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子长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 在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 因为 但是 只要
B: 所以 因此 只要
C: 因为 因此 如果
D: 所以 但是 如果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那是一个寒风料峭的严冬日子,那间屋子冷若冰窖,我们身体上穿着大衣,还冷得头皮发麻。
B: 电影《无极》上映以后,郭敬明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C: 一个人在学习与生活中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使命感、理想志趣及品格修养强不强。
D: 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整合并均衡教育资源,真正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优质的教育。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济南地铁1号线的建成和运行,有效地解决了泉城交通拥堵的问题。
B: 我们不能把课堂上的认真听讲、合作交流作为衡量一个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
C: 天文学家公布了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这颗黑洞的质量约是太阳的65亿倍左右。
D: 微信支付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经成为广大市民购物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
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已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浩荡离愁”是指离别京都的万般愁绪汹涌而来,既有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又有对人民生活的担忧;既是辞官的愤然,又是对社会的不满。
B: 这首诗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离京却表示仍然要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的爱国感情。
C: 龚自珍曾说“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他自己的创作就是最好的证明。诗中“花”喻青少年,表明诗人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
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爱国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bāo) (líng)镜 屋(yán) (jié)毛
B: (duō)咄 静(mì) 粗(kuàng) 高(miǎo)
C: (lì)临 吝(sè) (yàng)出 池(wā)
D: (xī)沥 (yōu)远 诱(huó) 干(sè)
6、

将下面的内容重新排列,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
①但近年来海洋正在成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巨大“垃圾场”,海洋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 物种类急剧减少。
②海洋里丰富的食物资源,千万年来滋养着人类。
③长期的过度捕捞使全世界2/3的产鱼区繁殖量不足,捕鱼区域只能向深海推进,这 更加剧了海洋资源的枯竭。
④海洋里又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动力资源等,它对人类的贡献是全方位的。

A: ④①②③
B: ②④③①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窸窣作响 张皇失措 巧妙绝轮 粗制滥造
B: 根深蒂固 一视同仁 美不胜收 长途跋涉
C: 骇人听闻 仙露虬浆 重蹈覆辙 顶礼模拜
D: 遍稽群籍 义愤填膺 莫衷一视 涕泗横流
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都采用了对话描写。
B: 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以神喻人,《蚊子和狮子》是以动物喻人。
C: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再点明寓意。
D: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构思精巧,文章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这三问三答略有变化,有起有伏。
9、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设法治中国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B: 弟弟已超重20斤了,他发誓再也不吃零食,结果不出两天,他就又重蹈覆辙了。
C: 我照着网上搜的菜谱做了一道红烧牛肉,准备给家人一个惊喜,哪知道火候不够,吃起来味同嚼蜡
D: 经过近一年的改造,我们小区彻底改头换面。如今,小区内游泳池、健身器材、八角凉亭、休憩长椅等一应俱全。
10、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父子俩也一天一天地感觉到,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
B: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C: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
D: 看着人类这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一一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后面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峡口①送友人
【唐】 王勃 【唐】 司空曙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峡口花飞欲尽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天涯去住②泪沾巾。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来时万里同为客,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今日翻③成送故人。
【注】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③翻:同“反”,反而。

( 1 )“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_ __ 和___

( 2 )司空曙诗歌中“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诗歌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选自《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满井游记》袁宏道)
【注释】①局促:拘束。②靧(huì):洗脸。③掠:梳掠。④鬣(liè):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⑤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⑥堕(huī)事:耽误公事。⑦潇然:悠闲自在的样子。⑧恶(wū)能:怎能。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云而岩穴暝( ) ②筹交错( )
之者谁( ) ④而此地与余近(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饮少醉/未百步
B: 在乎山水间也/局促一室
C: 日出林霏开/城居者未之知也
D: 泻出两峰之间/冷光之乍出
( 3 )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 4 )甲、乙两文的作者出游都带着快乐的心情,但他们快乐的理由不同,说说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 1 )这段文字选自当代作家________的著名的________(体裁)《________》。
( 2 )赏析“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 3 )这段文字按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到________,层次分明地描写山上景物。
( 4 )“秀气”的含义是什么,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 5 )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可以概括为:________。

阅读理解。

卖豆浆的孩子

鲁先圣

①在我居往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桨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吹喝他的鲜豆浆了二

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毋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装的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

③有时候买豆菜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人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捅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捅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捅边一互。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令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于咳喝起未吃早点去上学了.而池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玲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攀议。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

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咳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桨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个孩于,心里很不是滋味。10岁,他就开始为生计而早起了。他不是短短的几天代替父母,而是承担了家庭中谋生计的一份责任,或者说,他从10岁开始就有了一种职业。

⑤我问他,卖豆果不影响学习吗,起这么早?他说没事,卖完了再去,在班里还是最早到的呢!孩子生得虎头虎脑,极壮健.很精神,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他已经没有了一个十一二岁孩子所有的那些稚嫩与娇气,而平添了一份成熟,几分老练、一些骨气,而且,我还看到了一种生的勇气与坚强。

⑥当时小雨一直在下,他的头发和一件小背心都淋湿了,这个时候走过来一个领孩子去上学的女人。那孩子穿了一件夹衣,女人给孩子打着一把美丽的伞。那个孩子大约也是十一二岁的年龄。

⑦站在两个孩子之间,我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那个孩子现.在是幸福的,但这个卖豆浆的孩子呢?我无言以对。后来,我听别人讲,这个孩子的父母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工厂停产放假了,就做起卖豆浆的生意。

⑧每天见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的心里便有许多苦涩的东西在流淌。我想我不能够责怪孩子的父母让这样小的孩子就担负了生活的责任,或许这个孩子挣的这一份,就是他自己的生活费或学费。没有这一份收入,他就不能去读书了。

⑨卖豆浆的孩子天天早上六点钟就在我居住小区的门口响亮地吆喊,这个声音成为了我们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或者起床买早点,去上班,喊孩子起床,或者去做生意。而我,也总是在听到这个清脆的声音之后,放下台上正在读的书或停下写作的思路,走出家门,吸纳新鲜空气,驱除一夜伏案的劳累。

⑩我总这样想,这个孩子今天卖豆装的经历。一定是他将来人生的一笔财富。

( 1 )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2 )第⑥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第⑧段的“苦涩的东西”内涵丰富,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

( 4 )请联系全文,谈谈结尾段中画线语句的深刻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也许,你在家里,父亲一个欣赏的眼神,母亲一声关切的叮咛,慈爱的阳光就会充满你的心房;也许,你在老师的办公室里,满怀困惑,倾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关爱的阳光就会驱散你心灵的迷茫;也许,你倚在教室窗旁,捧着书本,读着名著,吟诵唐诗宋词,文学的阳光就会照亮你成长的方向;也许……
请以“我心中的那一道阳光”为题,写一篇不要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 字,不出现(或暗示)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鲨鱼爱上美人鱼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