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佛山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汉字的结构及笔顺规则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闪”都是半包围结构,它们的第一笔都不是点。
B: “脊”字的上部是“兆”字的变形体,所以,它的笔顺书写规则和“兆”字是相同的。
C: “郓”字共八画,第六画是提,“臼”字是独体字,第三画是横。
D: “母”“冉”“毋”这三个字都是独体字, 它们的最后一笔都是横。
2、

下列加线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 翼然于泉上(靠近)
B: 醉翁之不在酒(情趣)
C: 野发而幽香(香花)
D: 佳木而繁阴(秀美)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小隋到小李家玩,看到书橱里有一本《从地球到月球》,便想借阅,小李说:“对不起,这是鄙兄的书,我不敢擅自外借。”
B: 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 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 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4、

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见一只大麻雀,勇敢地自篱墙上跳了下来,____________,那条白虫,遂落进那张饥饿的小嘴巴里。
①及至四顾无人,唰的一声,飞跃到小麻雀跟前
②口里衔着一条小小白虫
③它的头向这边歪一歪,小麻雀的头向那边斜一斜,正好一下两喙相接
④两只细细小腿,像雨线般在地上轻轻跳动

A: ④①③②
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①③
5、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 (   )

A: 狼籍 水波粼粼 锋芒必露  鳞次栉比
B: 旁骛 充耳不闻   翻来覆去  莫衷一是
C: 媲美 姗姗来迟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D: 蓦然 荒草凄凄   一视同仁  一反即往
6、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纯(cuì) 派(qiǎn) 大相庭(jìnɡ)
B: 待(nüè) 乳(pǔ) 刨问底(ɡēn)
C: 勃(pénɡ) 抽(yē) 神采弈(yì)
D: 职(chènɡ) 怪(chēn) 惊慌失(cuò)
7、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远离了喧闹的都市,驱车来到世外桃源般的僻静小山村,我们顿觉神清气爽。
B: 储运罐破裂,致使部分液化石油气泄露,幸亏抢修即时,未造成大范围扩散。
C: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碧玉妆成的杨柳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
D: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垮塌,昔日的美好家园瞬间变成了一片废墟。
8、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旦产生小的灵感,我们就应当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B: 敌人的攻势更加猛烈,眼看阵地就要失陷,就在这间不容发的时候,增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C: 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
D: 奉劝美方一些政客,你们的“甩锅”表演再充分,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闹剧。
9、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闾左/適戍渔阳
B: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shěng) 叨(xù) 育(yùn) 默(jiān)
B: 家(pēi) 酒(liàng) 发(méng) 咀(jué)
C: 撺(duō) 制(páo) 两(qī) 瑕(chī)
D: 水(fú) 杂(rǒnɡ) 迁(xǐ) 食(m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代)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荆门:指荆门山。

( 1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 首联写诗人从蜀地来到荆门山,游览楚地风光。
C: 颔联描写了山峦渐渐消失,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景象。
D: 尾联照应诗题,将朋友比作故乡水,表达了对友人万里相送的感念。
( 2 )诗的颈联在写景上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生职临钱塘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 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出自宋 何远《春渚纪文》
【注释】:①先生职临钱塘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 ②陈诉:状告。

( 1 )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公视久之 ②非故之也

(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

( 3 )从本文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

( 4 )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从中可以看出苏东坡是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在我的日记本里夹着一枝枯萎的康乃馨,那是5年前的母亲节,我为母亲准备的礼物。
②那年我刚从乡村到县城读书,在同学们大谈母亲节的时候,我一片茫然。从他们的谈论中我得知,母亲节最好的礼物就是送一枝康乃馨。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很懂事了,知道父亲身体不好,家里的重担都压在母亲单薄的肩上,供我跟姐姐上学很艰难。 我生平第一次做出决定,在母亲节的那天,我要送一枝康乃馨给劳累的母亲。我不禁为这个决定而自豪,于是,提前两周我就开始节食了。
③母亲节那天的阳光特别灿烂,中巴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不停,我只得小心地把花捧在胸前,生怕把它弄坏。康乃馨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多想此刻就让这丝清香飘到母亲的身旁,让它表达孩儿的一点心意;但母亲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我该怎样跟她说呢?经过几个小时的煎熬,总算到站了。
④下了车,还要走好长一段山路,那熟悉的村庄才映入眼帘。为了避免不知情的人笑我一个大男孩还买花,于是,我把康乃馨藏入书包里。刚到村口,恰好碰到母亲从田地里回来,背上背着沉重的柴火,手里还拿两把锄头,不用说有一把是帮父亲拿的。 中午天气很热,母亲现在才回家吃午饭,想必地里的活儿一定很多。 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想到节日中的她还是跟往常一样忙碌,我不禁鼻子一酸,连忙跑过去背柴火。母亲乍一见我,先是愣了一下,接着紧张地问道:“二娃! 怎么回来了,没钱花了吗?”我忙摇头说:“不是,我是回来看您的。”母亲这才舒展开眉头正色道:“看啥子哟, 车费蛮贵的! 看着母亲满是汗迹的脸庞,一身粗布粗布衣服、沾满泥巴的布鞋,想到此刻城里那些母亲正在孩子的陪同下逛公园,(a)我心里一阵酸涩。要不是为了送我到县城最好的学校上学,母亲也不用这么辛苦。今天是母亲节,在我看来,就算把花店的康乃馨全买来,母亲也是受之无愧的。
⑤那段时间正是农忙,到了晚上母亲才闲下来,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我刚准备把康乃馨拿来送给母亲,她却摸着我的头说:“二娃,,头发这么长了,妈妈给你剪一剪,这样又可以省下3块钱来自己用了。”我无奈地笑笑,母亲的理发技术很业余,可这十多年来,她从我头上也练出了些手艺,虽然没有城里的师傅剪得好,但笑我发型的人也确实越来越少了。看我有些不乐意的样子,父亲在一边指着自己的头插话说:“你母亲的技艺又提高了不少呢, 瞧我这片‘自留地’也放心地承包给她了。”我只好坐下,母亲一边剪一边又唠叨开了:在学校要好好学习,钱要花在刀刃上;又说今天我不应该回来,往返的车费就够我一周的生活费了……(b)我听着听着,泪水情不自禁润湿了双眼:“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真的是专门回来看您的,难道这也错了吗?”母亲的剪刀在我的头上停了一会儿,我不敢回头,但是我猜想,她脸上肯定满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出乎意料地,母亲没再责怪我,只是轻轻地叹了一声,语重心长地说:“二娃,只要你惦记着妈就行了,咱们家不兴这个,什么母亲节,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⑥那天我最终没有把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因为从那轻轻的叹息声中,我体会到自己并未真的懂事,也没能读懂母亲的心,爱有许多种,但亲情却尽在不言中。或许对别人而言,母亲节送一枝康乃馨意味着温馨,但对于我来说却意味着不成熟。
⑦我把那枝康乃馨夹进了日记本,并在旁边写了一句话——献给深爱着我的母亲。以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会把那枝枯萎的康乃馨翻出来看看,每一次耳边都萦绕着母亲那句朴实的话:“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

( 1 )请为本文拟一个标题:

( 2 )文中的母亲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3 )“我”为什么最后没有把自己从城里带回来的康乃馨送给母亲?

( 4 )你赞同文中母亲说的“只要你有出息,天天都是妈妈的节日”的观点吗?为什么?

( 5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请为你的母亲设计一则手机短信,祝她节日快乐。(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父子应是忘年交

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 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 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 1 )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 2 )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 3 )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 , 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

②“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划线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③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 4 )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回答。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但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在生活中,哪些经历会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呢?回忆一下,以《记忆中的____________》为题,把它写下来吧。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④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冇伱、旳黑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