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博山区第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燕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然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C: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D: 杨叶千万次地变着模样:叶背翻过来,是一片灰白,又扭转过来,绿深得黑青。
2、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心忧天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现了他的济世情怀。
B: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用借代手法写出了老人和小孩的欢乐,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生活的幸福安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C: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先设问,再用推测的语气做出判断,明确揭示问题的实质,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D: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这句话和诗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意思相近。
3、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国产大飞机C919的设计别具匠心 , 用高效空气过滤系统为乘客提供高品质空气。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柳敬亭是明末清初的评话家,张岱、吴伟业、钱谦益等赫赫有名的人物都为他写过诗文。
D: 随着“扬州教育大阅读”的深入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在全市蔚然成风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B: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宋代散文家,字景濂
C: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
B: 古人礼貌地称呼别人的女儿一般用“令爱”“令嫒”,称呼别人的儿子则用“令郎”。
C: 驿路:又叫“驿道”,古时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换马或休息的驿站。
D: 《红楼梦》中的潇湘馆是小说中荣国府里大观园院落之一,薛宝钗的住所。
6、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利欲熏心的商人们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
B: 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C: 作为老师的我,在学习上对你的一切帮助都是理所当然的?
D: 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
7、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沉湎 脉搏 鬼鬼祟祟 惟妙惟肖
B: 取谛 慰藉 甘之如饴 断章取义
C: 讪笑 嬉戏 趋之若骛 再接再厉
D: 怂恿 宽恕 食不果腹 出奇不意
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秋佳节将至,各种品牌月饼纷纷上市,但是假冒产品也乘机流入市场,李代桃僵的现象随处可见。
B: 当前各类“真人秀”节目纷纷上演,一些“小鲜肉”在节目中矫揉造作的表现,使“真人秀”不真。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日本一些媒体的记者在报道中国新闻时常常断章取义 , 以达到抹黑中国的目的。
9、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B: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泥人张”彩塑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喜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
10、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B: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这名山区失学儿童重返课堂,和其他师生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C: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令人陶醉。
D: 小亮和王明是一对黄金搭档,在工作中两人相映成趣 , 都取得了喜人的业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冰心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一道小河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他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的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他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 1 )这是冰心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灵敏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_
( 2 )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 , 另一种是________。
( 3 )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诮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④大司马:官名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冯异关中定________

为“咸阳王”________

( 2 )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冯异上奏章谢罪
B: 冯异上奏章感谢
C: 冯异写私信谢罪
D: 冯异写私信感谢
( 3 )“必困谗口矣”中的“谗”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 4 )下列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一项是( )
A: 光武帝知人善用
B: 光武帝不听谗言
C: 光武帝任人唯亲
D: 光武帝唯才是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谈创造性思维》

( 1 )从选文来看,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分条概括。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再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亚克敦没有成功的原因。

有一个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被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读书最多的人。他一生嗜书如命,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并一直乐此不疲地阅读到他去世的那一年。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后人讥讽他为“两脚书橱”。

( 3 )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原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修改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干成事业需要精通各种知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不识故乡路
于其超
①我在故乡只生活了14个年头,对于故乡的记忆好像只有那条沙黄色平直的土路和在那土路上蹒跚着的母亲的身影。
②我5岁时父亲随抗日部队远走了,再没有回来。母亲便在无望中守着活寡。她不甘家徒四壁的凄冷,便常带了我到15公里外的姥姥家去住。姥姥也是从年轻寡居,但我有舅有姨,还有舅家的表弟表妹们,比我家热闹得多。憨厚的舅舅很敬重我母亲,也爱怜他这个外甥,我在这里能得到特殊的照顾和呵护,幼小的我视姥姥家为天堂,总涌动着对姥姥家的向往。那15公里光亮的泥土道就被我那双小脚板踩熟了。起初总是母亲牵着我的手,听着我那小脚板在她身边“呱唧呱唧”地响,这声音唤起母亲的惬意和希望。碰到小坑洼,那温暖的手只轻轻一提,我就蹦过去了。母亲笑,我也笑。路漫漫,但我们母子在跋涉中总洋溢着欢乐。大些,我开始不耐烦母亲那双小脚的蹒跚,常常一个人欢蹦着跑到前面去,把母亲甩得老远。
③这条黄土大道平躺在农田中间,道中央是两条深深的木轮铁瓦大车压出的辙沟,它就像火车的铁轨一样,伸向望不到边的远方。辙沟两边是十分坚硬光滑的人行小道,再外面便是被踩平了的野草了。这种草生命力极强,根须多而深固,不易拔出来,道两边长着这样的草,雨天也好走,踩在上面沙沙响,不沾泥。
④我是14岁跟八路军走的,辗转南下,后来在江南当兵。母亲不堪孤独,也到青岛一家猪鬃厂做工去了。后来我调离部队,母亲也退了休,到了离故乡两千里之外我的任上,一呆就是40余年。母亲曾几次提议要我陪她回趟老家,姥姥虽早已作古,母亲愿我们娘俩再走走那15公里的土路,去看看我舅和我那些表弟表妹们。但我总以工作忙为由,没有满足母亲这一心愿。后来母亲以89岁高龄而终,始终没能再回我山东老家。弥留期间还讷讷地要我回姥姥家看看。
⑤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可是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在我的心上。
⑥古稀之年,我思亲思乡情绪泛滥,凄凄然不能自已,硬是拗了女儿们的意思,孤身一人乘火车又倒汽车经一天一夜颠簸,兴冲冲地回到故乡,目的是想去再寻找那步行15公里土路的情怀。未料希望落空。因为那土路,连同那遍野庄稼,一概没有了踪迹,而为宽阔的柏油路、林立的高楼和一道道蔚为壮观的蔬菜大棚所替代,高高的大棚中竟然有果树、有爬上架的西瓜。啊,故乡已是一番新的天地。
⑦我握着表弟表妹们的手,端详着他们霜发斑驳依然满面红光的喜悦神情。舅已步履趑趄,老态龙钟。望着舅,又想起母亲,以致眼眶发酸,泪珠竟沿双颊滚了下来。
⑧我在舅家住了5天,走时大表侄用他的小汽车送我去50里外的潍坊火车站,我向他提议让我走一段先前那样的土路,表侄面有难色,笑着摇头,他腼腆地不无歉意地说:“表大伯,就算咱转遍全市所有县区,也找不到那样的土道了。以后这里还要修铁路支线呢,蔬菜水果可以直发广州、港澳。说不定您下次回来,坐着火车就可以直接到家门口了。”
⑨我倚在小轿车的坐椅靠背上,品味着车轮在平坦的公路上那沙沙的声音,微微合眼,两幅图画同时在我脑海屏幕上出现:一条辙沟很深的黄土路,小脚的母亲在上面趱行;一条是路基高高的铁道,满载的火车如长龙一样呼啸而过。一个是记忆,一个是憧憬,两幅图画都如现实一样清晰而真切。它们共同为我诠释着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深刻涵义。

( 1 )全文围绕“故乡路”重点记叙了哪几个片段?请简要概括。

( 2 )“那条土路母亲算走到了尽头。可是着母亲临终的嘱托,那条黄土路仍在我的心上。”这句话用词精当,请结合上下文,赏析“和”与“压”的妙处。

( 3 )文章的题目是“不识故乡路”,可在前面几段却清晰地记叙了“我”14岁以前在故乡的情景,这是不是不符合题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篇末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尼采曾说:“你已经清楚地看见了自己前行的路,只要迈开步子往前走便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经历:认准了道路便迈开步了,奋力前行。

请以《迈开步子往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