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第四十七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议论文当然要以议论为主,如果叙述过于具体、细致就会喧宾夺主
B: 学校将举行演讲比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菲同学代表班级参赛。
C: 这次活动没有组织好,他已经很难过,我们不要对他求全责备了。
D: 李小明是校园的网络高手,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一谈起网络,他就滔滔不绝 , 简直是判若两人。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阳光正好,微风不噪,鸟儿们享受着中午的欢悦,在枝头恣情地歌唱。
B: 春天的无锡,桃花娇羞,樱花烂漫,海棠怒放,空气中充斥着甜蜜的味道。
C: 鲁迅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刻画得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D: 看着这令人惊讶的一幕,在场的所有人都面面相觑 , 像雕塑一样呆住了。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B: 通过交流借鉴和创造性发展,它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 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D: 《红楼梦》高居“死活读不下去”的名著排行榜榜首的主要原因是学界对《红楼梦》汗牛充栋的研究和曲折探索太多了造成的。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新春佳节即将来临,邵阳市电力公司提前“热身”,未雨绸缪做好全市春节保电工作。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他的钱已经花光了,钱包里荡然无存
D: 奶奶八十多岁了,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5、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 , 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6、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
B: 《简・爱》中,简・爱正沉浸在筹备自己婚礼的喜悦中,梅森突然出现了,他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丹特上校的妻子还活着!
C: 《水浒传》中,绰号为“青面兽”的人与一帮好汉合伙干了一件大事——智取生辰纲。
D: 《昆虫记》中,作者通过仔细观察食粪虫的劳动过程,称这些食粪虫为清道夫。他还称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
7、下列对课文鉴赏及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林徽因, 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代表作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
B: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建筑美与中国传统诗歌中的音乐美、绘画美结合起来,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
C: 这首诗的节奏、韵律与词语的选取都非常夸张,运用大红大紫的颜色渲染气氛。
D: 这首诗追求的美是一种整体的感觉,不是思想高于画面、意象和声音,而是以诉说为主,让读者在吟诵的过程中参与创作。
8、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2019年2月7日晚,川航飞迪拜的航班因尚未证实的原因返航。由于飞机并没有选装放油设备,只好在空中盘旋消耗燃油以减轻飞机的重量。最终,飞机在空中盘旋了六个小时30圈之后降落在成都的双流机场。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小红便在网络上针对此事发表评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原谅我不厚道地笑出了声。傻人傻事我见得多了,还真没见过这么傻的!
B: 乘客买了一张机票,可以足足观赏到三十遍迪拜的美景,这钱花得真值!
C: 好在有惊无险,人机平安,但川航也该吸取教训,起飞前考虑周全一些。
D: 看来运动果然是减肥的最好方法,不仅对人来说是这样,对飞机也适用。
9、(题文)下列词语的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狂斓 暄闹 山涧 微不足道
B: 嗥鸣 丰饶 诘问 诲人不倦
C: 竹杆 取谛 愧怍 姗姗来迟
D: 商酌 驿路 吞噬 妇儒皆知
10、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一种新媒介,微信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 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菩萨蛮

[宋]张元干

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注释】①该词作于诗人晚年。作者晚年遭逢厄运,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 1 )上片“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流露出词人狂气和不服老的心境。
( 2 )“插花还起舞”和“把酒共留春”两个行为,展现了词人________的生活状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芳草美/无肥滋味(《送东阳马生序》)
B: 如外人/事无大小,以咨之(《出师表》)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 设酒杀鸡作/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 2 )下面划线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 阡陌交通
C: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3 )南阳刘子骥是高尚士,“闻之,欣然规往”,为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  有删改)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 2 )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

( 3 )第③段中画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 4 )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

阅读鲁迅的《父亲的病》(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约十多年前罢,S城中曾经盛传过一个名医的故事:

②他出诊原来是一元四角,特拔十元,深夜加倍,出城又加倍。有一夜,一家城外人家的闺女生急病,来请他了,因为他其时已经阔得不耐烦,便非一百元不去。他们只得都依他。待去时,却只是草草地一看,说道“不要紧的”,开一张方,拿了一百元就走。那病家似乎很有钱,第二天又来请了。他一到门,只见主人笑面承迎,道,“昨晚服了先生的药,好得多了,所以再请你来复诊一回。”仍旧引到房里,老妈子便将病人的手拉出帐外来。他一按,冷冰冰的,也没有脉,于是点点头道,“唔,这病我明白了。”从从容容走到桌前,取了药方纸,提笔写道:

③“凭票付英洋壹百元正。”下面是署名,画押。

④“先生,这病看来很不轻了,用药怕还得重一点罢。”主人在背后说。

⑤“可以,”他说。于是另开了一张方:

⑥“凭票付英洋贰百元正。”下面仍是署名,画押。

⑦这样,主人就收了药方,很客气地送他出来了。

⑧我曾经和这名医周旋过两整年,因为他隔日一回,来诊我的父亲的病。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现在的都市上,诊金一次十元并不算奇,可是那时是一元四角已是巨款,很不容易张罗的了;又何况是隔日一次。他大概的确有些特别,据舆论说,用药就与众不同。我不知道药品,所觉得的,就是“药引”的难得,新方一换,就得忙一大场。先买药,再寻药引。“生姜”两片,竹叶十片去尖,他是不用的了。起码是芦根,须到河边去掘;一到经霜三年的甘蔗,便至少也得搜寻两三天。可是说也奇怪,大约后来总没有购求不到的。

( 1 )说说第②段加点短语“便非一百元不去”“草草地一看”“拿了一百元就走”的作用。
( 2 )结合《父亲的病》选段,说说你对第⑧段加点词“名医”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走进网络,拥抱自然,关注热点,研究课题,参加竞赛,服务社会,善待他人,学做家务……生活处处是课堂。这些多姿多彩的课堂能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能锻炼体魄,磨练意志;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智能得到开发……

请以“生活中的课堂”为题,写出你自身的经历、体验或认识、思考。题目自拟,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认真规范;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姐少了迩.照样活得灿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