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是一个愉快爱笑的人,他谈话举止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很有才智又吃苦耐劳。 B: 《小王子》中的主人公小王子离开他的星球是因为那朵玫瑰娇气而又脆弱,最后他来到地球,遇到了一只狐狸,明白了爱意味着责任、慈悲,有了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 C: 阅读李鸣生的《飞向太空港》,你会因西昌卫星发射场那标志着现代文明的70多米高的“通天塔”而震慑,又会为发射场四周刀耕火种般的劳作方式所困惑,更会被那些为了“亚洲一号”的成功发射作出贡献乃至牺牲的人所感动。 D: 《长征》一书中,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先后经历了飞渡金沙江、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挺进陕北的历史阶段,最后实现三军会师。 |
2、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 ) A: 怪诞 深宵 蚱蜢 目不窥园B: 斑斓 泛滥 薪金 心不在焉 C: 选聘 懊悔 署名 一泄万丈 D: 揩油 嗥鸣 默契 九曲连环 |
3、 | 下列情境中,巴特尔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景)巴特尔和孟德约好周末一同去科技馆参观。巴特尔去孟德家找他,孟德的奶奶开了门。 A: 我要找一下孟德,我和他去科技馆参观。B: 您是谁啊?孟德在家吗?我找他有事。 C: 您好!是奶奶吧?我是巴特尔,我和孟德约好去科技馆参观,他在家吗? D: 您好!我想找孟德去科技馆,他在家吗? |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壶口瀑布”“大雁归来”“安塞腰鼓”“驿路梨花”四个短语的类型相同。 B: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C: 莫泊桑,英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亚元,第二至十名称解元。 |
5、 | 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浔阳楼吟反诗、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等故事都与宋公明有关。 B: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这里的“阿妈”指的是鲁迅的妈妈。 C: 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 祥子“抱着火,烤了一阵,还哆嗦得像风雨中的叶子”,写出了卑微的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的艰辛。 |
6、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竟相开放 囫囵吞枣 惹人饥笑 饱经风霜B: 和蔼可亲 踱来踱去 行色勿勿 自作自受 C: 兴高彩烈 一反常态 狂风怒号 可见一班 D: 废寝忘食 蹒跚学步 流连忘返 牙牙学语 |
7、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斡旋 撺掇 延宕 潜滋暗长 B: 贫瘠 拮锯 侪辈 集思广义 C: 阔绰 慕集 煽情 沁人心脾 D: 意蕴 虬枝 褴偻 厚德载物 |
8、 | 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他说起话来唠唠叨叨 , 使人讨厌。 B: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 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 C: 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D: 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揭示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华山的深处人迹罕至 , 到处弥漫着缥缈的雾气,或许这里还隐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B: 一夜过去,看到眼前被暴雨冲垮的桥梁,大家都面面相觑 , 不知如何是好。 C: 《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让每一个接触它的同学手不释卷。 D: 会议现场万籁俱寂 , 正在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10、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瞰望(kàn) 笃信(dǔ) 度德量力(duá)B: 招徕(lái) 殷(yīn)红 锲而不舍(qiè) C: 熟谙(ān) 毗邻(pí) 泰然处之(chù) D: 伫立(chù) 窗扉(fēi) 心无旁骛(wù) |
古诗阅读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元中丞①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②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③背岭寒吹角,独戍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释】①此诗作于刘长卿被贬,途径汉水时。夏口,今湖北武昌。鹦鹉洲,在今武汉西南长江中。元中丞,刘长卿的友人,被贬至岳阳。②楚客:作者自指。③孤城:指汉阳城。 ( 1 )诗歌第二联分写两地景物,融情于景。试作赏析。( 2 )尾联用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祜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①元祜: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 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 ①东坡甚称赏之:________ ②山谷日:“何故?”:________ ③但未见怀素真迹尔:________ ④因借之以归:________ ( 2 )下列各句中和“因借之以归”一句中“以”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A: 以其境过清B: 何以也 C: 卷石底以出 D: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 3 )划分句子的停顿(两处) 故 山 谷 尝 自 谓 得 草 书 于 涪 陵 ( 4 )翻译句子:①始信穆父之言不诬。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 5 )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其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 |
桃花源在哪里?
梁衡
①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游记名篇,也造就了许多的山水品牌,成了今天旅游的新卖点。但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虚构的桃花源却盖过了所有的真山水,弄得国内只要稍微有一点姿色的风景,就去打桃花源的牌子,硬贴软靠,甚至争风吃醋,莫辩真伪。北至山西、河北,南到广西、台湾,处处自诩桃花源,人人争当武陵。只我亲身游历过的“桃花源”就不下几十处,遍布大半个中国。陶渊明用什么魔法将这桃花源的基因遍洒中华大地,遗传千年,繁衍不息?
②我见到的第一个桃花源是在福建武夷山区。从福州出发北上,过永安县,车停在路边,有指挥牌:桃花源。我说着柏油马路一条,石山一座,怎么是桃花源?主人说不急,先请下车。行几百米,果见一河,溯流而上,渐行渐深,林木葱茏,繁花似锦,两山夹岸,绿峰荡漾,胸爽如洗。而半山腰庙宇民房,红墙绿瓦,飘于树梢之上,疑是仙境。折而右行,半壁之上突现一岩缝,竟容一人,曰“一线天”。我从缝中望去,山那边蓝天白云,往来如鹤。因为要赶路,我们不能如武陵人“舍船,从口入”了,但我相信穿过一线天,那边定有一个桃花源。【批注任务一:本文大量使用了“四字短句”,以划线句为例,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得作用。】
③再沿路北上就是著名的武夷山。山之有名,因二:一是通体暗红,山崖如血,属典型的丹霞地貌;二是环山有溪水绕过,作九折之状,即著名的“武夷九曲”。想不到在这景区深处却还另藏着一个小“桃花源”。当游人气喘吁吁地翻过名为“天游”的石山顶,自天而降,或溯流而上,游完九曲,弃筏登岸时,身已累极,心乏神疲,忽眼前一亮,见一竹篱小墙。穿过篱笆小门,地敞为坪,青草如茵,草坪尽处一泓碧水如镜,整座红色的山崖倒映其中,绿树四合,凉风拂衣,汗热顿消。正是陶诗“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的意境。这时席地而坐,仰望“天游”之顶,见人小如蚁,缘壁而行;俯视池水之中,蓝天白云,悠然自得。草坪上散摆着些茶桌,武夷山的“大红袍”茶海内知名。你在这里尽可细品杯中乾坤,把玩手中岁月。那天我正低头品茗,忽听有人呼唤,隔数桌之外走过一人,原来是十多年未见的一位南海边的朋友,不期在此相遇。我们相抱而呼,以茶代酒,痛饮一番。我一面感叹世界之小,又更觉着桃花源之妙,它真是一个可暗通今昔的时光隧道。【批注任务二:文章用词精炼却内涵丰富,请赏析划线句“把玩”一词的妙处。】
④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武夷山里不知过往了多少名人。朱熹就是从这里走出去开创了他的哲学流派,我怀疑他“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就是取自这个意境。明代大将军戚继光在南方抗倭之后又被调到北方修长城,曾路过此地,在这里照影洗尘,竟激动得不想离去。他赋诗道:“一剑横空星斗寒,甫随平虏复征蛮。他年觅得封侯印,愿与君王换此山。”而陆游、辛弃疾在不得志之时,甚至还在这里任过守山的官职。朱、戚、陆、辛都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人物。他们在绚烂过后更想要一个平淡,要做陶渊明,做一个桃花源中人。辛词写道:“今宵依旧醉中行。试寻残菊处,中路候渊明。”
⑤如果你抚摸陶渊明之后的历史画卷,就会听到无数伟人、名人、与他的共鸣,而这些人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群山高峰啊。于是我们就会发现一股从遥远的桃花源深处发出的雷鸣,在历史的大峡谷中,滚滚回响,隐隐不绝。
(节选自梁衡《心中的桃花源》,有删改)
( 1 )请仔细分析文章第②③自然段的游踪,结合下图,判断作者先后游览了哪些区域。(请填大写字母)
________区→________区→________区
( 2 )结合文中划线句,完成两个随文批注任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各题。
成功的秘诀
①古往今来,成功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采撷成功的花朵,是芸芸众生共同的追求。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呢?有人认为,成功要有鸿鹄之志;有人认为,成功要得到命运的垂青……其实,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②自信是对前途充满必胜的信念。坚信“有志者,事竟成”的项羽,做出了破釜沉舟的壮举,孤军突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创下“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军事神话。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李白,仕途失意后,用全部才情打造了一个浪漫瑰丽的诗歌世界,流芳百世,光耀千秋。坚信不走寻常路才有光明前途的李娜,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职业化的道路,一路走来,先后在法网和澳网封后,彻底打破了欧美选手对四大满贯赛事的统治局面,成为亚洲网坛一姐。坚信付出终有回报的阿宝、“大衣哥”、“草帽姐”勇敢地登上了央视舞台,借助星光大道这一平台,成为家喻户晓的草根明星。必胜的信念为人插上了飞向成功之巅的翅膀。
③自信是对目标执着的追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当一个人执着于一个目标,并脚踏实地不懈奋斗,他一定会收获辉煌的成功,至少会书写一段无悔的人生。正如居里夫人曾对友人所说的那样,“我们必须要有恒心……无论代价有多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为了改变新中国的贫油面貌,李四光风餐露宿,披荆斩棘,足踏千山,脚涉万水,风尘苦旅30载,相继发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多处油田,并成功预见了今天正在开发的新疆大油田,成为共和国杰出的地质学家。为了解决亿万生命的吃饭问题,袁隆平废寝忘食、潜心钻研,以稻田为家园,视秧苗为亲人,白首不坠青云之志,浮华难动济世之心,为中国和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无私奉献,为他人雪中送炭。在他的感召下,雷锋精神在大江南北薪尽火传,而他也成了人们心中一座巍然的丰碑。所以,若想成功就得坚韧执着,就要忠于自己的梦想。
④历史上无数成功的事例和经验证明了自信之于成功的重要,然而,盲目的自信是自负,要不得。前秦苻坚,过于自信,刚愎自用,导致80万大军在淝水之战中惨败,他自己也身中流箭,仓皇逃回北方。骄傲自满,毫无自知之明,怎能不吞下失败的苦果?真正的自信,应当建立在对自己、对他人、对时势清醒认识的基础之上。
⑤青年朋友,愿你选定目标,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地去奋斗,早日踏上成功之路。
(原文有改动)
( 1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2 )选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3 )请为选文第②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4 )简要分析选文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5 )选文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的三间三厅之房。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就安排他在城南面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刘禹锡看轻名利,毫无怨言,还随意写下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策知县知道后很恼火,马上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撰写一联“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策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在悲愤之中,他一气呵成,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