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即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B: 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C: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D: 网络改变了阅读方式,读者“百度”一下“电子书下载”,可以搜到三千多万个相关网页。 |
2、 |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骨髓 随意 瞭望 料想 症结 病症B: 拾级 干涉 贮藏 伫立 挣命 郑重 C: 阴晦 教诲 窠臼 苛税 拮据 汇聚 D: 趱行 积攒 打盹 混沌 占卜 栈桥 |
3、 | 下列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祈祷(qí) 荒谬(miào) 锐不可当(dāng)B: 追溯(sù) 诘责(jié) 相形见绌(zhuó) C: 凛冽(lǐn) 虐待(nüè) 恪尽职守(kè) D: 媲美(bì) 酬和(hè) 风雪载途(zài) |
4、 | 下列对课文《纸船》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本文通过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C: 本文具体地写泰戈尔玩纸船的过程。 D: 本文主题是歌颂儿童,表达诗人对儿童的热爱与同情。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的明显提高,全市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
6、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一次来到黄山北海,早晨天还没有亮,就有人跑着、吵着去看日出。我一骨碌爬起来,在凌晨的薄暗中摸索着爬上曙光亭,那里已经是黑压压的一团人。我挤在后面,同大家一样向着东方翘首仰望。天是晴的。但在东方的日出处,却有一线烟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转眼间,它就涌了出来,顶端是深紫色,中间一段深红,下端一大段深黄。 ②然而立刻就霞光万道,白云为霞光所照,成了金色,宛如万朵金莲飘悬空中。 ③最初只显得比别处稍亮一点而已。 ④须臾,彩云渐红,朝日露出了月牙似的一点。 A: ①④③②B: ②③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
7、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B: ①④③②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
8、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王红特刻苦,进步很大,真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B: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C: 为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经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D: 艺术结构不可能信手拈来 , 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A: 栖息(qī) 倾泻(xiè) 窥视(kuì) 官衔(xián)B: 惩罚(chéng) 胆怯(qiè) 贿赂(lù) 脊梁(jǐ) C: 阔绰(chuò) 滑稽(jī) 轻蔑(miè) 琐屑(xuè) D: 惋惜(wǎn) 忌讳(huì) 酝酿(niàng) 取缔(tì) |
10、 | 选词填空。 ( 1 )它们在轰隆隆的雷声中,仓皇( )着。 A: 逃跑 B: 逃窜 C: 逃亡 D: 逃逸 ( 2 )磨难了他的,正是这些由他和父亲( )照料而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 A: 精致 B: 精巧 C: 精心 D: 精美 ( 3 )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 )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 A: 扑 B: 跑 C: 走 D: 踱 |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诉衷情 (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1 )诗中“天山”代指________,“尘暗旧貂裘”借用了________的典故。( 2 )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A: “梦断”一词语势急转直下,转慷慨激昂为伤感悲凉。 B: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精神世界。 C: “关河”两句表明作者曾长期受到重用,征战前线。 D: “未”、“先”、“空”三字流露出沉痛悲愤和不甘。 |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A: 灌水之阳,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 故更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 皆山水之奇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D: 大舟不可入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 3 )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陈柏清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有删改)
( 1 )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语段 |
事情 |
我的心理 |
① |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
C |
② |
A |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
③ |
B |
D |
④ |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
痛苦深重 |
①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
( 5 )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说的这段话的理解。有书便是艳阳天
向贤彪
①“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沉醉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宋人翁森云:“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回溯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②书籍是人类的挚友。前不久,一幕场景令人难忘:在武汉的方舱医院里,一名患者躺在病床上读书,神情专注。网友感叹这位年轻人面对病毒时的淡定,更感慨书籍的魅力。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居家的时间变多了,许多人重新翻开纸质书籍,嗅到了久违的书香。有人发出内心感悟:有书相伴,真好!
③疫情防控期间的“宅读”,让人更加懂得珍爱生命、珍惜生活、关爱他人。一个微信书友群中,大家互相交流抗疫期间读书收获的新知与启迪。有人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悟人类应该自警自省、更加谦逊,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有人读了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从“哪里有恐惧,哪里就有爱”这句话中,体会到爱的力量;有人读了《中国抗疫简史》,纵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防疫抗疫的历史经验,增强了战疫的必胜信念;有人读了泰戈尔的《飞鸟集》,与群友分享“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引人思索生命的意义。
④一位作家说:“人拥有宁静的时光,这本身便是幸福,而宁静的时光因阅读会显得尤其美好。”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五彩缤纷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⑤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从浓缩版的文化经典到现实版的“生活之书”,都在召唤我们,“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因为,在这一路上,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⑥书籍是人类记忆和想象的延伸。一册在手,书里的风景、书外的故事、阅读的心境都深刻交融在一起,构成独特的体验。 。
(选自202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 1 )下列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请以“谢谢_______的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与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