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县翁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 (yīng)和 黄(yūn) 花(bāo) 化(zhuāng)
B: 酝酿(yùn niàng) (zhuó)落 (hōng)托 (chéng)清
C: 淅沥(xī lì) 抖(shǔ) 发(jì) (liáo)亮
D: (lìn)啬 (léng)镜 静(bì) (kē)巢
2、

请选出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诗集。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B: “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这句话的主干是“他代表态度”。
C: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师伐魏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其主要内容是劝说刘禅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同时陈述了自己对后主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D: “洗得干净”.“热爱工作”.“打量一番”都是后补短语。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青山湖如出浴美人,舟行寂寥的湖面,游人沉湎于氤氲的云气中,如梦如幻,喜不自胜。
B: 为迎接G20峰会的召开,省市领导实地踏看了浙大路、高速杭州南入城口等地,考查了西湖区街容街貌和入城口整治情况。
C: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 , 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D: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文中描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B: 《荷叶·母亲》是一篇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其代表作《繁星》、《春水》等,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C: 《济南的冬天》是有着“人民艺术家”之称的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其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和《背影》等。
D: 《蚊子和狮子》选自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5、下列各项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C: 河池的特产有哪些?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儿:环江香猪啦,天峨珍珠李啦,宜州香肉条啦,南丹丹泉酒啦……
D: 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6、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 “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 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得体极具匠心,儿女情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7、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大家的努力,使“麓山·橘子洲景区”成为长沙首个5A级旅游景区。
B: 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C: 长沙、深圳和成都等城市一起被评为“中国十大创新城市”。
D: 由长沙制造的全国首款“高性能3D激光打印机”,15天销售了大约30台左右。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 “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9、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逸事 多多益善
B: 阳奉阴违 出类拔粹
C: 风口浪尖 招谣撞骗
D: 强词夺理 不修边服
10、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没有结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留滞:停留不流通
B: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C: 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 忍冬:草药名称,凌冬不凋
D: 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 温声细语:声音温柔而细小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清平乐·春归何处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注释】①行路:指春天的行踪。②取:问。③因风:趁着风势。

( 1 )根据词句内容推想这首词所写季节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春
B: 暮春
C: 孟夏
D: 仲夏
( 2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蕴藏着词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所以这是以乐写哀。
B: 这首词写得跌宕起伏,词人希望有人知春去处,唤春归来;然无人知晓,于是词人寄希望于黄鹂能知春踪迹;遗憾的是黄鹂也飞过蔷薇花丛。
C: 全词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在自问自答之中饱含词人忧怨、惆怅之情。
D: 此词写于词人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老大无成,春风得意的往日一去不复返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之辂车④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⑤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⑥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①佼:好。②寿:保。③梁丘据:人名。④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⑤趣:同“促”,赶快。⑥临:治理,管理。

( 1 )判断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晏子 , 乘弊车,驾驽马 朝:上朝 ( )
②臣得暖衣饱 食:吃 ( )
③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 遗:遗留 ( )
④公不 , 趣召晏子 说:通“悦”,高兴 ( )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是( )。

A: 夫子禄寡耶?辍耕垄上
B: 弊车驽马奉其身无从致书
C: 臣足矣皆以美徐公
D: 侈其衣服饮食不顾其行者朝往,暮而归
( 3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 4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以下问题。

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单位的院子里种了不少花,有玉兰、海棠、碧桃、榆叶梅……每当春天到来,花开之时,树下、花边总少不了赏花者。人们常说,最美人间四月天。想来,春天里那些盛大的花事,无疑是最美的四月天里最绚丽的一道风景。

不过,于我而言,眼前的此般花景再美,却不及记忆里的“那一朵”亲切。因为,有它的地方,叫故乡。

说起来,这种花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广泛地种植于祖国大地上,每到春天,花开之处,仿佛一片金黄色的海洋。那满世界的金黄,浓得化不开的金黄,让人震撼,难以忘记。天南海北的人们,不远千里赶赴一处处花海,只为陶醉于那一望无际的灿烂的金黄。这种花,就是油菜花。

一直以来,我总认为油菜花是一种很特别的花。因为在我心中,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这不仅是因为我出生并成长的地方盛产油菜花,它承载着我对于家乡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更是因为油菜花朴实平凡的气质,与“故乡”这个字眼最为贴切,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故乡景,故乡事,乃至故乡人。

即便你从未亲眼见过生命力旺盛的油菜花,从未置身过油菜花海中,光从那些图片里,你也可以发现,油菜花的遍野之处,从来不是一方阳台、一处庭院、一所公园,而是连绵起伏的大山脚下,阡陌交错的田埂之上,河网密布的水乡岸边,白墙黛瓦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盛开的油菜花,这不正是我们最常见的家园的模样,不正是最典型的乡土中国的图景吗?

如果说有些花天生只可欣赏的话,那么油菜花则天生就是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它沾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当有些花正在得到人们的精心栽培、呵护之时,与油菜花的命运相关的,却永远是田间地头的播种、收获,是水乡垛田间的摇橹穿梭,是房上屋顶的缕缕炊烟,是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是故乡的生产与生活,农事与家事。

而油菜花又像极了故乡的那些人。普通、平凡、质朴,但明亮、健康、泼辣、热烈,长成了一片明媚与灿烂。故乡的那片油菜花,总会让我想到,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汪曾祺的小说《受戒》里那个活泼直率的小英子,还有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柳堡的故事”里那淳朴可爱的二妹子。这些故乡的他(她)们身上,有着原生态的美,自然的美,乡土中国的美。可惜的是,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太熟悉、太常见,以至于熟视无睹,往往只有在身处异乡之后,再回望他(她)们时,才会越发感觉到这种美好。

如果每一种花都有“花语”,我想,油菜花的花语就是——故乡。

(作者:舒翼 本文有改动)

( 1 )本文的题目很具艺术性,请作简要分析。
( 2 )本文主要写油菜花,作者为什么还写了一些其他的花。
( 3 )作者为什么说“没有一种花比油菜花更具有故乡的意味了”?
( 4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⑪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注释】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 1 )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第二,三片断的内容。

片断一:我因为当年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断二:________

片断三:________

( 2 )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划线词丰富的表达效果。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 3 )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 4 )文章第⑨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

( 5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

A: 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 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 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 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语出《三国志》,意思是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能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在家庭、班级、社会,甚至国家中,我们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或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只有相互包容,才能和谐共处,互相促进。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包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不能相守,为何还要相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