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你现在只是涓涓细流,然而只要锲而不舍 , 终会拥抱大海。B: 二战中法西斯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C: 纵然马革裹尸 , 这是他豪壮的选择。 D: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
2、 | 开了“改革文学”的先河的作品( ) A: 《花园街五号》 B: 《乔厂长上任记》 C: 《沉重的翅膀》 D: 《新星》 |
3、 | 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误的是( ) A: 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神态描写、外貌描写) B: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外貌描写) C: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心理描写) D: (孔乙己)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 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语言描写) |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够规范的一项是( ) A: 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B: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C: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D: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
5、 | 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讳(huì) 戏谑(nüè) 擀面杖(gǎn) 缟素(gǎo)B: 捯气(dáo)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 骈进(pián) C: 剜肉(wān) 腌臢(ā) 呱呱坠地(guā) 扶掖(yè) D: 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不过(niù) 鸿鹄(hú) |
6、 | 下列句中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不知而不愠(yùn)。(《论语》十二章) B: 途中两狼,缀(zhuì)行甚远。(蒲松龄 《狼》 ) C: 撒盐空中差(chà)可拟。(《世说新语》二则) D: 其人舍(shì)然大喜。(列子《杞人忧天》) |
7、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一句是条件关系复句;“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一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D: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8、 | 下列各组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咬人”事件一发生,各大报纸媒体和网络纷纷报道,立马在社会上引起了剧烈反响。B: “萨德”系统的部署争议有可能正在改变几十年来的这一态势,使得中韩关系陡然不断走向恶化,甚至有可能紧张的地步。 C: 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十里桃林十里桃花,漫山遍野的灼灼芳华。 D: 为了方便一些父母带着年纪尚小的孩子和年迈老人上厕所,杭州出现了“第三卫生间”,化解了一些如厕。 |
9、 | 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帷幕 潮汐 雾霭 花香鸟语 B: 悬殊 致密 凋零 偷偷摸摸 C: 萌发 踪迹 追溯 草长莺飞 D: 邀请 希疏 次弟 周而复始 |
10、 | 由于《新华日报》的被封,重庆消息闭塞,谣言充斥,许多人感到苦闷焦虑。地下党的同志和进步群众渴望了解解放战争的进展情况,______就在这个背景下诞生了。该报的前身叫《彷徨》,是由南方局四川省委领导在重庆市出版的“灰皮红心”的杂志,主要的编辑者有蒋一苇、刘熔铸、陈然等。陈然被捕入狱后,仍坚持秘密刊印该报。( ) A: 《光明日报》 B: 《大公报》 C: 《挺进报》 D: 《中央日报》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鲁肃传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操卖①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②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困③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困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④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⑤,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 【注】①搡卖:标价出售。摞,通“标”。②过候:拜访。③囝(qūn):圆形的粮仓。④侨、札:指郑国子产、吴国季札事,以之比喻朋友结交。⑤纲纪:法度。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益知其奇________ ②不足与立事________ ③以赈穷弊结士为务________ ④南到居巢就瑜________ ( 2 )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家富于财,性好施与。 ( 4 )鲁肃在乱世之中“甚得乡邑欢心”,周瑜、袁术闻其名,亦对其刮目相待。选文记述了鲁肃哪些为人称道的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周瑜智勇双全,深谙文韬武略,是杰出的儒将。陈寿在《三国志》中将鲁肃与其并举,称赞二人俱为“奇才”,足见鲁肃有过人之处。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鲁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家乡的渔鼓
李海流
①我出生在微山湖畔的一个小村庄,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除了几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小人书,能滋养我干涸而荒芜心灵的就是乡村渔鼓了。相传渔鼓始自唐代道教的一种劝善方式,后来演变成历史小说、神话典故的传播载体传入民间。渔鼓这种器乐是用三尺左右的圆竹筒,外敷油漆,一端用猪或羊的护心皮或鱼皮绷蒙做成的。演奏时左臂斜抱鼓,用右手中指和食指叩击,发出“嗡铿”之声。左手持简板,鼓与板相互交叉或同时击敲,以配合说唱。一面渔鼓、一副简板,再加上伶牙俐齿,乡村的渔鼓艺人行走天下,云游四方。
②童年的印象里,到村子里唱渔鼓的艺人很多,隔三岔五地来一个,大都以乞讨为生,渔鼓仿佛是为募捐化缘量身定做的工具。
③三十年前,微山湖区运河两岸的渔民逢年过节、生辰喜庆、婚丧嫁娶,渔鼓助兴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红白喜事,乡下人讲究个排场,图个热闹,请来一班渔鼓艺人,常常是唱到大天亮,一个人唱累了下去休息,另一个人接着上场,轮番登台演唱,吸引四面八方的村民都来看热闹。尤其是我们这些上小学的孩子,每每周围十里八村有唱渔鼓的,总是追着看热闹,不顾饥寒,乐而忘返。那时,演唱渔鼓的舞台也不尽相同,逢年过节大的喜庆活动,往往在村中学校的操场上搭个舞台,那是一种正规的场所,听渔鼓的人来自四邻八乡,场面比较隆重。其他情况下大多因地制宜。
④人们多称渔鼓艺人为“先生”,因他们要穿长袍马褂。演出之前,“先生”敲响渔鼓,等听众来得差不多了,然后开书。说唱时,坐唱为主,兼有站立和走动。说、唱结合,讲究“赶板垛字”,叙述故事时则强调情、气、神的表现。唱渔鼓的师傅不仅会演唱,而且会说故事、会表演,技艺高超的还精通口技。说唱时,可根据不同情节或情绪的变化,产生快慢不同的节奏。鼓与板相配合,板以重拍为主,通常以五鼓三板进行伴奏。印象中的唱渔鼓类似于说书,但不同的是要以渔鼓来伴奏。渔鼓的故事丰富多彩,有缠绵缱绻的男女恋情,有闻所未闻的历史掌故,有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传说,但更多的还是风云际会的英雄传奇,像《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杨家将》《岳飞传》之类,内容绝对老少皆宜,雅俗共赏。
⑤我已离开家乡多年,很长时间没有听到渔鼓的声音了,现在无论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山村,都很难觅到说唱渔鼓的艺人了,然而,我对那如泣如诉、如诗如歌的乡村渔鼓,却有着独特的感情。我爱声声渔鼓,它像家乡的大运河一样在我心中长流不断,充满了浓浓的乡情风韵;犹如穿越时空的天籁之音,在我耳畔久久回响。“咚咚咚——”暮霭中,童年的渔鼓声又有节奏地响了起来。我合上眼睑,倾听这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声声渔鼓,伴着低沉苍老的唱词,那么亲切,又仿佛那么遥远。
(选自《每日新报》)
( 1 )本文形散神聚,一线穿珠。作者以“________”为线索,将渔鼓艺人募捐化缘、________、渔鼓艺人说唱故事等童年往事“一线穿珠”,字里行间洋溢着________的情感。请任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作文题目中必须包含我国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名称,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腊八等等。②叙事要感情真挚、朴实、自然。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