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永安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 写信去叫他。

②住所左近的山坡上,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以广阔的绿阴 着地面。

③一部《水浒传》, 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

④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秦始皇面前就站着一个孟姜女,控诉这条 的万里长城。

A: 直率 遮盖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B: 轻率 遮蔽 洋洋洒洒 举世闻名
C: 直率 遮盖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D: 轻率 遮蔽 酣畅淋漓 众所周知
2、

对下面语段内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日前,接过经人大代表、老红军等几经辗转的100元钱,朴实、黑瘦的江西赣州果农陈忠欧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果农为表示对中央振兴赣南苏区好政策的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交际礼仪。然而,李克强总理却坚持原则,特意让代表帮他给果农带去100元水果钱,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脐橙虽不贵,却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李克强总理的拥护与感谢;钱虽不多,却体现了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把服务群众当作分内之事。这与李克强总理的一贯作风是一致的,无论是为高考考生让路,还是冒雨深入基层一线,无不体现了这种“100分为民心”。

A: 果农收到李克强总理让人大代表捎来的100元水果钱。
B: 100元水果钱彰显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
C: 果农为表感谢,委托人大代表向李克强总理赠送脐橙。
D: 李克强总理的“100分为民心”诠释了他的为官理念。
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去年4月5日,蒙自市出现短时间强对流天气,瞬间,天空中未雨绸缪 , 电闪雷鸣,白昼如夜。
B: 许多网友转载了《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的文章,专家指出,这种骇人听闻的传言没有科学依据。
C: 在这场演讲比赛中,有一位选手引经据典 , 口若悬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王宝森之流贪污腐化,挥霍浪费国家财产,他的人格可说是不名一文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B: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耀武扬威:炫耀威力,显示威风。
C: 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D: 他站在一边不走了,嘴里念念有词。念念有词:心里怀念某种事物,说起来头头是道。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膜拜 迂腐 一瞬间 五彩斑斓
B: 释然 规距 黄登登 礼贤下士
C: 涂鸦 花蕾 金銮殿 融绘贯通
D: 褒扬 履行 水墨画 披星带月
6、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婉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B: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C: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B: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C: “好吧。”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D: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
8、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剧本中的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
B: 吴均的《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和《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都是描写山水的名篇。
C: 严文井的《永久的生命》先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从悲观中发掘希望,在柔弱中寻觅刚强。
D: 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变色龙》。
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请问,鹳雀楼在下面哪个省?( )
A: 山西
B: 陕西
C: 山东
D: 江西
10、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雪(zhòu) 可拟(chā) 谢道(yùn)
B: 柳(xù) 无(yì) 陈(shí)
C: 太(fù) 尊君在(bù) 非人(zāi)
D: 去(shě) 友人(cán) 欣然(yu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黎明的通知》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

②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

③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

④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

⑤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⑥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

⑦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

⑧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

……..

⑨请叫醒一切的不幸者/我会一并给他们以慰安

……

⑩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

注释:本诗写于1942年初,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

( 1 )借助联想和想象来理解③④两节的意境,并填空。

这两节诗歌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意象,说明了“黎明”历经迢迢长路、惊涛骇浪而来的情状。

( 2 )用文中原句回答。

“黎明”的任务是:

诗人的任务是:

( 3 )在这首诗中,“黎明”象征什么?
( 4 )黎明的到来是不可抗拒的,但为什么要诗人提前通知人们它的到来呢?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语义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齐地/方千里
B: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C: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 而安陵/以五千里之地/存者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窥镜自视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B: 皆美于徐公土砾凸者为丘
C: 王蔽甚矣莲出淤泥而不染
D: 此所谓战胜朝廷冷光之乍出匣也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________

②客之美我者________

③臣之妻私臣________

④时时而间进________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5 )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桐花声里燕子飞 郑小琼
①院子里有数棵梧桐树、榆树、槐树,以及几株苦楝树,春天来了一段时间了,那些榆、槐、楝早已舒展开已绷了一个冬天的愁容,只有临近水井的那几株梧桐树还没有一点儿绿意。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牙瓣儿的楝花已洒满了整个院子,淡嫩淡嫩地铺着,你拿起扫帚开始清扫它们,等你清扫干净的时候,在不经意的抬头间,你发现井台边那几株桐树已露出了花骨朵儿了。又下了一场春雨,几个暖暖的春风天,那些桐花便一簇簇一束束的开了。
②村子里人忙着到庄稼地里去了,给隔冬的小麦锄草,或是准备牵牛耕田,浸种下泥,没有一个人有空闲去注意井边那几株桐树开花了。它们站在井台边,默不作声,寂寞地开着,老去,落下。幸好去年相识的几只燕子飞回了,它们落在那桐树上喃喃说个不停,出了一趟远门,见了一些世面,燕子们有很多路上有趣的事儿同这位老友说。
③六岁那年,一个不小心,我的腿让开水烫伤,疼痛难忍。惊动了正在梧桐树下洗衣的母亲,她飞快地跑了过来,顺手从树枝上捋了一把桐花,放在手中揉搓,从那嫩嫩的花瓣儿搓出一些汁来,母亲把它敷在我伤口上,那尖酸的疼痛渐渐淡了下去。如今隔母亲在千里之外,离屋后梧桐也有千里之遥,再深的疼痛也没有母亲与梧桐了,只能自己贴上那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创可贴了。
④ 在故乡,无论谁家,只要生了个女儿,便总会在屋前屋后栽种数棵梧桐,以求女儿成凤凰时,将有梧桐栖,或者女儿们长大以后,用梧桐木做嫁妆。母亲说,我家的井边的那几棵便是生我之时种的,它们在家里院落里开开落落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有引来凤凰栖,却引数只燕子在上面筑巢安家。母亲一直说,燕子是奔波命,年来年去,南来北往地奔波着,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但是人在异乡,也没有梧桐可栖。前些时候收到母亲的来信,说我的年龄不小,家里的那几株梧桐树也有那么大了,是不是该砍了做嫁妆了。我没有回答母亲,只是在电话中问她梧桐树上的燕子们可好。
⑤昨夜又是一场春雨,想来在昨夜风雨中,故乡井边那几棵梧桐树又有多少桐花让风雨捋落下来,它们该顺着那涓涓细雨汇成的流水,入河,入江,入海,消融在世界的尽头。那在风雨中的燕子是否安好?

( 1 )在“我”的故乡,为什么有些人家会在房前屋后栽种一些梧桐树?

( 2 )细读全文,说说“我”和燕子有何相似之处,为何作者说“我何尝不是一只奔波的燕子”?

( 3 )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语句的妙处。
春风又吹过了几天,那些树早已盛装了,这时梧桐树才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女子一样,慢慢从闺房里探出头来。

( 4 )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5 )最后一段文字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试分析文章这样结尾有何深刻含义。

阅读

二十四孝图

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境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 1 )下列对文章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通过批判“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来揭露封建卫道士的丑恶行径和险恶用心。
B: “老莱娱亲”之所以让作者不想看第二回,是因为编者让“老莱”变得扭捏作态,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很虚假。
C: 《二十四孝图》让作者倍觉行“孝”之难,产生了心理阴影,可见不要提倡“孝”。
D: 《二十四孝图》让不识字的阿长可以滔滔不绝的讲述其中故事,可见影响之深,封建遗毒之重。
( 2 )如何理解“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 3 )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孝”的认识。并结合现实谈谈在生活中应如何践行“孝”
四、写作(分值:60分)

学会微笑,会让人感到阳光的温暖;学会宽容,能让你掌握更好的生活艺术;学会倾听,你将赢得更多的朋友……生活中需要我们学会的东西太多,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请以“学会______”为题,写一篇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不得少于600字;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濵临死亡”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