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__________2015年4月25日上午,第68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临沂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24日下午,我国共有34个省(区、市)和地区的代表团报名参会,912家企业前来参展。 ②一名独腿流浪大叔近日走红浙江金华,他耗时5小时用粉笔在地上画出一幅6平方米左右的《蒙娜丽莎》,__________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惊叹不已。 ③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__________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B: 截止 惟妙惟肖 情不自禁 C: 截至 惟妙惟肖 不由自主 D: 截至 栩栩如生 情不自禁 |
2、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昳(yì)丽 崩殂(cǔ) 兜鍪(mòu) 陟(zhì)罚臧否 B: 窥(kuí)镜 曹刿(guì) 裨(bì)补 妄自菲(fěi)薄 C: 玉帛(bó) 狗窦(dòu) 舂(chōng)谷 一鼓(ɡǔ)作气 D: 旗靡(mǐ) 驽(lǔ)钝 臣妾(qiè) 门庭(tínɡ)若市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刹那,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 B: 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C: “嗯,”那女人摸了摸毛毯说:“这毯子真不错。” |
4、 |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中最具影响的人物典型是谁?( ) A: 陈奂生 B: 牛百岁 C: 禾禾 D: 小月 |
5、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掺和(cān) 绽开(zhàn) 哺乳(bǔ) 骇人听闻(hái) B: 袍子(páo) 怅然(chàng) 和蔼(ǎi) 随声附和(hè) C: 倜傥(dì) 蜷伏(juǎn) 禁锢(gù) 怪诞不经(dàn) D: 绅士(shēn) 凯歌(kǎi) 庇护(pì) 小心翼翼(jì) |
6、 | 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B: 诗中的“寻找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去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7、 |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 《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范仲淹。 D: “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是指“汉水南面”;“岱宗夫如何”中“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月亮。 |
8、 | (题文)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狂斓 暄闹 山涧 微不足道 B: 嗥鸣 丰饶 诘问 诲人不倦 C: 竹杆 取谛 愧怍 姗姗来迟 D: 商酌 驿路 吞噬 妇儒皆知 |
9、 | 品读古典诗词,感受节日文化,将下列诗词按传统节日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明时节时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③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樱桃桑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⑤大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A: ③⑤①②④B: ③⑤①④② C: ⑤③①②④ D: ⑤③①④② |
10、 | 依次填人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 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 而决不庸俗,即使 而别具匠心。……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 着光和影,扭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A: 琢磨 工细 简朴 斟酌B: 斟酌 工细 简朴 琢磨 C: 琢磨 简朴 工细 斟酌 D: 斟酌 简朴 工细 琢磨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华子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固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字。①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3 )《咏雪》中“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4 )结合文章内容,你觉得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要好?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理由。 |
藏起来的右手
祝师基
站在城北边的山上,不仅能感受满山苍翠,还能鸟瞰全城,这里自然成了摄影发烧友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好几次,我在这里练习摄影的时候,都发现一个姓杨的老头特别显眼:他不仅摄影时只用左手,干其他事时也是只用左手,右手老是揣在衣服口袋里。我有点纳闷,就好奇地问他:“摄影是个技术活,你为何只用左手?”
对我的好奇,老杨只是笑笑。后来,问的人多了,他才回答说:“我要试着用一只手来生活。”我越发感到纳闷:两只手好好的,干吗只用一只手?
时间久了,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老杨的事。他原在一家公司工作,有一天,他突然只用一只手工作,用左手吃饭,用左手扫地,用左手写字……大家为此都很惊奇,领导说这样会影响工作,一气之下便解雇了他。
后来,老杨开了一家杂货店,他仍然用一只手搬货、盘货,用一只手给顾客递货,甚至在家也用一只手做饭、洗衣服。时间久了,大家都以为他是残疾人。
在打听到老杨的杂货店的位置后,我悄悄过去看了他。果然,他都是用一只手做所有的事,而且做得利落极了,丝毫看不出任何的不方便。望着老杨那用一只手挥洒自如忙碌的身影,我更加纳闷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使他只用一只手?
日子像水一样慢慢流淌。我和老杨依旧经常见面,也越来越熟。一天,我们在山上拍照。结束之际,我提议:“找个地方去喝几杯,如何?”老杨一听,笑着说:“那还不如去我家,我那老婆子的厨艺不是我吹,绝对让你的大饱口福。”
当我们来到老杨家时,一桌丰盛的酒菜已摆了上来。果然,色香味俱佳。不过,很快我就发现了异样情况:老杨儿子的右臂竟是空的!
几杯酒下肚后,老杨给我讲了真相:两年前,儿子因一场事故意外致残,失去了右手。那时,儿子痛苦得要自杀,老杨每次抱着儿子都泪如泉涌。后来,为了唤起儿子生活的勇气,老杨决定与儿子一样,从此开始了藏起右手,只用左手生活的日子。
说话间,只见老杨的儿子用左手端上来一道菜,放在桌子上,对老杨说:“爸,这是我今天学炒的菜,你尝尝。”望着儿子炒的菜,老杨显出很吃惊的样子,渐渐地眼里蓄满了泪水。尽管菜切得有些粗糙,可老杨拿起筷子毫不犹豫地大口大口吃起来,仿佛那是天底下最美味的佳肴。
这时,儿子用左手又给父亲倒了一杯酒,并拭去父亲眼角的泪水,说:“爸,我能用一只手生活了。你能,我也能。”老杨再也忍不住了,他缓缓伸出藏了两年多的右手,与儿子紧紧相拥,哽咽着说:“孩子,一只手也能好好生活。”
望着紧紧抱在一起的父子俩,我的眼窝子也湿润了。原来,老杨藏起右手,是为了给儿子活下去的希望啊!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1 )“我”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请抓住“我”的情感变化,仿照示例,在横线处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纳闷好奇——________——更加纳闷——大吃一惊——________
( 2 )从记叙顺序来看,第四,五段属于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想起那年读书时
①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②十来岁,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我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大人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我的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③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④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我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我拿到了小人书。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⑤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⑥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涌动而来,真好。
⑦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把包鞭炮的纸张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⑧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⑨后来,慢慢地,条件好了,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⑩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些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
⑪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 1 )作者回忆了“那年读书时”的哪些事及心理感受?请简要概括①﹣﹣④处内容写在表格里。
那年读书的事 |
心理感受 |
①________ |
欣喜若狂 |
借小人书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欢喜 |
④________ |
满心欢喜 |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 3 )作者回味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写到“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句中的“花”指的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以“春,温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