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那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是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B: 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 在休息室内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 D: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 选出解释有错的一项( ) A: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B: 正襟危坐: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C: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 D: 颔首低眉:一会抬起头,一会儿又显得很恭顺的样子。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文房四室”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梁朝,到明清时期,随着人们对笔墨纸砚艺术性以及收藏价值的重视,“文房四宝”之称也盛行起来。 B: 乌兰牧骑演员们为及时给牧民带去精神文化食粮,到了牧民家中无暇休息,换上服装拿出乐器,就赶到牧场毡房去演出。 C: 新学期伊始,有关部门提醒学校要防微杜渐 , 学校应加强校车安全管理,主动开展安全自查工作,切实保障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 D: 思想感情的产生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想深入地认识事物,须得身临其境 , 长期观察,才能把握其精神实质。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C: 某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鼠目寸光 , 只顾眼前利益,滥用食品添加剂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危害了百姓健康。 D: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
5、 | 下列关于名著或阅读方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这种古典小说适合“跳读”和“精读”并用。精读就是细读、精思、鉴赏;而跳读就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的内容,不甚精彩的章节。 B: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武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是个侠义之士。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浔阳楼题反诗,都体现他恩怨分明的特点。 C: 《骆驼祥子》中刘四爷因嫌弃祥子是个臭拉车的,并且怀疑祥子是因为贪图他的钱财而娶虎妞,在寿诞之日与虎妞争吵至闹翻。 D: 《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是一个生物学家,在海底潜行期间,对海详生物做了详细介绍,令读者大开眼界。 |
6、 | 下列诗歌有关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郭茂倩选编——乐府诗 B: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词 C: 《过零丁洋》——《文天祥诗集校笺》——文天祥——绝句 D: 《山坡羊·潼关怀古》——《全元散曲》——张养浩——曲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匿(nì) 攒动(cuán) 饶头(náo) 随声附和(hè) B: 静谧(mì) 蓦然(mù) 萧瑟(xiāo) 杞人忧天(qǐ) C: 褶皱(zhě) 逞辩(chěng) 谨记(jǐn) 转弯抹角(mò) D: 脊梁(jí) 池畦(qí) 癖好(pì) 诚惶诚恐(huáng) |
8、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其词牌名是“沁园春”,词的题目是“雪”。 B: 《我爱这土地》作者是艾青,著有《大堰河——我的保姆》《光的赞歌》。 C: 《乡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对故土的眷恋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 D: 穆旦,原名蒋正涵,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也是一名革命者。 |
9、 | 下列对画线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颁发: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 , 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挪威1个)颁发。(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C: 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 D: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树:建立(功绩)] |
10、 | 东溪村保正叫( )人称“托塔天王”。 A: 晁盖 B: 刘唐 C: 杨志 D: 吴用 |
阅读【甲】【乙】两首词曲,完成小题。 【甲】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乙】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1 )上两首词曲,都表达了主人公________的情感。( 2 )下面对两首词曲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首词曲都景中含情,蕴含了词人的愁绪。 B: 两首词曲都借春景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感受。 C: 两首词曲都先绘景后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D: 两首词曲都描摹了凭栏远眺的主人公的形象。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1 )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A: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俭以养德(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B: 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 C: 年与时驰(随同)/意与日去(岁月) D: 遂成枯落(于是)/将复何及(比得上)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3 )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
挂在墙上的蒲扇
丁立梅
①逛街,偶见一地摊,摆在护城河畔,卖些杂七杂八的什物,有针头线脑、鞋垫、淘米篮子啥的。在地摊一角,竟横七竖八摆了些蒲扇卖,扇面上烫了画,小巧盈手,更像工艺品。
②这是走了样的蒲扇,但到底是蒲扇,心底还是泛起久别重逢的欢喜。我停下来买一把。他问,买了作什么?我答,回去挂墙上。
③记忆里,没有蒲扇的夏天,哪里叫夏天?
④那个时候,夏天纳凉的唯一工具,是蒲扇。哪家少得了它?卖蒲扇的男人,担着一担子的蒲扇,到乡下来。他手里擎把大蒲扇,大烈日下,边扇风边挡太阳。主妇们围拢过去挑,七嘴八舌的。其实有什么可挑的?都是一样的,簇新簇新的。新做的蒲扇,面容洁净,闻闻,有股类似于麦秸的味道。
⑤买回的蒲扇,主妇们都用布条,把边子重走上一遍。镶了边的蒲扇,有些沉,扇的风,不爽快。但耐用啊,即使天天摇,一个夏天也摇不坏,可以留着,待下一年夏天再用。
⑥晚上,村里人自动组合,三五个聚一起,在空地上纳凉。人人手里一把蒲扇,不紧不慢地摇,摇出了不少的俚语笑话。孩子们是绝没有耐心摇蒲扇的,他们呼朋引伴,一窝蜂地钻草堆,蹲草丛,玩得汗流浃背。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湿了!理她呢,撇撇嘴,嬉皮笑脸的,“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萤火虫装了大半瓶。真可怜了那些小虫子,它们若不是那么招摇,何至于落下被囚禁的命运?到最后,如何安置那些“囚犯”的,孩子们已不理会了,那瓶子多半被随手扔了。第二天晚上,另找了空瓶子来,再捉。夏夜的天空下,萤火虫永远多得像天上的星星。
⑦玩累了,一个个躺到自家搭在门前的门板上,安静下来。夜渐渐深了,四周的声音渐渐隐伏于夜的深处。这时候,稻花的清香随着风阵阵飘来,远处传来一声鸡鸣。天上的星星,繁密得像撒落的米粒。
⑧祖母摇着蒲扇讲故事,重重复复讲的都是小媳妇遇到恶婆婆了。她摇着摇着,那速度就慢下来,嘴里的呢喃,终至消失。鼾声起。我们抬眼看她,她坐在椅子上,头垂着,嘴巴微张。握蒲扇的手,也垂着。我们扯拉她手里的扇子,祖母惊醒,用扇柄轻敲我们的手,笑说,调皮啊,又摇起来……
⑨这样的景,再无处可寻。曾经一个个摇着蒲扇的人,都跟着岁月远去了。我的外婆走了,我的祖母走了。而我每次回乡下,母亲都要告诉我,哪个我熟悉的乡亲,也走了。偌大的乡下,再不见了蒲扇的影子。家家都装电扇了,甚至蚊帐里,也挂上一台。仿佛这承载了三千多年历史的蒲扇,从不曾来过。
⑩我把新买的蒲扇挂上墙。我指着它,告诉邻家三岁小儿,我说这叫蒲扇,是用来扇风的。
(选自《北京日报》,有改动)
( 1 )作者回忆了与蒲扇有关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________ → ②给蒲扇镶边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2 )写文有时是“此处无声胜有声”,有时又是“此处有声胜无声”,联系《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描写,试着分析文章第⑦段画线句景物描写的妙处。
总有母亲,捉了自家的孩子,用蒲扇在他(她)的屁股上敲两下,怒斥,你能不能安生点?瞧瞧,刚洗完澡的,身上又淌湿了!理她呢,撇撇嘴,嬉皮笑脸的,“哧溜”一下,如小泥鳅似的滑开去。草丛里的热闹,永远吸引着孩子。 |
(批注) ________ |
寻常
李娟
有人问画家黄永玉,您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只回答了两个字:寻常。
说得多好。
烟花三月,我坐在书房读书,窗外的鸟儿在桃花丛中谈天。累了,倚着窗子向外张望,就看见小区的围墙外那户农家。春日的午后,老婆婆抱着一个小婴孩,哼着小曲,哄他睡觉。院中的水池边,年轻的女子在浣洗衣物。墙角的几枝桃花开得灿烂,树下落了一地嫣红的花瓣。我看着她们,仿佛回到童年的故园。陌上桃花开遍,听燕儿一家在屋檐下呢喃,这就是寻常人家,寻常的幸福。那么静美、温馨。
读汪曾祺先生的文章,其中写家乡的集市,“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子,一些用绳络网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着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被面,看铁锅看茄子,看辣椒,看猪秧子,心底无事,只那样一路看去便是境界。”是啊,一路看过去,看市井人生,看世间百态,便是境界,透着寻常人世的喜悦和安然。
年纪渐长,喜欢去的地方也是早市。喜欢看卖菜的小车上摆着白玉似的豆腐,担子里水灵灵的青菜,红艳艳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青萝卜,路边的水池里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鲤鱼,生动鲜活,透着寻常日子的脉脉温情。汉江畔的小城里一家早点摊卖“蒸面”,每天清晨,小店门前的人排起了长龙。老板是位中年的女子,手腕戴着手指粗的金镯,手里端着小盆收钱,大声叫着:一大一小,大碗不要辣椒,小碗不要大蒜——招呼往来的客人,挥洒自如,有条不紊,犹如一位将军。门前十几人排队,她收钱找零不慌不忙,从未见她出错。人声鼎沸,食客们吃得热火朝天,俗世的烟火气都在小店里。原来,寻常日子就是一粥一饭,鲜活饱满,生生不息。
读陈丹青整理的木心先生《文学回忆录》。木心讲《红楼梦》中的诗词,这样说:“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多好。”从没有人这样评价《红楼梦》中的诗词,却是如此妥贴、自然,让人折服。简洁不芜,水气泱泱,更有万千气象。
他还讲过,大仲马是个老板,他和兰姆是好朋友,一起喝茶聊天,散步、打电话。他说:“人生和艺术,要捏得陇,要分得开。能捏拢,分开,人生、艺术,两者都成熟了。”原来大作家也有寻常的人生。他还说:“卡夫卡苦命、肺痨、爱焚稿,该把林黛玉介绍给卡夫卡;西蒙种葡萄养写作,昔年陶潜要是不种菊花改种葡萄多好。”在木心笔下,信手拈来,文风流利,至情至性,令人莞尔。他出入古今,洒脱自如,文学巨匠在他眼中也是寻常人,大师仿佛皆是他的芳邻,一出门就会遇见他们,见他们提篮买菜,过柴米油盐的日子,他们的爱恨悲欢如俗世中任何一个凡人。好文字正是这样,拿得起,也放得下。举重若轻,从容淡泊,耐人寻味。
有记者采访作家史铁生,问他,您的专业是写作吧?他笑了笑,回答说:“我的专业是生病,业余爱好是写作。”听着他的话,内心无比的酸楚。他去世后,将身体的器官肝脏、脊髓、大脑都捐献了,毫不吝啬传递给了另一些陌生的生命。他二十一岁就瘫痪了,而后又患了严重的肾病,每周数次去医院做血液透析,直到生命的终结。距离他六十岁生日只有四天,那个在地坛里玩耍的孩子,走了。那个几十年坐在轮椅上的哲学家,站起身走了。他来世上一趟,告诉人们,这就是他寻常而又不寻常的人生。这样的人能将冰雪融化,让尘世温暖。
寒冷的夜晚,从医院回来,因为父亲正在住院。夜里,疲惫的我坐在电脑前看书稿,怀里抱着暖水袋取暖。看得久了,眼睛干涩难忍。于是,在心里暗暗问自己,这般辛苦到底为了什么?原来,我只是为了让父亲早一天看见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出版,趁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想着病中的父亲,我再不能行走自如的父亲,再不能像从前一样谈笑风生的父亲,眼泪忍不住落下来。翻书,读到卡莱尔的一句话:“没有在长夜痛哭过的人,不足语人生。”仿佛那句话是为我写的,这就是我那段寻常的人生。
在江南水乡的小镇西塘闲逛。晨曦里,一家小店铺前,一对老人在卖馄饨。白发的婆婆坐在木桌前包馄饨,馄饨如一只只小白鸽乖巧地卧在竹匾里。老爷爷手持蒲扇,弯着腰,忙着给炉子生火,粉墙黛瓦的屋顶正升起袅袅炊烟。寻常是什么?是一对白发老人,相依相伴着,一同老去。
寻常,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寻常,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 1 )小茗同学在摘录此文时,对第⑤自然段中的语句作了如下处理:“喜欢看卖菜的小车上摆着白玉似的豆腐,担子里水灵灵的青菜,红艳艳的辣椒,紫色的茄子,青萝卜,路边的水池里养着一群活蹦乱跳的鲤鱼,生动鲜活,透着寻常日子的脉脉温情。”你觉得如何?请谈谈你的理由。寻常,是春和景明,好花好天。寻常,也是________,________。寻常,更是细水长流,一粥一饭。人世的踏实和温暖。
( 4 )文中提到黄永玉、汪曾祺、大仲马、卡夫卡等非一般的艺术文学大家,这与文题“寻常”是否相符?为什么?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怀念 的日子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记者问:你最想和哪个后卫合作?
姚明说:这个名单很长很长。有时候你不能挑你希望的东西,你得去适应你自己可以拥有的东西。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