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 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 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
2、 |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谈到桔梗花,朝鲜族人民对其特别有感情。________ ①我国的很多地方用桔梗花制作腌菜,颇具风味,并深得人们的喜爱。 ②在中医的眼里,桔梗花还是一种中药材,其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记载。 ③桔梗原产我国,全国各地都有生产。 ④桔梗也可以酿酒,制作糕点,种子可榨食用油。 A: ③①④② B: ①③④② C: ③②①④ D: ①②④③ |
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了罗切斯特先生以外,还有一个人差点走进简爱的内心——圣约翰,他对简爱是一片真心,可简爱对这份爱情却坚定地拒绝了。B: 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这部戏剧成功塑造了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和聪明机智、见义勇为的鲍西亚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C: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三词客”是苏洵、苏轼、苏辙。 D: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
4、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哽咽(yàn) 栖息(qī) 逶迤(wěi) 怒不可遏(è)B: 鄙夷(bǐ) 倏地(shū) 倔强(juè) 弄巧成拙(zhuō) C: 污秽(huì) 蛰伏(zhé) 热忱(chén) 义愤填膺(yīng) D: 嫉妒(jì) 娴熟(xián) 安谧(mì) 锲而不舍(qiè) |
5、 |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 “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 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D: 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 |
7、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徽宗(wēi) 题跋(bá) 酒肆(sì) B: 摄取(shè) 遒劲(jìn) 纤夫(qiàn) C: 舳舻(zhú) 枢纽(shū) 漕运(cáo) D: 停泊(pō) 簇拥(cù) 沉檀(tán)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但我依然对故乡的山情有独钟。 B: 侵略者的国旗耀武扬威地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令人陶醉。 D: 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 , 转瞬即逝了。 |
9、 | “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根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的阅读体验,下面对“记”这种文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B: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C: 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D: 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虽然研究学术不可或缺,但是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B: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24日在2019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重点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 C: 在2019年苏迪曼杯锦标赛上,中国队和日本队进行了争夺冠军的决赛,最终中国队成功捧杯。 D: 电影《流浪地球》能有今天,是由于我们国家科幻想象力,电影工业体系及其技术水平合力形成的一个结果。 |
仔细阅读汪国真的一首哲理抒情诗,回答问题。 不幸袭来的时侯 不幸袭来的时候 意志是一面无言的墙 可又有什么 能阻挡花朵的芳香① 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 总是很短很短 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 却是好长好长 注:①花朵的芳香:这里借指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 1 )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这首诗中“可又有什么/能阻挡花朵的芳香”表达意思相近的诗句。( 2 )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与“我们为不幸流的泪水/总是很短很短/我们为鲜花流的泪水/却是好长好长”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 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 归休: ③尊君在不 不: ④说其义 说: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4 )【甲】文中启发人们讲“诚信”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说说 “诚信”在我们现今社会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 |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 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认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 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