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邯郸市第十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 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情感,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B: 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的苏轼,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朝廷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大醉”遣怀是辅,“兼怀子由”是主。
C: “高处不胜寒”暗用典故,故意找出天上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D: 词下片怀人,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离合无常,表达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2、下列句子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本军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本部省却别出心裁地一再修改日本中学教科书,掩盖战争罪行。
B: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C: 举世瞩目的“人机大战”,最终以阿尔法围棋4:1击败了拥有14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韩国天王李世石告终。
D: 这件精美器具的设计真是巧妙绝伦 , 看着让人赏心悦目。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领导在会议上明确要求,各部门必须尽快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
B: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
C: 读者深受喜爱的鲁迅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D: 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4、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怒(yùn) 镜(léng) 蓄(zhù) 疲倦不堪
B: 甲(hūi) 临(lì) 若(tǎng) 美不胜收
C: 屋(yán) 急(zào) 发(jì) 人声鼎沸
D: 搓(niǎn) 清(chéng) 分(qí) 各得其所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yè) 困(è) 冕(guàn) 麾下(huī)
B: 见(piē) 台(tā) 游(yì) 间不容(fà)
C: 琅(fà) 劫(lüè) 轻(qù) 揉造作(jiǎo)
D: 言(zhēn) 宽(yòu) 婷(píng) 抽丝茧(bō)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准确的一项是( )
A: 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恨之人骨的。
B: 每一朵盛开的花如同船舱鼓鼓的,是忍俊不禁咧开了嘴笑着的胖娃娃。
C: 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D: 被雨洗得一尘不染的天空突然出现一道彩虹。
7、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句( )
A: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B: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
C: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
D: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8、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高邈 发髻 温馨 排徊
B: 粗广 鸟巢 步履 伦敦
C: 脚踝 菡萏 祷告 尴尬
D: 侍弄 桑甚 感慨 抖擞
9、下列选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热爱祖国、报纸杂志、打扫教室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B: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或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如“伟大”“温暖”“奋不顾身”等,称为褒义词;“愚蠢”“丑陋”“见利忘义”等,称为贬义词。
C: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解决30厘米到5米范围内的语音交互问题。”这个句子的主语是“语音识别技术”。
D: “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句话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10、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 这篇文章立意新颖,分析问题鞭辟入里 , 很是发人深省。
C: 平时学习不认真,不求甚解,到用时就会感到知识贫乏,一筹莫展
D: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1 )本诗从题材上属于________,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________。
( 2 )“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
( 3 )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复,地不周载。火滥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于是,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 1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女娲补天的过程中,做了那四件事?结果如何?(用文中原句回答)

( 2 )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真

①女儿从小不认生,觉得满世界皆是可亲之人,见谁都笑。有一次,我在街边的瓜果店买桃子,没零钱,卖瓜果的不以为意:“下次补吧,大家都认得你,你是那个小酒窝的妈妈。”我先一愣,然后才醒悟过来,原来女儿的人缘有这么好。

②我有些忧心忡忡,孩子总那么憨,像个不长心眼儿的小糖人儿,万一遇着个歹徒怎么办?回家后,我细细教导了女儿一番,教她如何防范陌生人,她正在吃桃子,满脸桃汁,只管咿咿唔唔点头,也不知记住没有。

③一个周末,我们一家去逛早市。这一路上,女儿结识了好几个朋友,甚至还得到一名穿超人斗篷的小男孩的邀请,两人打算下午一起去广场玩,而且不带家长,小孩子可以在一秒内信任对方,大人就未必了。超人的妈妈尽管面有难色,但拗不过儿子,答应了。婆婆则在我耳边嘀咕:“不知根不知底的陌生小孩,怎么可以一起出去玩!再说两个人都指甲盖那么大,没有大人跟哪行啊!”我朝老人家挤挤眼,叫她先别反对,我自有主意。

④下午,女儿准时出门,我悄悄尾随,小超人已到广场,他们荡秋千,滑滑梯,又看了一会儿别人放风筝。很快,我发现小男孩的妈妈也尾随其后,我们两个会心一笑,分别躲在隐蔽处,忠心耿耿地做保镖。荡秋千时,女儿险些翻下吊椅,幸亏小超人手快扶住了她,但脑袋似乎还是被磕了一下。我当时几乎要挺身而出,但最后还是忍住了,因为女儿只摸了摸头,开心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哭!

⑤他们在人群里悠闲地逛了一会儿,又去看月季花,花圃边的长椅上,一个正在发脾气的小妹妹不理会妈妈的劝阻,揪下自己的鞋子扔进草坪。他们帮忙捡回来,小妹妹觉得有趣,立刻停止哭闹,一遍一遍扔鞋,他们也当作有趣的游戏,争先恐后去捡。旁边有个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三兄妹好和睦,相亲相爱一家子”。我窃笑:这是相亲相爱陌生人啊!

⑥黄昏时,两个小人儿挥手告别,各自回家,我们两位家长也暗暗点头告辞。这时,空荡荡的路上,突然走过一个陌生男子,身材高大,语调温和,他与女儿攀谈起来,问她几岁了,家住哪里,上小学还是幼儿园。女儿似乎毫无戒备,一一告知,好像还顺口说出一连串电话号码。我心中惴惴不安,靠近两步,准备随时现身。

⑦那陌生男子又问女儿,为何单独走路,爸妈在哪里?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此时,陌生男子从背包掏出一把玲珑的小红伞,向女儿比比画画,我心咚咚跳叫自己沉住气,看看女儿会怎样应付……

⑧那陌生男子硬是将小伞塞入女儿手中,两人开始拉扯退让。我赶紧走过去,还未来得及出声,一名推婴儿车的女子忽然走过来,正是广场上扔鞋小妹妹的妈妈。她挡在陌生男子面前,质问他意欲何为。陌生男子大窘,举起小伞叫我们看,上面印着广告有家新开张的甜品店儿童节大酬宾。他解释,因为小女孩实在太可爱,忍不住多聊了几句,所以才造成一场误会。

⑨女儿对尴尬的陌生男子说:“叔叔,我想要两把小伞。”我颇为疑惑,男子开心相赠,还给婴儿车上也插了一把,我心里暗自决定,下周带全家人去这家店里吃甜品,女儿看着熟睡的小妹妹,惊喜地说:“这是扔鞋的小妹妹。”推车女子莞尔一笑:“真是有缘。我生怕你遇到了坏人呢。”

⑩到家后,我崇拜地问女儿,为何能这么聪明地应对陌生人。女儿骄傲地告诉我,在幼儿园老师经常讲,还请警察叔叔在课堂上演练,她做得最好啦,但我仍有疑惑:“那你为什么把地址和电话都告诉她了?”女儿得意地笑道:“我说的全是舅舅家的,坏人一定找不到我的!”全家人哄哄大笑。有这么一个外甥女,舅舅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⑪我忽然想起一件事,问女儿:“你为什么要两把小伞?”她回答:“昨天幼儿园来了一个新同学,叫黄丝丝,总是哭,不说话也不玩。我送一把小伞给她,她就会笑的。”

⑫我的心忽然感到无比欣慰。我们常常行进在布满漩涡、处处危险的浊流中,孩子的童真与善良,却让我仿佛在浊流中看到了一股清泉,这股清泉让我感受到了人性中的甘甜,让我看到了人间最美好的那一面!这份童真与善良我曾经是那样的熟悉,而现在又是如此的陌生。

⑬只是,欣慰之余,我内心却又是一丝沉重,如鲠在喉:天真的女儿在应付“陌生叔叔”的时候,是如此老练,如此“聪明”,这让我心中又多了一分陌生,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

⑭也许,面对陌生的童真,我们有太多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 1 )初读课文,从“我”的角度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地点

情节

心情

街边瓜果店

买东西得知女儿人缘好

①________

早市

女儿得到小男孩邀请

心中为难

广场

女儿险些翻下吊椅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女儿与陌生男子攀谈

惴惴不安

家中

④________

无比欣慰


( 2 )细读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①文中说“女儿对答如流,说在跟爸爸妈妈捉迷藏呢,他们可能就躲在前面的树丛里。我又惊又喜,这理由简直妙不可言”,“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

②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⑫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纵观全文,说说文章结尾处“陌生的童真”的含义。
( 4 )文章第⑬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我是该喜还是该忧呢?”请写出你对此问题的看法和理由,并谈谈你读完此文后的感悟。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你说吧。”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他连声说道:“您真是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⑩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⑪“换上吧。”我热情地说。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对孩子说:“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建筑公司盖的。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⑫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⑬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⑭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⑮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⑯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⑰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⑱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原文略有删改)

( 1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 2 )用恰当的词语填入下面的方框,表明“我”对这位民工父亲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 3 )开篇描写新居“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其用意是什么?

( 4 )第⑯段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 作用是

( 5 )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幸福”的理解。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 6 )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有不少“鸡犬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作为中学生,你认为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中国历史上关于“孟子成才”的小故事非常多,“孟母三迁”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告诉我们成才与客观环境是有一定关系的。请以“从孟母三迁谈起”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而有逻辑性,讲求议论文的结构,语言通顺连贯,浑然一体。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佳人有约”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