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沛县第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2009年7月1日,学贯中西、德高望众的季羡林、任继愈走了,在一个需要大师的国度,遭一个大师稀缺的年代,一天之内陨落两颗巨星,学界同悲、举国痛惜。
B: 美丽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特长”,所以平凡的你不必自卑,即使是黯然失色的岁月,一样会被你的“特长”映亮。
C: 凭借“健康重庆”建设的丰硕成果,我市在2014年第五届全国体育大会的主办权竞争中略胜一酬 , 成为赢家。
D: 5月9日,“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14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团体总决赛落下帷幕,空政文工团代表队荣鹰一等奖。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骄娆 摇曳 觥筹交错 银装素裹
B: 奔驰 嘶哑 出谋画策 相得益彰
C: 斑斓 赞誉 李代桃僵 心旷神怡
D: 端祥 制裁 孜孜不倦 彬彬有礼
3、下列句中划线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则无法家士 行乱其所为
B: 服衣冠 此所谓战胜于
C: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一或尽粟一石
D: 余饮三大白而别 然后能自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温暖的春风仿佛在一夜之间就悄无声息地吹绿了历经冰雪考验的苍茫大地。
B: 他仿佛看见了草原上骏马奔驰的身影和清脆的马蹄声。
C: 一个人学习能否进步,与这个人善于钻研有重要关系。
D: 依靠自学,使他的英语水平有了不小的巨大进步。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随声附合 眉开眼笑 见异思迁
B: 害人听闻 美不胜收 灵机一动
C: 花枝招展 神通广大 杞人尤天
D: 翻来覆去 怪诞不经 麻木不仁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魁(wú) 倒(tān) 怪(chēn) 一黄土(póu)
B: 候(shì) 庇(yìn) 田(pǔ) 尽职守(kè)
C: 贬(bāo) 钝(nú) 首(qiáo) 犊情深(shì)
D: 黑(yōu) 慰(jiè) 狡(xiá) 廓然无(lèi)
7、

下列语法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中的“萧索”是形容词。
B: “端午的鸭蛋”“斑羚飞渡”“蚊子和狮子”“热爱生命”,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动宾短语。
C: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这是一个因果复句。
D: “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的新字帖。”中的谓语是“发给”。
8、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农民伯伯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兀兀穷年地劳作,为我们奠定了生存的基础。
B: 即使再扑朔迷离的问题,柯南都能一一解开,当得大侦探美名。
C: 昨天他家里有喜事,大家都去祝贺他,他高兴得合不拢嘴;今天他却意外遭受了车祸,躺在病床上人事不省,真是祸不单行啊。
D: 当听说手术非常成功,他才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
9、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妒(jì) 倔(jué) 长(yīng) 汪洋万(qīn)
B: 然(mò) 日(yùn) 恶(zèng) 为人知(xiān)
C: 河(pàn) 围(fēn) 长(yín) 接摩肩(zhǒng)
D: 驾(yù) 息(qī) 平(zhè) 滋暗长(qián)
10、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精神产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遂、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其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 ③⑤①④②
B: ③⑤①②④
C: ①②④⑤③
D: ①④②③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①短篷:有篷的小船。②杖藜(lí):用藜做成的拐杖。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

( 1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 2 )“杖藜扶我过桥东”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云阳洞北小刚记

赵垣

①自云阳洞口北行四十步,得小港。港之上芳树丛生,凉樾低荫。沿港而西,竹篱映水,古屋参差。时疏雨乍过,新笋解箨,蔷薇盛开,人语不传。惟闻山鸟唤晴,草蛙鸣动而已。

②村之侧有山,山有石峰如覆钟。垒石其上,若棋居然,俗名棋盘山。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③峰之阳不散步,下视悬崖百尺,石壁绕池,壁如玦,池如镜,如奁初启然。遂徇崖而下,临水坐。坐甫定,忽有声自壁内出,各肖其人之声。同游人相顾错愕。始知陆士云所记小语小隐,疾语疾应,哗然呼啸,答响满野,惊疑景况,语极真也。随山东折,即港之阳。土阜隆然起者为金祝墓。其庙在港南小流水桥上。21世纪教育网

④呜呼,昔年血战之地,今日徒见山高水深,惟留此丛祠,报赛奔走。野老村童,其亦知勤事之酬耶?太息而返。

(选自《晚清文选》,有删改)

【注】①解箨(tuò):脱壳。②庆忌塔:塔名。③奁(lián):古代妇女梳妆用的镜匣。④金祝:宋朝抗金英雄金胜、祝威的合称。金兵攻打杭州时,两人串军民拼死抵抗,因寡不敌众,英勇就义。⑤报赛:祭祀。⑥勤事:尽职。

( 1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其 亦 知 勤 事 之 酬 耶

( 2 )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自云阳洞口北四十步 ( ________ )

(2)水坐 ( ________ )

(3)即港之 ( ________ )

(4)息而返 ( ________ )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其峰盖庆忌塔,之址也。

( 4 )文章第③段分别从 ________ 、 ________ 角度写出了小港景色 ________ 、 ________ 的特点。

( 5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说说这段文字与上文最后一段文字各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忠 魂
章东磐
①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60多年前的中国,高山大岭阻止了日本陆军西进的势头,攻不到重庆就断然不能停止中国绝死的抵抗。进攻重庆必须打通长江,而打通长江必须占领石牌。就这样,石牌这个当时不足百户的小村,竟成了广阔的中国战区的要塞。
②想一想六十多年前的那个场面,每一个男人都会热血沸腾。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少家庭的父老妻儿孤苦无依地盼望着,盼望着真有那么一堵墙,能挡住那像洪水一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肆虐的血色的日本军旗,抗日将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这道城墙,这道墙遮挡着尚未被战火摧残的半壁江山。
③血战果然在第二天清晨展开,整日厮杀的凶险与残酷,远非亲历者之外的人可以讲述。只知道,敌我双方都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抢夺着石牌前沿的阵地时,战区总司令陈诚上将曾给胡涟打过电话,询问:“守住要塞有无把握?”也许战况紧张到不容细说,据说胡涟回了一句:“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参战的老兵回忆说,在石牌阵地,曾有三个小时听不到枪响,那时候当然不是在睡午觉,那仗打到不能打枪了。日本人一群一群地冲上来,中国人迎头扑上去,搅在一起,用刺刀拼。
④我曾经听和日本人拼过刺刀的老军人讲,日本军队拼刺刀很厉害。用武士意志和三八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上刺刀和退子弹是一个战斗命令。日本陆军在战斗相持阶段决胜的法宝,就是用冷兵器决输赢。面对那样的一群敌人,除非你决心必死,否则断无取胜的机会。
⑤而今天的这群中国军人恰恰是决心必死的。他们拜过天了,他们发了誓,除非死,否则绝不让日本人打过去。对天发誓就是对祖宗发誓,中国人是不欺骗祖先的。
⑥我相信,那三个小时的拼刺,是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遭遇的最大规模的白刃战。结果是,日本人输了。中国军队顽强地守住了国门石牌,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胡涟,成为石牌最有名的将军。
⑦船东家的后山上,就有一座当年抗敌将士的墓园,宜昌的朋友告诉我,那座墓很大,但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去过了。船东12岁的女儿自告奋勇为我们带路。
⑧快到山顶,小姑娘指着一栋教室模样的房子说:“就在那,快到了。”我问她:“墓地在学校院子里吗?”“不是,学校就建在墓地上。”小姑娘又告诉我:“刚建学校的时候,伙房里烧的都是挖出来的棺木。”我惊愕了。我望着那个可爱的小姑娘,她纯真地笑着,带着期待看着我。她刚刚把那么新奇刺激的事情告诉了我这个外地人,我怎么不像她预期的那样会笑呢?我怎么会笑呢,孩子。难道老师们从来没告诉过你们,那被挖开的墓地里埋的是什么人吗?
⑨一万五千多名士兵就阵亡在这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土地上,其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小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橘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牺牲了。

( 1 )⑧段中的“我”为什么笑不出来?此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阵亡的士兵中还有刚刚十六七岁的少年,请你根据自己的想象,描写一下那个十六七岁小兵在战场上与日军拼刺刀的场面,然后再写几句感想(100字左右)

( 3 )请从文中提取有关信息(如学校建在了墓地上,伙房烧的是挖出的棺木,小姑娘纯真的笑等)谈谈文章的主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探谜
①9月18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普查人员在陕西神木县栏杆堡乡邱井沟村一带发现巨型脚印化石。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前往实地调查,看见在东西长达8米,南北宽2~6米的砂岩石平台上,横竖交错,分布着各式各样、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100多个脚印遗迹化石,计有脚印化石40余个,其中可辨三趾动物脚印20余个、不明动物脚印13个,最奇特的是,还有10多个状如人类的脚印,但是远比人脚印巨大。这些脚印均保存在中生代浅黄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亿年前。
②经过实地测量,发现每个脚印长约41厘米,最大宽24厘米,步长约58厘米,与现在成年男子一般在25厘米长的脚印相比,这个脚印化石显然要大得多。脚印遗迹化石有的呈鞋底状,有的则明显有三四个大脚趾。三趾状的脚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脚掌接近。
③脚印既是生命活动的信息符号,也是生命曾经存在的历史遗迹,还是留给未来的“哥德巴赫猜想”之谜。
④这些巨大脚印化石,仿佛异常强烈的向今天的人们传递出神秘的生命信息,曾有原始生物在这一代顽强地生存过。那么1.5亿年前,是谁在神木县留下了大量的“脚印”?是远古人类,还是其他动物?
⑤当初,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有的称其为大脚古人类遗迹者,以至联想到与陕西远古环境及人类起源研究有关。但考古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是恐龙留下的!专家称:“可以肯定这批足迹是恐龙的脚印,而非古人或古猿人的足迹!”通过对足迹的初步的研究与分析,这些脚底状的脚印是食草性的小型蜥脚类恐龙足迹,而三趾型足迹则是由食肉的兽脚类恐龙所留下的。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对比陕西境内其他地方曾经发现的恐龙足迹,新的足迹类型明显有所不同,相关的分类学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来完成。
⑥在全国发现的恐龙蛋、恐龙骨架比较多。2004年曾在重庆市江北大石坝嘉陵江边出土过的恐龙化石,体长18米,高3.5米,死于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它是一种大型蜥脚类恐龙,虽身形巨大,但生活在森林边缘、河湖岸边获沼泽附近,以树叶,嫩枝等为食,是马门溪龙科的成员之一。
⑦而发现恐龙脚印化石并不多。据报道,2009年6月,在四川省富顺县海拔约400米的罗贯山脉中,发现疑似“犀牛”的巨大脚印化石。当地还流传这一个与“犀牛脚印”有关的美丽民间神话:一条犀牛,为了救自己的主人,到处寻求千年灵芝,在罗贯山顶上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千年灵芝。看守灵芝的白鹤使了千斤坠,想把犀牛压住,但是犀牛却顽强地爬了上去,采到了灵芝,于是犀牛便在石上踩出了一个个深深的牛脚印……
⑧当然,据专家们考察后认为,四川省富顺县发现的这18个“犀牛”足迹化石,应该是恐龙脚印。因为,罗贯山的地层时代比较早,属距今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或侏罗纪早期。那个时候,唯有恐龙才能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脚印,而犀牛是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才出现的一类动物,故该足迹化石不可能是犀牛脚印化石。
⑨然而,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恐龙脚印分布密度之大、种类之多、保守之完整程度却十分罕见。这些脚印为进一步研究陕北地区古地层、古环境和恐龙的演化、迁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
⑩脚印为啥能保留下来呢?专家们认为,这需要合适的砂岩,这种岩石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只有如此才能保存恐龙的脚印遗迹化石。如何保护好““脚印”呢?目前已联系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专家对这些脚印进行进一步研究,岩石周围可能还会存在“脚印”,将申请在发现“脚印”的地方建地质公园或遗址博物馆,对其进行保护。

( 1 )结合全文看,在陕西神木县发现的巨型脚印化石是谁留下的?有哪些依据?

( 2 )第②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下列加线字的词语能否删去?请说明具体理由。
当初 , 这些巨大脚印化石疑似为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所留下的。
②从脚印的保存情况看,至少有两三种不同的恐龙。

( 4 )具体说说第③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 5 )概括第⑥⑦⑧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它对说明“陕西神木巨型脚印化石”有哪些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最好的选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擅长隐身”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