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鼎盛 枯躁 乱蓬蓬 吹毛求疵 心旷神怡 B: 驾驭 犀利 不耐烦 取义成仁 闲情逸志 C: 要决 踌躇 青纱帐 不屑置辩 惟妙惟肖 D: 诡谲 寂寥 伦理学 栩栩如生 锱铢必较 |
2、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不是多义词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B: 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刘湛秋《雨的四季》) C: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冰心《荷叶〃母亲》) D: 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3、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节选取了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等,表现了祖国的贫困与落后。 B: 第二节中“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一句,紧承上句中“痛苦的希望”,表现了千百年来人们盼望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能“落到地面”,变成现实。 C: 第三节中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思想解放的艰难,以“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比喻希望就在现在。 D: 第四节中“我是你的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两句,既是写自己,又是写这一代充满希望的青年。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今,行走在广安大地,文明新风激荡,崇德向善潮涌。 B: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痛苦和快乐是相辅相成的。 C: 考古专家认为,岳池县新场镇佛堡寨瘗窟的发现,对研究川东地区宋元明时期的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D: 作为网络文化的产物,短视频兼容了碎片化接受情境和感官化内容形态两种特征,迎合了群众填补闲暇时间或获取感官刺激。 |
5、 | 《水浒传》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下面最能体现“被逼”的人物是( ) A: 林冲 B: 鲁智深 C: 宋江 D: 燕青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青春往往伴随着成长的疼痛。此刻,每个坐在考场的初中生,都在体验并经历这样一种人生难以回避的过程。 B: 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 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8500万元。 D: 被网友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
7、 |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能够实现汽车智能识别交通信号灯,或许能大大提升城市的交通。(“提升”改为“改善”) B: 佛山木版年画采取了佛山剪纸等传统工艺的精髓,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鲜明。(“采取”改为“吸取”) C: 冯骥才新作《单筒望远镜》以特殊的视角表现了普通人一百多年前所经历的痛苦。(“普通人”和“一百多年前”调换) D: 对老年人的优待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删除“的高低”) |
8、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严竣 枯燥 人情世故 委屈求全 B: 幅射 喧嚷 周而复始 前扑后继 C: 震撼 迁徙 共商国事 草长莺飞 D: 翩然 陨石 甘拜下风 迫不及待 |
9、 |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本届读书节是举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举办的阅读文化盛会。 B: 围绕“东方风来,书香满城”为年度主题,本届读书节共组织策划主题活动769项。 C: 本届读书节“改革开放40周年”图书展将集中展销相关图书约300余种。 D: 本届读书节不仅主动嫁接国际资源,而且对标国内一线城市。 |
10、 |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是 方法”句中的“方法”前有如下四个修饰语,它们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 B: ⑶⑴⑷⑵ C: ⑶⑵⑷⑴ D: ⑶⑷⑴⑵ |
阅读《天上的街市》,回答问题。 ( 1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中的“浅浅”一词应怎样理解?理由是什么? ( 2 )诗人开始用“好像”,后来用“定然”,怎样理解这种词语运用的变化? ( 3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诗人为什么要对这一故事进行大胆改编? ( 4 )你认为“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这句诗写得好吗?为什么?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听已 , 辄默记/待君久不至,已去 B: 冕因去/未若柳絮因风起 C: 冕因去/太丘舍去 D: 窃入学舍/鼠窃狗盗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暮 归 忘 其 牛 父 怒 挞 之 已 而 复 如 初 ( 3 )王冕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从文中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
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
①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并不是从来没有遭遇过冲击,关键是冲击过后依然能够保持本色。
②秦国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统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种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关键要素。秦国统一之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无疑有利于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统一之后的中国文化体量,骤然增大。可以说,就文化的内在紧密性而言,亚欧大陆西端的任何帝国,从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③此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冲击,主要来自北方。《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说,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劝说匈奴不要使用汉朝的纺织品,这样就能减少对汉朝的需要,拥有更主动的战略优势。其实,互通有无是贸易的本质,任何文明区域都需要外来商品的补充。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而冲突发生便会带来文明破坏。总体上说,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效率较高,军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国自身出现内在问题,遭受北方打击的可能性便会提高。
④从文化的内在精神而言,会表现为文化韧性。与此同时,不可忽略中国文化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外在特征。体量庞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从黄河到长江,这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战略纵深。
⑤冲突过后,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力量,延续与发展继续。中国文化以中原为基本区,通过文化辐射扩大影响,各地情况或有不同,但动辄几百年上千年的历程,说明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东北地区而言,唐宋时期,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但到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东北的汉化日益深入,最终在清朝完成了汉化的全过程。
⑥在民族与文化的问题上,中国传统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异上,强调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传”,无不表现为夷夏同源的观点,而这无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体量逐渐增大,文化的韧性也在加强,延续性于是不断呈现。
⑦近代之后,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来自西方的冲击带来最深刻的变化。然而,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来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会实现中国化。心中装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才会有如此坚定的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陈寅恪的判断正在被不断证实。工具理性的竞争当然会竞争下去,文化的韧力依然是保持廷续性的基础。
(摘自《新华文摘》2020年第5期,有删改)
( 1 )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
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我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唯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①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②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一个答案。③我还相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④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⑤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⑥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⑦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⑧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⑨如果你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略有删改)
( 1 )第三段中的“彻头彻尾”指的是什么?作文。
请以“点亮 ”为题,写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