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嵊州市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是 ( )
个园北大门外盐阜路的内河风光带,景色迷人。
①登上停泊在御码头的龙舟画舫
②这里还是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览线”的起点
③当年乾隆皇帝三下扬州,曾以天宁寺的西苑作为行宫
④沿河漫步西行千余米,清代八大刹之一的天宁寺就在这里
⑤可以领略“两堤花柳皆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十里瘦西湖风光

A: ②④③①⑤
B: ④②③①⑤
C: ④③②①⑤
D: ②④⑤①③
2、下面宣传语中四字短语之间衔接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点燃激情,传递梦想;凝聚爱心,支援灾区。(街头横幅)
B: 保护草坪,请勿踩踏;爱护花草,请勿采摘。(公园告示牌)
C: 反对邪教,关爱家庭;珍惜生命,崇尚科学。(社区标语牌)
D: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生津补气。(药品广告)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雅安地震中,儿子抱着88岁的老父亲排队等待救治, 之情让人感动。
(2)近来,日本针对我固有领土钓鱼岛一再挑衅,制造事端,对此,大家无不
(3)莫言在楼道昏黄的灯光下忘我写作,有人从身边经过他都
(4)人类的智慧和大自然相比实在是

A: 反哺 义愤填膺 浑然不觉 相形见绌
B: 哺育 义正辞严 浑然不觉 捉襟见肘
C: 反哺 义正辞严 混沌不知 相形见绌
D: 哺育 义愤填膺 混沌不知 捉襟见肘
4、下列画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duò) 徨(páng) 赋(yǔ) 多(rǎn)
B: 篷(ruò) 壬(xū) 眼(kuàng) 尔(chù)
C: 互(cī) 陌(xiān) 腐(shí) 粗(cāo)
D: 簌(sù) 连(qiào) 然(mù) 去(dǎn)
5、

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这里的清山绿水,这里的清新空气,会让您的身心在紧张的都市生活之余感到轻松和惬意!
B: “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展”2015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始举行,“嫦娥五号”将于2017在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发射。
C: 他八面玲珑,这是因为他懂得一张一池、相得益彰的道理。
D: 幸福,其实在路上;进一步,有一步绮丽的风景;退一步,有一步甜淡的心境。
6、对下列诗句中划线部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指祖国曾有过的漫长而黑暗的历史)
B: 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比喻没能变成现实的美好理想)
C: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比喻虚幻的空想像蛛网一样,可以被轻易抹去)
D: 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喻指祖国的前程蒸蒸日上,灿烂辉煌)
7、下列语句表述恰当的一句是( )
A: 小张我令尊对我说,明天我们一家人去郊游。
B: 亮亮你的拙见我不赞同。
C: 小明这是我的一篇拙作,你要好好惠存。
D: 丽丽,我听说家父和令尊是同窗挚友,咱俩也要做好朋友。
8、

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讲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工人家庭。十月革命后,他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在战斗中负重伤后,转业到工厂从事共青团工作。
B: 《筑路》这一章节的环境描写独具特色。写自然环境,表达作者的主观感受,营造了一个恶劣的劳动环境;写社会环境,表现时代特征,反映出苏维埃政权初创时期的艰辛。险恶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成了考验每一个革命者的试金石。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身上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格调。这些完美的精神操守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D: 保尔后来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来不灰心丧气,从来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和困难作斗争。
9、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翠fěi bǐng弃 ɡū朵 无边无yín
B: 热chén 解puō 胸jìn qiánɡ聒不舍
C: 立zhù 逗tiǎo 尺zhǐ 争yán斗艳
D: 秀离lù 狭yì 风格jiǒnɡ异
10、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 仁在/其中矣
D: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补写出空缺部分。
( 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
( 2 )停杯投箸不能食,________
( 3 )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 4 )不应有恨,________
( 5 )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
( 6 )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二帝治盗

汉武帝末年,盗贼滋起。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觉而弗捕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后小吏畏诛,虽有盗,弗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光武时,群盗处处并起,遣使者下都国,听群盗自相纠擿,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吏虽逗留回避故纵者,皆勿问,听以禽讨为效,其牧守令长坐界内有盗贼而不收捕者,及以畏懦捐城委守者,皆不以为负,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于是更相追捕,贼并解散。

此二事均为治盗,而武帝之严,不若光武之宽,其效可睹也。

(选自《容南随笔,卷十一》)

【注】①虎符,亦称兵符,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②品:规定的标准。③坐课累府:违反规定连累郡府。④浸:渐渐。⑤纠擿(tī):检举揭发。⑥逗留:停留拖延。⑦捐:放弃。⑧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有盗,弗敢发(即使)
B: 上下相为(隐满)
C: 听以禽讨为(效果)
D: 以畏懦捐城守者(委屈)
( 2 )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B: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C: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D: 上使使者/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余级于是/作“沈命法”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避文法焉。

②但取获贼多少为殿最,唯蔽匿者乃罪之。

( 4 )汉武帝和光武帝治盗的策略和效果各有何不同?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说一两句话

①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②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③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④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⑤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⑥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⑦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⑧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⑨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 1 )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

①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②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 2 )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

莫名失落→________________→心里温暖

( 3 )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4 )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拉亮了灯等你

佚名

①冬天的夜,来得早。

②电话铃响了。一个稚嫩的童音:“是田老师家吗?”“是,我就是。”我急忙应道。打电话的是我们班最调皮的男孩。“明天一早,侯婕要转学回老家。大家商量明早6点在校门口为她送行。您能参加吗?”“当然!我一定准时到达!”我不假思索。“真的!谢谢老师,再见!”一瞬间,我好像看到了电话那头甜美的喜悦。

③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几个月前,那是怎样一个班?纪律涣散、习惯恶劣、成绩落后。直到新学年开始,都无人愿接。而今天这一举动又怎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早晨6点!天哪,那是黎明前最黑的时候!这座落在山脚下犹如荒岛的小学校,天一黑,老师们都要结伴而行……我的心乱极了,再想要阻止已没有可能。我细数着钟表的滴答,总算熬过了这一夜。

④匆匆洗漱完,抓起背包便冲出家门。冰冷的黑土、呼啸的寒风吞并着深沉的夜色扑面而来。踩过煤渣垫起的小路,穿过仍在沉睡中的矮房,我一口气爬上了陡坡。

⑤几声清脆的童声离我越来越近。“老师!您在等我们?”一个女孩惊喜地发现了我。几个同学如欢奔的羔羊朝我跑来。我张开双臂想要将他们全部拥在怀里,告诉他们我有多么的担心。

⑥校园里一片漆黑,只有传达室透出一点亮光。我和孩子们急步跑向校门,叫醒了值班的师傅,我来不及过多地解释,只有点点头表示歉意。没有约定,我和孩子们一同在黑暗中开始寻找所有的照明开关。当一个个并不明亮的灯泡被拉亮时,我们都长长地舒了口气。我问他们:“是害怕吗?”一个男孩告诉我:“不是!早开灯,所有在坡下和山上的同学就看到了教室的亮光,他们就不会害怕了。”望着这些天真无邪的面孔,我眼中泪水涌动。“好了,孩子们,呆在教室,我去接其他同学。”

⑦站在土坡上,冷风撩拨着我的头发,冷极了!我心里一遍遍在呼喊:“孩子们,快让我看到你们!”远处,山坡上传来一群孩子的说话声。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了。“快看!教室灯亮了!”“快点儿,咱们迟到了!”几个孩子挥舞着双臂向学校飞奔而来,大大的书包在他们身后一颤一颤。黑暗中闪烁着点点微弱的白亮,那是孩子们精心赶制了一夜的贺卡。

⑧“老师,已经到了55人,还有5个同学没来。”不知何时,我身后已站着一大群孩子。“那好,我们一起来等!”幽深的小土坡下疾跑来一个黑影,跳跃的两条麻花辫在夜里格外醒目。“是侯婕!”几乎是不约而同的欢呼。侯婕飞奔着扑进我怀里说:“老师,我妈妈病了,我必须回老家读书。”我紧紧地抱着她,什么也说不出。

⑨天空吞没了最后一颗星星。晨曦里,校门口站齐了我的60个孩子。我们注视着彼此冻红的鼻尖和脸蛋儿,在喷吐出的每一口雾气中会意地笑了。那笑容比初升的太阳还要美丽。

⑩忽然,我想起泰戈尔的一句名言:“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⑪是的。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 (有删改)

( 1 )从文题“拉亮了灯等你”中,你了解到有关文本的哪两项内容?
( 2 )依据地点的转换,本故事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约定送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3 )文中画线句“整整一夜,我心潮起伏,难以释怀”,我“难以释怀”的原因是什么?
( 4 )作者引用泰戈尔“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形成了美丽的鹅卵石”这句话,揭示了什么内涵?
( 5 )本文在写法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试就某一点作具体分析。
( 6 )本文结尾说“虽然在冬季,我却收获了”,“我”收获了什么?假如你是即将告别老师和同学的侯婕,你想对老师说点什么?对同学又想说点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印度新德里的一条穷人街上,穷人街的孩子没有钱,不能进学校读书,整天在街上游逛。试验者为了探明穷人孩子是否有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便在墙上开了一个小洞,洞的大小正好能嵌进一台电脑,洞的高度和孩子的身高差不多。孩子只要触摸,就可以上网,但必须用英文。这一装置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新奇感,大家围拢在一起讨论起来,有的还动起了手。一个星期过去了,有少数几个人触摸到了门道。两个星期过去了,不少孩子初步学会了用英文上网。三个星期过去了,穷人街上的孩子,你帮我,我帮你,几乎都会用英文上网了。

请你从上述材料中,提取观点,结合自身体验,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ー瘢〃舂呿舂ㄡ囬”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