果。 C: 寓情于景。通过写辽远晴空中的雁群,表现出使君与客人分别后的孤寂怅惘。 D: 前后照应。结句将人的视线上引于“晴空”,既照应首句的“落日”,又使感情得到升华。 |
阅读选文 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 ②径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 ③传诣单于________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________ ( 2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头为饮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月氏遁而怨匈奴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无与共击之 何陋之有 D: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 4 )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
阅读下文,完成各小题。
人类的理想身高是多高
①人类的身高未必是越高越好。现在,世界上平均身高最高的是荷兰人,2014年的统计表明,荷兰成年男性平均身高为1.825米,女性的平均身高达1.7米,居世界之首。但是,研究人员认为,这并非人类的理想身高。人类的理想身高应当是168厘米,最佳变动范围在167~170厘米之间。
②理由是,机体的基础代谢与体表面积成正比,体表面积与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体表面积相应地增加10%,则身体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为了维持生存,就需摄入更多可提供能量的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气,从而增加机体各器官的负担,很可能会影响寿命。
③其实,人类的理想身高也只是一种假说,是否如此,需要实践来检验,不过,个子矮的人确实比较健康长寿,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事实的验证,从这个角度来看,矮个子可能真是人类的理想身高。由此,也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如果不加限制,人类到底能长多高。如果排除所有生物因素,有人从纯物理角度来判断,人能到达的最高高度是7米。人体的密度大约是1克/毫升(立方厘米),人的身高如果超过7米,骨头就会碎掉,所以上限是7米。
④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说,实际上,人的身高还没有到达这个高度时,各种基本生理功能就难以为继了。同样是按照物体的面积和体积之比衡量,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面积将按平方数增加,体积则按立方数增加。于是,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就勉为其难,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恐龙的身躯很大,其神经系统却难以进化到有效管理其庞大的身躯,以恐龙小小的脑袋管理几十吨重的身躯,必然使其成为生物史上典型的管理失败者。当然,恐龙庞大的身体导致其行动的不便和巨大的食量,也使得其生存较为困难,种种因素促使其最终走向灭绝。人的身高要达到7米,其心脏和其他器官也得相应地配套进化,而且人的行为和动作将变得笨拙。这虽然并非不可能,却不是人所想要的理想高度。而且,当人的身高如此发展时,人类也会千方百计来阻止这样的进化。
⑤另外,人的身高与遗传基因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研究人员也逐步证明基因多态性或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身高的显著影响,45%左右的身高差异与单核苷酸多态性有关。同时,环境因素也能通过作用于基因表达而对身高造成影响。因此,要预测人类身高到底会长到多高,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
⑥其实,人类的身高还是以矮小为好。矮小,体表面积相应地减小,则身体消耗的能量也会减少,所有的器官和生理系统也不会太疲劳和负担过重,容易长寿。例如广西巴马县的百岁老人有81人,在当地总人口中的比例为31.7/10万。联合国确定的长寿之乡的标准是,百岁老人的比例为0.75/10万,巴马的这一比例居世界前列。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长寿老人身材都比较矮小,男性平均1.5米左右,女性平均1.4米左右。
⑦所以,人类的理想身高为168厘米不无道理。
( 1 )本文提到的两种假说分别是什么?影响身高的因素是什么?( 2 )身高与寿命有着怎样的关系?并结合本文内容加以说明。( 3 )第②段末尾的“很可能”能否去掉?为什么?( 4 )第⑥段划线文字运用举例子、________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 5 )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2014年的统计可知,目前为止世界上身高最高的人是一个荷兰人。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泰山之恩
蔡家园
关于泰山的来历,《述异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栽:“昔,盘古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闻俗说:盘古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西岳……”也就是说,泰山乃是盘古氏头部化成,因而也就成为五岳之首。
自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登上泰山封禅以后,到了清朝的乾隆皇帝,先后有72位君王登临泰山,祈求山神赐福,以保江山永固。江武帝刘彻还留下一连串感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臭。”历代的文人墨客对于泰山更是充满了景仰。李白的“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都是极言泰山之雄伟高大。
在我的心中,泰山早已成为一个巍峨博大的文化符号,更是一个亘古而来的震撼。
今年六月的一天,我登上了泰山。也许是一种因缘,在登山的过程中,漫天大雾笼罩不散,就像那化不开的思睹,一直缠绕着我。
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像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如障的浓雾掩盖了这一切,让我只能在想像中获得慰藉。上到天街,天空下起了小雨,雾更是浓得黏手,四五步开外就看不见人影了。摸到瞻鲁台边,睁大了眼睛,自然仍然什么也看不见。
徜徉在天街上,看不见四周的景物,我的思绪却如雾一般弥散开来。
数千年来,泰山已经不仅仅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地理学意义上的名山了。它更是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象征之一。从一路上的对联和石刻可见一斑:“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峨第一山”、“天下第一名山”、“五岳独宗”、“五岳独尊”。其实,泰山海拔不过1545来,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并不显高。它的风景确有独到之处。但也未必比得上“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黄山。但是,那种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老子天下第一的气质却深深侵入了山中每一棵树和每一片岩石,让你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几丝压抑、几缕轻狂。这种洋洋自夸,正暴露出一种锁闭心态。圣人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与其说夸赞的是一种阔大胸怀,不如说它是坐井观天;俗话说“有眼不识泰山”,与其说推崇的是权威,不如说它流露的是一种卑怯意识。正如那浓雾封锁了眼睛,泰山文化中积淀的太多东西也锁闭了它的灵性与心智。泰山之所以最初赢得“群山之祖.五岳之宗”的尊崇,根本原因可以归结到古人求天地正中而居的地理观念;而其后人们对泰山的崇拜,则与民族的思堆模式有着根本的联系。一座泰山,象征看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站在无字碑前,我请人拍了一张照片。尽管迷雾重重,画面十分模糊,但我愿意留下一个纪念。泰山上有数以千计的名碑名刻,或记封禅盛况.或抒豪情壮志,或咏奇瑰风光,惟有此碑不着一字,却给人无穷遐思。无字其实就是有字,这些字是活的精灵,镌刻在历史前行的每一个瞬间。它是深沉的,也是博大的;它是开放的,更是无边的……
站在雾中的泰山上,四顾茫然,我看不清来路,更找不到去路……
(本文略有删改)
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1)以“ 是一首歌”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构思作文。
深山里有块寂寞的石头,总希望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高高翱翔,虽然每次总被同类嘲笑,却不改初衷。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石头对他倾吐心声,庄子说:“你先长成一座大山!”于是石头吸取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承接雨露之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翼击山,天空乌云密布,雷电大作,一时间地动山摇,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山炸开了,石头飞向天空,像最矫健的老鹰冲向蓝天。虽然坠落无法避免,但石头已经亲吻过那片梦想的天空,那种幸福别的石头又怎么体会得到?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③作文中不得出现涉嫌泄密的人名、校名、班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