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句内划线字的字音,依次与下面选项中文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①院中一棵大树遮天蔽日,将四周一圈房屋庇护在一片绿荫之下。 ②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怒斥刽子手,痛骂反动派。 ③爬山虎的叶子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 B: 蓖/刿/裆 C: 批/脍/挡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类人才在中华大地上各得其所、大展其长。 B: 中国人从来都襟怀坦荡、以诚待人,不会咄咄逼人 , 更不会仗势欺人。 C: 这两首诗同是写秋天,但二者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的。 D: 这次考试之前同学们对每个问题都不求甚解 , 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们普遍认为:勤学好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B: 中秋节期间,亲朋好友济济一堂 , 尽情地谈笑。 C: 课间操的时候,同学们队列整齐、鳞次栉比地走在运动场上。 D: 年轻人必须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遇事能自作主张 , 才能适应社会发展。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主席连续多天的忙碌身影和多场合的演讲,给与会的嘉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B: 包括永安行在内的共享单车在二三线城市投放时受阻,受阻的原因大多是未在当地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引起的。 C: 5月25日,美国“杜威”号导弹驱逐舰擅自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国海军导弹护卫舰对美舰予以警告驱离并进行识别查证。 D: 随着“开门办学、不立门槛”的新式办学理念的推进,使高校不断释放公共教育资源,收获了一大批“校外粉丝”。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B: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C: 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阴中。 D: 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
6、 | 以下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行六七里 A: 北通巫峡 B: 一屠晚归 C: 东临碣石 D: 狼不敢前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截至去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96个,比上年末提高20个。 B: 交通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严查骑乘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 C: 十堰总工会旨在以“关爱抗疫人员,助力经济发展”为目的,发行十堰职工旅游年票。 D: 经过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
8、 | 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一着惊海天》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因保密需要,原文以“××”代替一些具体数据。 B: 这篇消息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C: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的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起飞着舰,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D: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字里行间描写出这次军事训练活动的人情味,展现出官兵的家国情怀,实则也是记者内心真性情的写照。 |
9、 |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西方歪曲新疆问题完全是“强盗逻辑”,旨在阻遏中国的发展,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B: 近一段时间来,乱港分子不断散布谣言,中伤政府、离间警民,同时美化犯罪、开脱罪责,乱港用心水落石出。 C: 我们弘扬传承传统文化,对古代先贤的思想,既不能照单全收,也不能一概否定,而是要抽丝剥茧地梳理和提炼。 D: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改革进取和开放包容相得益彰。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目不转睛 高不可攀 浮想联翩 宽弘大量 B: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肃然起敬 高入云宵 C: 恍然大悟 鸦雀无声 小心翼翼 心惊肉跳 D: 欣欣向荣 人声鼎沸 坚强不曲 花团锦簇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___游张园 (南宋)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 1 )下列古诗体裁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 B: 《江南逢李龟年》 C: 《秋词》 D: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 2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表明季节的词,将题目补充完整。( ) A: 初春 B: 初夏 C: 夏末 D: 初秋 ( 3 )你认为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1 )选文第1段中能体现邹忌头脑清醒,不为奉承所迷惑的句子是:________。( 2 )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 3 )选文表现了邹忌怎样的特点?( 4 )选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5 )选文对邹忌的描写角度是什么? |
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回答问题
不动笔墨不读书
①读书是获得学问的重要途径。好读书还必须会读书,那么究竟应该怎样读书呢?古今中外很多学者用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不动笔墨不读书。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强化记忆、训练思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成功就是由此开始的。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的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摘录下来。几年以后,他模拟原文,写出了一篇篇文章。接着,把自己写的与原文比较,发现自己的缺点,就把它改正过来。这样下来,他不仅掌握了作者的观点,取到了“真经”,而且学习了作者的思维方法,锻炼了自己的创造力。
③“不动笔墨不读书”也可以积累知识、练习写作。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学者、诗人顾炎武,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按经文、吏治、诗赋、史地一一摘录,编写,增改;几十年读书不辍,动笔不断,一部见解深刻、考证翔实的《日知录》也就随之问世了。其他关于读书的书,古的如《读书止观录》,近的如《书香信》、《耕堂读书记》﹣﹣都是“边动笔墨边读书”结出的累累硕果。
④“不动笔墨不读书”还可以给后人留下绮丽的精神瑰宝。金圣叹精于批注,他在读书时将精辟的见解写在字里行间、书眉页脚,对后人阅读原著有莫大的帮助。他在读《水浒传》时所写的批注入情入理,深刻而独到,为我们鉴赏《水浒传》打开了一扇天窗。 那些绛色的批文虽隐于原文旁侧,却犹如缀在锦缎上的红宝石,熠熠生辉!还有朱熹批注的《大学》、《诗经》,毛氏批注的《三国演义》,脂砚斋批注的《红楼梦》,无不给后世留下了丰厚而珍贵的财富,成为了我们精神的食粮,智慧的营养。
⑤然而,“动笔墨”也不能随心所欲。它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在认真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做到忠实于原文内容,尊重作者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对自己留下的墨迹做定期反思,总结修正。这样才能真正吸收作品精髓,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修养,增长才干。
⑥总之,“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建造自己学业大厦的良方,它能让读者更深入地领会书中的真谛,让书香飘得更远。
(选文有删改)
( 1 )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从哪三方面进行论证的?( 3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论证方法。( 4 )阅读全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①请写出顾炎武“动笔墨”的三种方式。
②读书“动笔墨”需要注意哪两方面的问题?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⑴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
⑵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⑶因此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这就更怪了。后来在美国讲学期间把眼睛治好了。
⑷好一些,眼镜也换了,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⑸金先生教逻辑。逻辑是西南联大规定文学院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班上学生很多,上课在大教室,坐得满满的。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
⑹“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于是所有穿红衣的女同学就都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那时联大女生在蓝阴丹士林旗袍外面套一件红毛衣成了一种风气。——穿蓝毛衣、黄毛衣的极少。问题回答得流利清楚,也是件出风头的事。金先生很注意地听着,完了,说:“Yes!请坐!”
⑺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请金先生解答。学生提的问题深浅不一,金先生有问必答,很耐心。有一个华侨同学叫林国达,操广东普通话,最爱提问题,问题大都奇奇怪怪。他大概觉得逻辑这门学问是挺“玄”的,应该提点怪问题。有一次他又站起来提了一个怪问题,金先生想了一想,说:“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perpendicular(垂直)totheblackboard,这什么意思?”
⑻林国达傻了。林国达当然无法垂直于黑板,但这句话在逻辑上没有错误。
⑼林国达游泳淹死了。金先生上课,说:“林国达死了,很不幸。”这一堂课,金先生一直没有笑容。
⑽除了文学院大一学生必修逻辑,金先生还开了一门“符号逻辑”,是选修课。这门学问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选这门课的人很少,教室里只有几个人。学生里最突出的是王浩。金先生讲着讲着,有时会停下来,问:“王浩,你以为如何?”这堂课就成了他们师生二人的对话。王浩现在在美国。前些年写了一篇关于金先生的较长的文章,大概是论金先生之学的,我没有见到。
⑾王浩和我是相当熟的。他有个要好的朋友王景鹤,和我同在昆明黄土坡一个中学教学,王浩常来玩。来了,常打篮球。大都是吃了午饭就打。王浩管吃了饭就打球叫“练盲肠”。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很大,剪了一个光头,——
⑿联大同学剪光头的很少,说话带山东口音。他现在成了洋人——美籍华人,国际知名的学者,我实在想象不出他现在是什么样子。前年他回国讲学,托一个同学要我给他画一张画。
⒀我给他画了几个青头菌、牛肝菌,一根大葱,两头蒜,还有一块很大的宣威火腿。——火腿是很少入画的。我在画上题了几句话,有一句是“以慰王浩异国乡情”。王浩的学问,原来是师承金先生的。一个人一生哪怕只教出一个好学生,也值得了。当然,金先生的好学生不止一个人。
⒁金先生是研究哲学的,但是他看了很多小说。从普鲁斯特到福尔摩斯,都看。沈先生有时拉一个熟人去给少数爱好文学、写写东西的同学讲点什么。金先生有一次也被拉了去。他讲的题目是《小说和哲学》。题目是沈先生给他出的。大家以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却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有人问:那么《红楼梦》呢?金先生说:“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他讲着讲着,忽然停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
⒂金先生是个单身汉,无儿无女,但是过得自得其乐。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这只斗鸡能把脖子伸上来,和金先生一个桌子吃饭。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比输了,就把梨或石榴送给他的小朋友,他再去买。
⒃金先生朋友很多,除了哲学家的教授外,时常来往的,据我所知,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金先生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林徽因死后,有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了一次客,老朋友收到通知,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
⒄金先生晚年深居简出。毛主席曾经对他说:“你要接触接触社会。”金先生已经八十岁了,怎么接触社会呢?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我想象金先生坐在平板三轮上东张西望,那情景一定非常有趣。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⒅金先生治学精深,而著作不多。除了一本大学丛书里的《逻辑》,我所知道的,还有一本《论道》。其余还有什么,我不清楚,须问王浩。
⒆我对金先生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 1 )金岳霖先生的“有趣”主要表现在哪些典型细节中?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③字迹清晰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