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温州市苍南县灵溪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
2、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陋室铭》中的“书”“传”“说”“铭”都表示文体。
B: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塑造了我国一个伟大的、具有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课文节选了一篇《雷电颂》。
C: 赤壁是东汉末年曹操大败周瑜的地方,在今湖北市长江南岸。
D: 《岳阳楼记》一文,作者范仲淹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起来。
3、

下列加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失滔滔(立刻) 略文采(差) 多应者(应当)
B: 章取义(分开) 强聒不(舍不得) 不使命(辱没)
C: 以谏故(屡次) 德量力(估计) 化为有(没有)
D: 为信然(说) 引喻失(恰当) 本题主(重点)
4、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诚(qiǎn) 洁(jiǎo) 峥(rónɡ)
B: 山(lù) 立(chù) 视(kuī)
C: 嬷(mó) 严(lì) 撒(mí)
D: 涟(yī) 按(nài) 悔(chàn)
5、平常体育报道中经常用到“收官之战”一词,其中“收官”二字最初是_______术语。( )
A: 书法
B: 围棋
C: 绘画
D: 音律
6、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 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拖住了,趁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临空翔舞的“飞天”。
C: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籁籁地流下眼泪。
D: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弟开放。
7、下面哪个不是有关武松的一个情节:( )
A: 景阳冈打虎
B: 醉打蒋门神
C: 血溅鸳鸯楼
D: 倒拔垂杨柳
8、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全国各族人民、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都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衷心祝福。
B: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C: 9月23日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
D: 张校长在建言献策交流会上的开场白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来许多创办一流中学的好建议。
9、

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志愿者赵小亭,在支教的苗岭大山中绽放成一朵永恒的生命之花。
B: 在红十字会的号召下,我市今年有五万多人参与了无偿献血活动。
C: 随着整个社会浮躁心态的改变,让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大众的喜爱。
D: 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中考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学习态度的好坏,是决定学习成绩优秀的因素之一。
B: 通过这次全市小提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C: 我们学校的全体师生都争先恐后地踊跃给校刊投稿。
D: 航天员举着豆沙粽子,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节日问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现代诗,回答诗后的问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 1 )诗的第一节中,诗人运用“挂图”“代数”“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意象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思念的情思,营造出一种朦胧,深远的意境。
( 2 )画线处的诗句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角度,含蓄曲折地写出了思念的焦灼感和迫切感。
( 3 )诗的最后一节采用了什么句式?全诗的诗眼又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中道而立,能者从之。”

(《孟子》)

(注)①孳孳:同“孜孜”,勤勉。②彀率:拉开弓的标准。③跃如:跃跃欲试的样子。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不使彼为可几/至霸上棘门军
B: 大匠不拙工改废绳墨/行拂乱其所
C: 君子引而不/舜于畎亩之中
D: 能者之/壁门士吏谓属车骑曰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 3 )公孙丑与孟子对道(真理)的看法有什么异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绿色的梦
陆文夫
①近些年来,梦特别多。没有美梦,没有恶梦,所有的梦几乎都既模糊,又清晰,大都十分遥远。生活好像一部漫长的纪录片,白天在录制和放映后半部,晚上却在睡梦中从头放起。
②在那记录片的开头,天空是蓝色的,大地是绿色的,一片柔和的绿色使生命得以舒展。大地的油绿是青青的麦苗,是柳树的绿叶,是还青的春草,是抽芽的芦苇……那好像是梦,我曾经躺在那铺满春草的田岸上,看那油绿的麦苗在蓝天下闪光,在微风中起浪,听那云雀在云端里唧唧地歌唱。
③麦浪,在缭绕的魂梦中经常出现这种绿色的波浪,这种波浪的翻滚能使人感到平和、安静。麦浪不是海浪,没有拍岸的惊涛,没有隆隆的响声,没有海水的咸腥,只有一种细微的沙沙声,大概是麦叶和麦叶相互碰撞。有阵阵野花的香味,却看不见花在什么地方,听得见云雀的叫声,却看不见云雀的身影,她箭似的从麦垄间直插苍穹,飞鸣欢唱一阵之后,又箭似的射入麦浪之间。
④人平躺着,眼迷蒙着,和煦的阳光像一条温暖的、无形的被,躺在这绿色的巨床上,是醒着,是睡着,是梦境还是记忆?
⑤那不是梦,那是半个世纪前的景象。家乡的田野上几乎看不见村庄,远眺村庄都是些黑压压的林带,十分整齐地排列在绿色的田野上。农民虽然不知道什么叫生态平衡,却知道林木是财富,是财富的象征。如果一个村庄上没有树,没有参天的树,而使低矮的房屋裸露在外面,行路的人就会说:“那是一个穷地方。”连叫花子都不会进那个村庄。
⑥小时候,祖母老是跟我讲一个故事,说我家屋后那棵两个孩子都抱不过来的大叶杨,当年只有孩子的手臂那么粗。那年闹春荒,缺草也缺粮,她拿着斧头去砍那棵小树,砍了两下没有舍得,情愿饿着肚子到芦苇滩里去划草叶。那棵大杨树是我们家的骄傲,是我玩乐的天梯,那树上有无数的知了,有十多个鸟窝,可以捉知了,可以掏鸟窝……
⑦我们的村庄家家都有很多树,大多种在门前小河两岸,有些柳树和桃树长大以后就斜盖在河面上,两岸的树像一条绿色的天篷,沿着村庄逶迤而上,这天篷下的小河就成了儿童的乐园。农村里没有幼儿园,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天天在这种绿色的乐园转悠,摸虾、捉鱼、采果实、掏鸟窝、放野火,说是烧过的野草明年会长得更好、更绿。
⑧每逢暮色苍茫,村庄上时不时传来尖锐、悠长、焦急、慈祥的声音,那是母亲在呼唤孩子,那拖得很长的呼唤声,能把一里路之内的孩子从绿色的天地里召回来,洗脸、吃饭,然后便进入梦乡。那梦当然也是绿色的,能使人没齿难忘。
⑨村庄除了树还有竹。我家没有竹园,这是祖父的一大憾事,可我就读的私塾却在大片竹园的旁边,那个村庄家家户户有竹园,一家一家连成片,绵延二三里。读私塾是很寂寞的,整天坐在长板凳上摇头晃脑,念书、写字,动弹不得。八九岁的顽童难以做到这一点,便找各种借口,跑到竹园里去,每次去两三个人,大家轮流,不被老师发现。其实老师也知道,只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⑩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竹园却是大自然给孩子们的恩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自己去寻找游乐的天地。最有趣的是夏天,教室里闷热,老师也热得受不了,同意学生们把课桌搬到竹园里去学习。十几个蒙童散坐在幽篁里,有的玩耍,有的和老师一起打瞌睡,有的用野藤做吊床。躺在那种悠悠荡荡的吊床上,很快便能熟睡,直到大风吹动竹叶,发出松涛、海涛似的响声,才能把你惊醒,暴风雨来了!
⑪绿色的梦又悄悄地来到枕边,带来了叶的响声,带来野花的香气,似乎还有竹涛的沙沙,还有云雀的唧唧……突然间一阵轰鸣,好像天崩地裂!一辆装着钢筋的大卡车急驰而过,把好梦惊醒,那模仿虫叫的电子钟正报早晨六点。
⑫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可在所有的颜色之中,绿色最具有生命力。

( 1 )第③段划线句描写梦中的情景,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 2 )第⑩段中,“竹园是小小蒙童的迪斯尼乐园迪斯尼乐园是大人们造好了给孩子们看,给孩子们玩的。”两个“迪斯尼乐园”内涵有什么不同?

( 3 )从文中看,“绿色的梦”有哪些深刻的含义?请简要概括分析。

( 4 ) 文章最后说“这也是一种天地,是城市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将来的梦可能是灰色的,白色的,五颜六色的,不是绿色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文学作品阅读

鳝孔

曾庆升


①久旱不雨,村子像个火炉。


②田二闷闷地吃罢晚饭,静静地吸完一袋旱烟,又往肚里灌过半壶水,并严严地给两个儿子一番嘱咐,自己才扛上锄头去田边转悠。


③夜幕拉下,田二的两个儿子奉命拿了棍棒,在自家院子矮墙边潜下身来。


④这园子是田二和谢芳家的菜地。早先没有矮栅,两家菜地间是一条窄窄的土沟。苗儿不分界地长,常有田家整地不小心损了谢家的苗,谢家占了田家的沟。于是几次脸红争执,两家积下怨来。再后来,便垒起这矮墙。现在田家园里种着冬瓜,谢家园里种着南瓜,瓜藤仍不分界地长。南瓜爬到冬瓜园,冬瓜爬向南瓜园。开始,两家都细心捡摆自家的瓜藤,不让爬过矮墙,可后来园田里工夫紧,便失去了那份细心。瓜藤长势旺,便越过墙来,在田家园里结了两个脚盆大的鲜红的南瓜。田二昨天上自家园子摘冬瓜时,有了这意外发现,便特地扒开杂草,让南瓜露着,他料定谢家发现后,会爬过来摘瓜,好趁机給谢家一个难堪。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估计谢家晚上会有“行动”,特派两个儿子看守,好痛痛快快地抓次“偷瓜贼”。


⑤再说田二出了家门,便在村中樟树下的石板上呆坐着。旱烟抽了一锅又一锅,他手里的旱烟“喇叭”,连着田里卷筒的禾叶,以及揪得疼痛的心都在一同冒烟。


⑥田二与谢芳家的稻田也紧挨着,只是田家的稻田挨着南面的山,谢家的稻田靠着北面的河。昔日两家稻田都用山塘水灌溉,可今年大旱,山塘干涸,渠道枯竭,得各自找水。谢家稻田靠河,得天独厚,可从河里抽水;田家精田挨山,只能靠老天。田二抬头望望夜空,没一丝下雨的迹象。谢芳田边抽水机“突突突”地响,白花花的河水提上岸来,滋润着谢家的禾苗,田二心里难受极了。要救活田家禾苗,必须通过谢家稻田引河水灌溉,否则将白费一年辛劳,颗粒无收!田二去找谢芳说情吧,说不定谢芳也会给他难堪。田二性子耿,宁愿饿一年肚皮也不受那个屈。他坐在樟树下的石头上抽闷烟,心里抱怨说:老天爷可是要存心惩处我呀!……直到后半夜,空气爽润了许多,田二才站起身,向着自家干裂的稻田走去。


⑦田二勾着头,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埂上,当他来到与谢家相邻的那丘稻田时,却惊奇地发现了水!汩汩的水,穿过因埂孔道,从谢芳的田里流向他的田里。水将砖头般干硬的泥土变得软软的,禾苗开始舒叶。田二庆幸谢芳粗心,没把田埂上的鳝孔堵上。他在心里高兴地喊着:流吧,流吧,给我灌上满满一丘!田二心里说着,很快又回到了橡树下的石板上----他怕撞见谢芳,说他干不光明正大的事。约摸过了个把钟头,田二再次起身偷偷地向自家的稻田走去。这次,田二更有新的发现:第一丘稻田流满水后,又是几道鳝孔穿过田埂,把水引向第二丘稻田。哪来这么多鳝孔?田二是捕鳝的好手,他用手触摸孔道,发觉不像……莫非这鳝孔…田二陷入了沉思……


⑧深夜,凉风拂过,火炉般的村子,变得凉爽起来。朦胧雾气中,园里的藤蔓也潮润鲜活起来。潜伏在园子中的田家兄弟忽然发现:一个黑影在园里晃动,正猫着腰,轻手轻脚地抱起那似脚盆的南瓜向谢家园子移动。


⑨“抓贼啊?”隐蔽着的田家兄弟忽地跃上去,举着棍棒大声叫喊着。


⑩“混蛋,连老子都不认识了?


⑪田家兄弟顿时傻了眼----他们听得很真切,答话者竟是自家老爸田二。

( 1 )梳理文章第⑥段----第⑦段田二的心理活动,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语。每空限填两个字。无法引河水灌溉,心里________------不愿求人,心里抱怨-----发现鳝孔漏水,内心________------有新的发现,陷入沉思,内心惭愧。
( 2 )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分析第④段画线文字“今晨,田二发现谢芳上园子时瞅见了这瓜”这一细节在情节上的作用。

②请分析第④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 3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并分析田二这一人物的可贵品质。
( 4 )关于这篇小说,有人说,田二是小说的主人公;也有人说,谢芳才是小说的主人公。你的看法呢?请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这段记忆温暖了我

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⑤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考生所在学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蜂过无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