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上中学以来,他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B: 通过这次小提琴比赛,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 到了这个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很非常健壮。 D: 我们要利用人类的一切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 B: “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C: 阿来,当代著名作家。2000年凭借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D: 《登勃朗峰》作者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鲁滨逊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 |
3、 |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 , 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 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迹罕至(稀少) 精益求精(更加) 见异思迁(变动) B: 恃才放旷(依仗) 持之以恒(常常) 不言而喻(明白) C: 不求甚解(很深) 面面厮觑(看) 被坚执锐(武器) D: 无千无万(成) 断章取义(截取) 文采藻饰(使之有文采) |
5、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读,我不管了.” B: 我孩子的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们都叫伊“豆腐西施.” C: 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的人,茅草棚地下都坐满了 D: 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深邃(suì) 鳞次栉(zhì)比B: 蓦(mù)地 轻装淡抹(mǒ) C: 翩跹(xiān) 断章(zhāng)取义 D: 粗犷(guǎng) 惟妙惟肖(xiào)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大爷穿着橘色的环卫工工装,弯着腰认真清扫,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鹤立鸡群。 B: 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入木三分。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表弟沉迷于电脑游戏,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
8、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应和(hè) 黄晕(yùn) 贮蓄(chǔ) B: 水藻(zǎo) 分歧(qí) 粼粼(lín) C: 霎时(shà) 侍弄(sì) 整宿(xiǔ) D: 莅临(wèi) 憔悴(cuì) 步履(lǚ) |
9、 | (题文)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 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 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 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蕴藏 B: 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蕴含 C: 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蕴含 D: 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蕴藏 |
10、 | 下面对《卖炭翁》一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掠夺给劳动人民造成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遭遇。 C: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 “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形成强烈对比,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大胆反抗。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1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这首诗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请任选一种简要评析。 |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逸,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圣人守清道而抱雌节①,因循应变,常后而不先,柔弱以静,舒安以定,攻大?坚,莫能与之争。 ——《淮南子·原道训》 【注释】①雌节:外示柔弱而待时应变之道。 ( 1 )“则”作为连词,常见“然……则”并用的情况,根据以下例句试着总结其用法。例:①先之则太逸,后之则不逮。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③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 ④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 3 )从文中可知,哪些品质有助于攻坚克难?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读书是件很安静的事情
陈丹青
①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种身份。
②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出国之前还没有人说我是读书人,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是艺术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
③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通晓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梵语和德语。逃亡香港时,日本人在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说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④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我读过的书实在地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
⑤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个人的房间》中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确实,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出去都是应酬、谋生、作假,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
⑥我对阅读充满感激。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和为贵
①“和为贵”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其精髓和要义究竟是什么,今天还有进一步阐发的必要。子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意思是说礼的运用、礼的功用以“和”为最重要,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当今实际,我以为“和为贵”的要义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②“和为贵”反映了我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深刻认识。古人认为,天地万物均由多种成分以一定关系共处,形成有机统一的状态,这个状态就是“和”。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认为宇宙万物存在于“和”的状态中,没有“和”就没有世界,没有一切事物的存在。正是从这种认识出发,我国古人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应当把“和”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最高目标。
③“和”是多种成分共生共荣、有机统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各种成分都有确定位置,与其他成分形成密切联系,对整体的“和”发挥一定作用。各种成分所处的位置恰当,能发挥应有作用,“和”的状态就能够保持;任何一种成分的位置和作用不恰当,整体的“和”就会遭到破坏。由此可见,每一种成分都处于它应在的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就是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④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应遵循和而不同的原则。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差别与多样化是正常、合理的,否认差别、强求一致是不正常、不合理的;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求和谐,而不是取消差别求统一。应承认在统一的整体内,各成分均有存在的权利和价值;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尊重各方利益,尊重不同的思想、信仰等。
⑤实现各得其所、各安其位,还应遵循无过无不及的原则。过和不及都会破坏“和”的局面,正所谓“过犹不及”。如烹饪,各种佐料和水、火,分量都有一定之规,必须做到每一项都无过无不及,才可能做出美味佳肴。同样,在人际关系中,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回报都要讲平衡、讲恰当。只求权利、不讲义务,或只讲义务、忽视权利;不负责任或越俎代庖,都会导致对“和”的破坏。因此,每一个人都需认清自己应处的位置,恰当地处理个体发展与整体和谐的关系。
⑥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而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好高骛远,亦不推诿塞责。志存高远、锐意进取,应该鼓励;碌碌无为、不求上进,应当反对。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正确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当一天士兵就要安于其位,尽一天士兵的职责;只想当元帅却不能当好士兵的人,非但不可能成为元帅,也不是一个好士兵。为此,应把志存高远、锐意进取与安于其位、尽职尽责有机结合起来。
⑦古人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位仍然具有积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国家和社会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集体和个体秉持无过无不及的理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此基础上努力促进各得其所,各安其位。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1月)
( 1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期的人们认为“和”是世间万事万物存在的基础,不可或缺。作文。
每个人都在成长,回忆成长的历程,有的人,有的事,有的话一定会令你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并且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请以“成长的记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要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