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肃穆 锐不可当 张皇失措 祸不单行
B: 颓唐 转弯抹角 当然无存 微不足道
C: 溃退 月明风青 触目伤怀 鸡零狗碎
D: 愧怍 长途拔涉 大庭广众 穷愁潦倒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若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等。
B: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 《春》和《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老舍,他们都是现代作家。老舍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朱自清著有散文集《背影》等。
D: 《雨的四季》的作者是刘湛秋,他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被誉为“鬼才”。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妈妈说的羚羊是用一件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
B: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 风儿从我脚下的林子里钻出来,送来林涛愉悦而又深沉的低吟。
D: 大雁知道,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枪声。
5、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jiàng)侯 (jiāng)军 (jí)门
B: (dū)尉 (zhào)书 (góu)弓弩
C: 按(pèi) (nǎng)者 作(yī)
D: 介(wèi) (bì)门 (qū)驰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B: “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
C: 世界上的物质千千万,石头、铁、空气、水……形态不同,性质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最小单位都是原子。
D: 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里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闲情,是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②③④①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彷徨 枷锁 鸭雀无声 宏篇巨制
B: 诚挚 磐石 不知所措 袖手旁观
C: 鼓燥 黯然 精兵简政 惟命是从
D: 忐忑 仓皇 肆无忌惮 忧柔寡断
9、

在下列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黄岩岛是中国固有领土,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实施行政
(2)去年4月14日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遇害的中国留学生的家人抵达洛杉矶,中国使领馆 校方、警方等做好安抚家属、加紧侦破此案的工作。
(3)“最美女教师”——黑龙江省中学教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大江南北,她危难时刻舍己救人的壮举让许多人 地留下了热泪。

A: 管辖 督促 不由自主
B: 管辖 督促 情不自禁
C: 管制 监督 不由自主
D: 管辖 监督 情不自禁
10、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襁褓 喑哑 红妆素裹 一代天骄
B: 旁骛 亵渎 言形相顾 前扑后继
C: 萧索 潮汛 脑羞成怒 重蹈复辙
D: 要诀 诓骗 自知之明 豁然贯通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画堂春·寄子由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乙】

尚书令蒋琬领益州刺史,上疏以让费祎及(董)允,又表“允内侍历年,翼赞王室,宜赐爵土以褒勋劳。”允固辞不受。后主渐长大,爱宦人黄皓。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于皓。皓畏允,不敢为非。

(陈寿《三国志·蜀书九》)

【注】①领:兼任较低官职。②上疏:古代臣子向皇帝进呈奏章。③让:推荐。④翼赞:辅助。⑤黄皓:三国时期蜀汉臭名昭著的宦官。⑥匡:纠正。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以咨之 悉:________

②不敢非 为: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②允固辞不受。

( 3 )【甲】【乙】两文各自突出了董允怎样的性格特点?
( 4 )【甲】【乙】两文所表现的董允印证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哪条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那天下午,正躺在床上闭目假寐,不料,放在床头柜上的一头瓷器公鸡,竟坠了下来,猛力砸在我额头上。我只感到一疼,仿佛晕了过去似的一片空白;等到恢复知觉,阵痛的感觉又浮了上来,一抽一抽的,好像神经在发颤。
②倚在我身旁的四岁的孩子,一骨碌爬起来,望着我失声惊叫:“爸爸,流血了,好多好多!”
③我一愣,伸手摸了一把,赫然是鲜红的血。孩子爬下床去,跌跌撞撞地拿了一面小镜来,我接过一看,只见左眉中间陷了一个小洞,那血就从洞口溢出。
④孩子伸手打那瓷公鸡,嘴里喃喃骂道:“打死你!打死你!这么黑心,打伤爸爸!”
⑤看到他稚气的动作,我不禁笑了起来,心里却暗自庆幸,好在是打在我的眉头,假如打正眼睛,那该如何是好?转念一想,又不免捏了一把汗:假如它砸在小孩的头上,不更糟糕?我怎么说都是成人,受一点伤,也算不了什么;但我的孩子呢,毕竟皮脆肉嫩,那后果,实在不堪设想。孩子并不知道我在沉思,他把小脸凑了过来,朝我的伤口吹气,还频频问道:“疼不疼?疼不疼?”一会又爬下床去,拿来药水胶布,命令我道:“贴胶布啦!我都说过啦,要小心嘛,你都不听的!”
⑥我依言让他贴上胶布,心想,现在的孩子机灵多了。我四岁的时候如何,实在没有印象了,但我总以为我一定比较迟钝。
⑦我的眉头渗出的血,又红又稠。多少年没有这样出血了,我怎么也记不清楚。但有几次,我却印象深刻,那流出来的血水,至今仿佛仍汩汩在眼前。
⑧那年,我还在读小学一年级。我们上课用的是铅笔和刀片,我在削铅笔时,不慎将食指削破,一时之间鲜血直冒,我手忙脚乱地撕了许多纸张,拼命去擦那血水。下了课,妈妈来接我,一眼看到破损的手指,惊问:“你怎么不用手巾包起来?”我讪讪地答道:“忘了。”其实哪里是忘记?舍不得那条白手巾才是真的。我总以为,雪白的手巾一旦沾上斑斑的血迹,那就再也还不了我的清白了。
⑨那时,也还没有纸巾,不像我那四岁的孩子,一见我流血,便献计献策:“拿纸巾啦,用纸巾包住,就不会痛了,知道吗?”
⑩我记忆中流血较多的一次,大约是在十岁左右。那天下午,我们赤足下水去摸鱼。起先只是在河畔用竹网捕,后来越走越深,水已及膝,犹不知回头。我一脚踩下去,蓦地一阵剧痛,低头仔细一瞧,鲜红的血水缓缓从水底冒出,我连忙一脚高一脚低地奔回岸上,这才看到,右脚的大脚趾给拉破了很深的一道口子,血流了一地。
⑪孩子这次装成一副老成的模样,眼波一横,用教训的语气:“我都说过了,要小心一点,你就是不听话!”孩子,这回实在是飞来横祸,与我是否大意无关;我想这样对他说,但怕他无法理解,只好苦笑着不言不语。那时下水去捞鱼,倒真是不听话的后果,我强忍着疼痛,一拐一拐地往家赶去,沿路留下斑斑的血迹;想要瞒住妈妈,偏偏妈妈眼睛锐利,立刻惊呼:“怎么搞的呀你?那么多血!”但她并没有责骂我的淘气,只是一味找红药水找纱布找剪刀,为我包扎创口。如今也是有人替我歪歪斜斜地涂上药水贴上胶布,但这孩子已经老气横秋地向我训话了。
⑫回想起流血的往事,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心里微微泛起惆怅之情。孩子见我泪光闪烁,也许竟以为我痛得受不住,奶声奶气地安慰我:“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⑬说起来,我记忆中有关血的故事,还是我儿时生活在赤道山城的经历;年深日久,渐渐也就湮没在人事倥偬之中。假如不是这件偶发事件的牵引,我哪里还会忆起?
⑭而那鲜红的热血,竟在顷刻之间使我体味了亲情的温暖,那过去了的,是妈妈的关切;在眼前的,是稚子的天真。

( 1 )文中第⑧段和第⑩段,分别写了两件什么事?作者是用什么记叙顺序来写这两件事?

( 2 )本文几次写作者流血的经历,为什么当中要交代他的母亲及孩子对他流血的反应?

( 3 )文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请分析一下这一处描写的作用。

( 4 )文章以“血”为标题,令人印象深刻。请你说说以此为标题的好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无字天书

①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增长的秘诀。曾经,在课堂上老师慷慨激昂地讲述一个古老的神话:一个不自量力的人发疯似地追着太阳,最终被活活渴死。记得当时自己是个乖乖的女学生,文文静静地专心听讲,照理应该提笔在书页上记下“不自量力”的教训才是,可是,却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我心底涌出,让我锁着眉吊念起那位名叫夸父的人。如果他不渴死,一定可以追到太阳,我想。

②某一个夏日的下午,有风。天空大大方方地蓝着,就像夜晚灯下变化多端的蓝色晶体。蓝色令我心旷神怡,让我想笑,而远远天边堆积的白云,则让我心生向往,让我想跑。每次看到亮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在平原之上耳语时,我便觉得那是一本无字的天书,这天书以其不可言说的大美,召唤着我去阅读,欣赏。

③我骑车上路。那样的下午只能用来唱歌,歌词里有阳光、绿叶、飞鸟,车轮碾歪碎石的声音是伴奏,风是和音。我弯进路头,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看蓝得水水的天,看一团白云恰好在路边的一家农舍的竹丛上头。我爱这广阔天地只属于我一人的狂想,我也爱风在耳边激动地呼啸、把我的头发梳成虬结的团线的那种痛快。车在颠簸,心在颠动,我恨不得有一双长臂,两手一伸一揽,便能收集到天上所有的云朵。于是,我加快速度,一心一意,去追赶那云。

④第一次,我惊觉到自己有着夸父的精神。

⑤然而云是愈追愈远了。经过农舍,才发现她在河的对岸。想必是她伶手俐脚地,不露痕迹就溜走了。不知道当初那个被追逐的太阳是否曾在长河平野上踏下过几个慌张的脚印?云是不会留下脚印的,云本行于天上,它不会下凡来领受我的盛情美意。然而,我用急速的单车为这一部神秘的天书做了注疏,我用有力的双腿叙述了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

⑥但后来,我的走姿变了,低着头,不理一切。凡尘太多,把我的心房占得很满。我很少再去关心天空。那时候,我几乎不再读云。曾经,我认为她是诗的放牧者,是天庭的流浪汉,她的行囊里装着的是神秘而奇幻的故事……而现在,我却不再是爱听故事的少年。梅雨开始,形成雨季,生命的历程中,其实也有雨季。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在一刹那间被打湿,人一下像湿了翅膀的鹰,想要展翅,却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

⑦然而,心总是不甘心终日梅雨的。待阳光,成了漫长而痛苦的折磨。有一天,见平畴绿野上,太阳在一堆泼墨似的乌云中挣扎,时灭时显的光线,在天空中挣脱着要迸射出来。那光一点一点,一丝一丝,一片一片,在黑云之上,以越来越壮阔的方式宣告着自己的存在。我突然惊讶了,内心深深地被感动。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增长的秘诀。哪里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即使我们处在生命的谷底,只要怀揣希望,不辍追求,就能书写一曲辉煌的生命的赞歌。

⑧我不由又想起夸父,觉得他与我是如此地亲近。我似乎听到了血液在我体内窜流的声音,并感受到有一股蛮不讲理的生命力,在我的心里呼啸着,说要霸占整个春天。

⑨于是,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⑩我终于真正读懂了这本“无字天书”。

( 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事件

我的心理

听老师讲“夸父追日”的故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激动

生命经历梅雨季节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惊讶、感动、振奋


( 2 )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

( 3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子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风雨中,大树依然坚定地站立,玫瑰花被请进室内,那棵狗尾草在风雨中不停地摇晃,可它努力地挺直了腰身。同学们,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坎坷,面对歧视,我们应该选择坚强。

请以“风雨中的狗尾草”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想这次我是动了真情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