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新郑市观音寺镇第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热(chéng) 朴(chún)   童(zhì)    而不舍(qì)
B: 和(xù)    亮(huò)  粗(kuàng)   惟妙惟(xiào)
C: 拮(jū)   发(jiào)   防(dī)     参不齐(cī)
D: 取(jí)    憎(è)    名(nì)    心如意(chèn)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B: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三国志》等。
C: 毛泽东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还是诗人和书法家。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D: 莫顿·亨特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
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于哪次战争?( )
A: 赤壁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书很重要,专家提出建议:学校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条件和氛围。
B: 从雅安地震、俄克拉荷马州龙卷风等大量事实中,说明环境灾难时没有国界的。
C: 地铁一号线正在紧张施工,谁也不会否认将来不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大的便利。
D: 赵薇导演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在南宁上映,许多学生闻讯纷纷前来观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日,学校策划和组织了“我身边最美的人”系列采访宣传。
B: 这个节目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由于它能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和场景让人思考。
C: 为了避免今后再发生类似错误,我们应当吸取教训,努力改进工作方法。
D: 具有健康的体魄是关系一个人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
6、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关媒体指出,沉迷手机游戏是部分未成年人厌学的主要问题。(将“问题”改为“原因”)
B: 我国拟把足球学习情况纳入学生档案,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在句末加“的参考”)
C: 看了电影《芳华》的上映,使我们再一次认识了小说家严歌苓。(删去“看了”)
D: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将“巡查”与“整治”互换位置)
7、

下面说法得体的一项是( )。

A: 对残疾人同学说:“你虽然残废了,但并不影响你努力成才。”
B: 探望病人时说:“不要紧,得病不一定就会死,好好养病吧!”
C: 对一位戴眼镜的新同学说:“戴眼镜的,把那本书给我递过来。”
D: 对一位因学习好而获奖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经验给我们介绍介绍,好吗?”
8、下列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次北固山下》中“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B: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C: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天净沙•秋思》这首诗寓情于景,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9、下列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卫生是饭店的生命底线,出现明显的卫生问题,食客的饮食体验会一落千丈
B: 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 , 都软倒了。
C: 当前,不少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流行语,针对这一现象,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由于天气非常炎热,汉子担子里的酒就成了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更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文化传统。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小区保安采取了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
C: 昨天下午,学生会干部听取并研究了各班同学对开展“读好书”活动的意见。
D: 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题目
《塞下曲》(其一)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①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 1 )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

( 2 )“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

( 3 )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飘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天下独 :________

势竟上 :________

③泉水:________

④蝉则千不穷 :________

⑤经世务者经 :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 )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句子是________。
( 4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你是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 题。

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

王宗平

①国务院日前出台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把校园足球作为中国足球改革的重要环节。为什么会选择校园足球呢?动商,这个与智商、情商一并阐释健全人格的新理念,或许能从另一个角度诠释选择校园足球的历史必然性。

②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动商的提出与国人对体育的偏见不无关系:在许多国人心目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竞技体育本来是精英体育,金牌本应是荣耀。然而,我国竞技体育脱离了教育体系的正轨,运动员只注重训练而忽视文化教育。运动员除了掌握某项运动技能外,几乎一无所长,一旦退役则无法适应社会工作和生活。

③其实,竞技体育只是体育最小的一个范畴,体育更广泛的外延是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也就是全民健身。动商就是要把体育本来就包含的校园体育、社会体育与竞技有机融合在内,改变人们对体育片面的认识和偏见。

④校园足球,本应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很多校长、老师、家长的眼里,踢足球的都是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因而千方百计阻止学生踢球。校园里没有了足球,足球人口就没有了依托,竞技足球就失去了根基。校园足球要发展,必须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

⑤动商的提出进而重振校园足球,这个过程还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让体育回归教育,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如今,中国体育正面临着一个悖论:一方面人们对体育充满了偏见,另一方面青少年体质却连续下降;增强体质必须靠体育锻炼,而对体育的偏见却阻碍着体育锻炼。提出动商的概念,就是要打破这种怪圈。人们总是担心孩子在踢足球中容易受伤,不可否认,任何一种体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危险,但这种危险并不能阻止人们对体育的追求与向往。相反,正是因为这种危险的存在,人们在运动中培养了冒险的精神,培养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⑥踢足球同样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在踢球时,球员要综合运用观察、注意、思维、想象、记忆等能力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动作,这就是对智商的培养与锻炼。玩转足球需要球员间的默契配合,而这正是情商培养的有效载体。同样,在踢足球过程中,难免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说“对不起”和宽容别人。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商,进而带动智商、情商,就会有益于他们的身心更健康地成长。(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减)

( 1 )文章第②段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 2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中“最”一词不能去掉的原因是什么?

( 3 )“校园足球与体育有着类似的经历。”这句话放在文中哪个段落的开头合适?

A: 第③段
B: 第④段
C: 第⑤段
D: 第⑥段
( 4 )对“用‘动商’诠释校园足球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改变人们对足球的偏见,让校园足球发挥教育功能。
B: 让体育回归教育,全面解决青少年体质连续下降的问题。
C: 体育运动既培养了学生冒险的精神,又能使动商、智商、情商相互促进。
D: 在踢足球时,踢别人一脚,或者被别人踹一脚,在碰撞中可以学会宽容别人。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为谁

龙应台

我不懂得做菜,而且我把我之不懂得做菜归罪于我的出身──我是一个外省女孩;在台湾,“外省”其实就是“难民”的意思。外省难民家庭,在流离中失去了一切附着于土地的东西,包括农地、房舍、宗祠、庙宇,还有附着于土地的乡亲和对于生存其实很重要的社会网络。

因为失去了这一切,所以难民家庭那做父母的,就把所有的希望,孤注一掷地投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头。他们仿佛发现了,只有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所以我这个难民的女儿,从小就不被要求做家事。吃完晚饭,筷子一丢,只要赶快潜回书桌,正襟危坐,摆出读书的姿态,妈妈就去洗碗了,爸爸就把留声机转小声了。背《古文观止》很重要,油米柴盐的事,母亲一肩挑。

自己做了母亲,我却马上变成一个很能干的人。厨房特别大,所以是个多功能厅。孩子五颜六色的画,贴满整面墙,因此厨房也是画廊。餐桌可以围坐八个人,是每天晚上的沙龙。另外的空间里,我放上一张红色的小矮桌,配四只红色的矮椅子,任谁踏进来都会觉得,咦,这不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客厅吗?

当我打鸡蛋、拌面粉奶油加砂糖发粉做蛋糕时,安德烈和菲利普就坐在那矮椅子上,围着矮桌上一团新鲜可爱的湿面团,他们要把面团捏成猪牛羊马各种动物。蛋糕糊倒进模型,模型进入烤箱,拌面盆里留着一圈甜软黏腻的面糊,孩子们就抢着用小小的手指去挖,把巧克力糊绕满了手指,放进嘴里津津地吸,脸上也一片花糊。

我变得很会“有效率”做菜。食谱的书,放在爬着常青藤的窗台上,长长一排。胡萝卜蛋糕的那一页,都快磨破了;奶酪通心粉、意大利千层面那几页,用得掉了下来。我可以在十分钟内,给四个孩子──那是两个儿子加上他们不可分离的死党──端上颜色漂亮而且维他命ABCDE加淀粉质全部到位的食物。然后把孩子塞进车里,一个送去踢足球,一个带去上游泳课。中间折到图书馆借一袋儿童绘本,冲到药房买一只幼儿温度计,到水店买三大箱果汁,到邮局去取孩子的生日礼物包裹同时寄出邀请卡……然后匆匆赶回足球场接老大,回游泳池接老二,回家,再做晚餐。

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后突然想到,啊,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小姐。

孩子大了,我发现独自生活的自己又回头变成一个不会烧饭做菜的人,而长大了的孩子们却成了美食家。菲利普十六岁就自己报名去上烹饪课,跟着大肚子、带着白色高筒帽的师傅学做意大利菜。十七岁,就到三星米其林法国餐厅的厨房里去打工实习,从削马铃薯皮开始,跟着马赛来的大厨学做每一种蘸酱。安德烈买各国食谱的书,土耳其、非洲菜、中国菜,都是实验项目。做菜时,用一只马表计分。什么菜配什么酒,什么酒吃什么肉,什么肉配什么香料,对两兄弟而言,是正正经经的天下一等大事。

我呢,有什么就吃什么。不吃也可以。一个鸡蛋多少钱,我说不上来,冰箱,多半是空的。有一次,为安德烈下面是泡面,加上一点青菜叶子。

汤面端上桌时,安德烈吃了两口,突然说:“青菜哪里来的呀?”

我没说话,他直追,“是上星期你买的色拉对不对?”

我点点头。是的。

他放下筷子,一副哭笑不得的神情,说:“那已经不新鲜了呀,妈妈你为什么还用呢?又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对吧?”

他不吃了。

过了几天,安德烈突然说:“我们一起去买菜好吗?”

母子二人到城里头国际食品最多的超市去买菜。安德烈很仔细地来来挑选东西,整整三个小时。回到家中,天都黑了。他要我这做妈的站在旁边看着,“不准走开喔。”

他把顶级的澳洲牛排肉展开,放在一旁。然后把各种香料罐,一样一样从架上拿下来,一字排开。转了按钮,烤箱下层开始热,把盘子放进去,保持温度。他把马铃薯洗干净,开始煮水,准备做新鲜的马铃薯泥。看得出,他心中有大布局,以一定的时间顺序在走好几个平行的程序,像一个乐团指挥,眼观八方,一环紧扣一环。

电话铃响。我正要离开厨房去接,他伸手把我挡下来,说:“不要接不要接。留在厨房里看我做菜。”

红酒杯,矿泉水杯,并肩而立。南瓜汤先上,然后是色拉,里头加了松子。主食是牛排,用锡纸包着,我要的四分熟。最后是甜点,法国的soufflé。

是秋天,海风徐徐地吹,一枚浓稠蛋黄似的月亮在海面上升起。

我说:“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

儿子睁大了眼睛看着我,认认真真地说:“我不是要你做给我吃。你还不明白吗?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你自己吃。”

( 1 )仔细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文章以“为谁”为标题,请围绕标题把下面横线上的情节补充出来。

①小时候,我不懂做菜,母亲为我们操持家务 , ②自己做了母亲,________;③孩子大了,________。

( 2 )文章以“为谁”为标题,请你围绕这标题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认识。

( 3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你们这一代人的习惯”指的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 4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5 )安德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文本你对他的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作。

(一)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种爱的表达,就有多少种礼物:父母无私的爱的养育,经历苦难之后的成长,不断地学习所积累下来的智慧,陌生人的馈赠,自然界的一花一世界,五千年的锦绣华章……用纯净之心去创造,去发现,去感悟,你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礼物。

请以“礼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二)“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的重要讲话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 ̄独领风骚。”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