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先生的演说旁征博引 , 令人信服,赢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B: 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对以强凌弱的行径无不义愤填膺 , 予以严斥。 C: 在她的挑拨离间下,他们俩和好如初了。 D: 我们办事光明正大 , 无论他怎么造谣惑众,也无济于事。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三的莘莘学子要竖立远大的理想,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备考,力争在中考出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B: 中国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族人民拍手称快 , 这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 C: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光着膀子。”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走进美丽的百里杜鹃,我停下脚步驻足观赏。B: 捐赠仪式上,爱心人士向留守儿童捐赠了校服、文具、图书三百余本。 C: 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D: 这次全市开展的环保征文活动,五个小学的学生获得了二等奖。 |
4、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天山的高处,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①________________,使湖光天影山色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秀美的湖上,唯一活动的就是天鹅,②________________。大地慷慨地赐予人类这宁静的自然环境。 B: ①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在水中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天鹅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C: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②湖水的明净衬托了夭鹉的洁白、湖面的幽静衬托了天鹅的叫声 D: ①四周的雪峰和高空的白云被明净如镜、清澈见底的湖水清晰地倒映出来 |
5、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答谢中书书》题目中后一个“书”指一种文体,与之类似的有吴均《与朱元思书》。 B: “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左传》《礼记》《周易》《春秋》。 C: 《孟子》一书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 D: 唐代诗人王维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主要作品是山水诗,苏轼称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6、 |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酝酿(liàng) 蝉蜕(duì) 怂恿(sǒng) 拈轻怕重(niān) B: 吝啬(lìn) 狭隘(ài) 怅然(chàng) 怪诞不经(dàn) C: 匿笑(nì) 干涸(hé) 恍惚(hū) 莽莽榛榛(zhēn) D: 桑椹(shèn) 抽噎(yē) 秕谷(bǐ) 神采奕奕(yì) |
7、 |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一部记录儒家代表孔子言行的专著,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的孔子,其核心主张是“仁”,即“仁者爱人”。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冰心受泰戈尔诗歌创作的影响写就的《荷叶·母亲》,以儿童的视觉赞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 D: 林海英的《城南旧事》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五个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记录了英子在爱与离别中懵懂成长的过程,描写旧北京社会的风貌。 |
8、 | 选出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我校开展了《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 B: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微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C: 奶奶非常喜欢养花,在我家的屋里、院里、门道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花。 D: 周六晚上,我是看《朗读者》呢?还是看《快乐大本营》呢? |
9、 | 仔细分析下列句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武汉重启,对全国疫情防控有着标志性的意义,但武汉“解封”并不意味着疫情防控的完全胜利。 B: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武汉市应持续做好防控,才能守住来之不易的良好形势。 C: 要想革除不吃“野味”的陋习,需要人们在生活观念和消费习惯上来一场革命。 D: 与受伤的身体相比,心理上的伤害像一座冰山,问题都埋在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 |
10、 | 给句子的横线部分选择出最恰当的一组词填进去( )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________颤音,没有________的媚态,也没有________的叹息,音调虽然也保持了羊一贯的________,但沉郁有力,透露出某种坚定不移的决心。 A: 柔和 甜腻 绝望 平和B: 激动 烦人 忧愁 特点 C: 柔和 甜美 失望 平静 D: 温柔 蚀骨 婉转 沉稳 |
诗歌鉴赏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天辅中,辽东平,张浩以策干太祖,太祖以浩为承应御前文字。太宗将幸东京,浩提点缮修大内,超迁卫尉卿。 A: 何陋之有 B: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公将驰之 D: 公将鼓之 (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浩先后受金太祖和金太宗的器重,后来还越级升任为卫尉卿。 B: 汴京大内宫廷失火,皇帝命令张浩等人营建南京宫室。张浩认为民力没有恢复,不宜大兴土木。 C: 张浩用赵构没有儿子的事实来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海陵王虽然很喜欢张浩说的话,但并未采纳他的意见。 D: 皇帝想废除科举制,张浩暗示皇帝自古以来的帝王除秦始皇外,都任用文人学士。 (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浩捕得,杖杀之 杖: ②郡人颇事之 事: ③强宗黠吏屏迹 屏: ④事遂寝 寝: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浩撤其祠屋,投其像水中。 ②其势必生变,可不烦用兵而服之。 |
难忘“棒槌”
①17岁那年,我成了一名下乡知青,当地人有一句俗语:“还拿棒槌当针(真)呢!”是说一个人凡事太较真。有一位女子,我在心中一直称他为“棒槌姐”,是因她那份较真的真情。
②知青宿舍是几间养过多年牛的牛屋,离屋子10多米远,牛屎尿的味道也会扑面而来。这个我并不怕,知青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嘛,这点困难算啥!那时对我来说,难的是洗衣被。我是抱着战天斗地的热情去的,劳动起来总抢重活,脏活干,身子骨又比较单薄,每天收工回到宿舍,精疲力竭的我只想用用脑子,看看书报,根本不想再做体力活。
③或许见我爱看书读报,衣服上又常常有污渍,一天收工后,一位女子来到知青点,将我丢到地上的脏衣服拾起,又拿了其他几位知青的脏衣一同放进木桶中。当我们阻挠时,她已端起木桶,向村前的东荆河走去好远了。
④当时物资匮乏,乡下人日子十分困难,洗衣皂只有比较好的衣服才能涂擦上一点,平时洗衣是拿木桶挽了衣服到河边,将衣濡湿后放在青石板上,用棒槌敲打。
⑤日落时分,她把衣裤拿到知青点,衣服上除了贮满阳光外,还有淡淡的肥皂香味。我明白了,她不止槌衣,还用了于她而言,非常金贵的肥皂。难怪衣服洗得那么干净!
⑥我不能让她出了力还搭钱。第二天她来拿脏衣,我拿出5毛钱往她手中塞。她极力推辞,慌乱中,我的手碰到了她的手。只见她的脸上飞起一片红,就像天边的朝霞。我顿时感到脸上也热热的!虽说她已成婚,却只比我大两岁,由于羞愧钱也就没给出去。
⑦那天收工后,我去了她家,将用那五毛钱买的两块洗衣皂放到她家桌子上。她还是死活不肯要,我说:“姐,别推了。要不,你就不用再给我洗衣了。”她这才松开手,眼角晶莹,“你们是一些不会做家务的毛头小子,远离父母实在太难了!”
⑧让我不曾想到的是,第二天,在大队部她被批斗了,只因她收了我两块肥皂。我得到消息后,立即找大队支书理论,结果不但没减轻她的“罪责”,连我也受到处分,说我是非不分。
⑨此后几日,每见她背着大捆衣被走向河边时,我的心就如有棒槌重击。那天,我鼓起勇气走下堤,来到她身边,似乎用尽力气,声音却低低的:“姐,是我让你遭罪了!”她停下手中的活儿,抬头看着我,柔柔地说:“没事,别搁心里,他们罚我为全大队的知青洗衣被,我愿意,白天累点,夜里梦也舒坦。”
⑩说着,棒槌声又响了起来……我的心也回应着。当时知青已开始大批回城,我想,有她这样的姐,即使我不能回城,心中也会如河水一样清澈甘甜!
⑪之后不到两年,知青都回城了,牢房里只有我一人,原因是那天在她遭批斗时我去做了争辩。一天,她又送来洗净的衣被,无意中触碰到她的手:“好烫啊!”原来那天她发烧了。我说:“姐,你不能这样和自己过不去,生病发烧应该好好休息啊,怎么还为我洗衣被?”她没说什么,脸上有些愧疚.
⑫那段时间,看到只剩下我的知青点,她总说:“是我连累了你。”我对她说:“姐,话哪能这么说?你就如这棒槌,质朴纯洁,浸透着河水的甘洌。”
⑬不久,我得到回城通知。知此后,她既为我高兴,又有些不舍。看着地,我的心头泛起一役酸酸的感觉。
⑭这天,我陪她来到河边。只见她高高挽着裤脚,双脚着力地支在河中,白色干净的被单被她挥起来,似抛起一片纯洁无瑕的真情。灿烂的阳光落在地的头上,给她的发际抹上一道金边。正在远行的航船,还有倒影于水中的人影,鱼影,随着流动的河水,在她的身下荡漾、远逝。
⑮几十年过去了,我一路勉力前行,工作上有所成就,同时还成为一名作家。只是因为:有我称之为“棒槌姐”那美丽而坚强的身姿回映在眼帘,那昂扬而充满真情的棒槌声回响于我耳际,还有那一湾清凌凌的河水,一片绵厚甘醇的土地,流淌、延展在我身后。
内容 |
嗅到衣服上的香皂味 |
因她被批斗而找支书 |
见她背衣被走向河边 |
心情 |
爷爷的芦苇荡
汪去
①奶奶去世后,爷爷还是不肯搬到新造的楼房,一个人孤零零守在村头那间红砖搭建的小房子里。
②老头的固执,让父亲和叔叔很是难堪。他们在老宅子上盖起了两座三层带院小楼,房间多的恨不得能开宾馆。然而老头却不给他们表现孝顺的机会。
③爷爷的房子前,有一大片湿地,生长着大片芦苇。这些家伙繁殖能力超强,似乎大风一吹,它们就得到了养料,嗤嗤地往上蹿。每年农历四月底五月初,爷爷会套上他的塑胶防水鞋,一头扎进芦苇荡然后朗声喊到:“今年的苇叶长的不赖啊!”身上挂满新打的苇叶,看起来像个白发绿巨人。
④每当此时,爷爷都很开心。幼时放学归来,我会帮他整理苇叶,把这些绿叶子从头到脚捋平,几十片一组,码齐。再用藤条植物的青皮做细绳,一小把一小把地扎紧。一把可以卖5毛钱。每年端午前,光这些苇叶,就可以为他换来几百块吃药的钱。
⑤但是,老头很倔,即便年过七十病患缠身,也绝不是那种凡事都找儿子伸手要钱的主。我总以为,爷爷不肯搬离这个小房子,是舍不得大自然发给他的一年一次的“体己钱”。
⑥今年端午回家,路过芦苇荡,看见爷爷正独坐着抽烟。当年让我当马骑的宽阔后背,如今佝偻得让人心疼。我帮他点上一根烟,爷孙俩盘腿坐在新鲜的泥土上。爷爷手里握着一张褪色的照片,像握一片风干的鱼皮。这是一张多年前的旧照,据说出自一位到乡下揽活的照相人的手。照片上的爷爷身着那件穿了多年的“的确良”白衬衣,看得出奶奶也是“盛装出镜”。背景是再熟悉不过的芦苇荡,只不过很小的一片而已。
⑦“你可知道,这片芦苇,就是你奶奶种下的。”爷爷手里摩挲着照片对我说:“那时候穷啊,到了端午节吃不起粽子,你爸和你叔,看见别人吃,就哭喊着闹。你奶奶就栽了几棵芦苇,自己打苇叶,自己包粽子吃。”
⑧是的,奶奶包的粽子,温润过爷爷、父亲和我三代人的胃与心。她亲手挑选糯米、蜜枣、白糖,地锅里柴火烧旺,架上过年时蒸馒头的大笼屉,厨房里蒸汽缭绕,处处浓郁着苇叶的清香和米粒的糯香。
⑨但是自从奶奶半身不遂卧床不起后,这种独特的美味就再也尝不到了。奶奶在床上熬了七年。为了不影响孩子们工作,爷爷变身全职保姆。等到奶奶灯干油尽的那一天,爷爷也仿佛丢了魂魄,这里看看,那里摸摸,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
⑩仲夏的清风穿行而过,几只红嘴水鸟受到惊吓,小腿一蹬,呼哧一下消失得无影无踪。繁华褪尽的芦花荡着秋千从枝头飘下,落在爷爷的白头发上,也落在那张旧照片上。
⑪苇叶“沙沙”响,似乎在说老人之所以“不近人情”地坚守老屋,和老天爷的“体己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他守在这里,无非是为了每天多看一眼这片芦苇。对于爷爷来说,这片充满灵性的芦苇荡,是他和奶奶的生活从贫穷走向殷实的见证,是酸涩而又馥郁的岁月记忆,是相濡以沫的真情,是年复一年尝遍荣枯却从未凋零的丰碑。
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电话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