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玲玲用的不干净的、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又发炎了。B: 中国人民正在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C: 记者探访多家药店发现,部分药品价格上调,绝大多数药品价格保持稳定。 D: 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2、 |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事:行业 长亲:长辈 浑家:妻子 盘费:盘算费用 B: 舍与:赏给 腆着:挺着 把与:拿给 火候:做饭的火力 C: 道是:以为是 拙病:笨拙的病 尖酸:说话尖刻 二汉:伙伴 D: 叙功:评动 兀自:只管 小心:顾虑 先年:先前 |
3、 |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缥缈 蜷伏 气概 不求胜解 B: 徘徊 贮蓄 邮戳 人声鼎沸 C: 眩耀 收敛 滑稽 杞人忧天 D: 禁锢 消耗 虐待 大相经庭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鸦雀无声 宽洪大量 大庭广众 断章取义 磐石B: 妇孺皆知 无动于衷 顾明思义 鸡犬不宁 真谛 C: 离合悲欢 穷愁潦倒 黎民百姓 粗制烂造 啜泣 D: 进退维谷 因地制宜 左右逢源 断壁残垣 扶掖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归来》热播后,观众对巩俐、陈道明两位演员栩栩如生的表演赞不绝口B: 这一摞书,是我的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 C: 凡尔赛宫和富盖府第在构造和风格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D: 许多叱咤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在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老画家入木三分的水墨画,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在秋季田径运动800米比赛中,王华鹤立鸡群 , 成绩一路遥遥领先。 C: 经过李梅的认真修改,这篇习作立意深刻、语言流畅,可谓妙手偶得。 D: 见了校长,你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如今我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 |
7、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拽(zhuài) 怏怏(yàng) 吞噬(wū) B: 羸弱(yīng) 告罄(qìng) 虞(yǘ) C: 斫痕(zhuó) 泅渡(qiú) 砭骨(biān) D: 阴霾(lí) 余暇(xiá) 崔巍(wēi) |
8、 |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的字形和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恪尽职守,无私奉献。/慷慨(kǎi)激昂,勇往直前。(摘自“国旗下讲话”)B: 锲而不舍,风雨兼程!/爱栖(xī)心头,情满人间。(摘自“毕业赠言”) C: 成绩下滑,忧心冲冲。/高楼大厦,鳞次栉(jié)比。(摘自学生作文) D: 与众不同,别俱一格。/一马当先,独领风骚(shāo)。(摘自户外广告) |
9、 | 下面词语中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雍正(yōnɡ) 殿檐(yán) 琉璃瓦(líu)B: 矗立(zhù) 击磬(qìnɡ) 中轴线(zhóu) C: 蟠龙(pán) 鎏金(liú) 乾清宫(qián) D: 湛蓝(shèn) 檀香(tán) 金銮殿(luán) |
10、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B: 由于他工作十分勤奋,乐于助人,至今仍是我们系优秀的班干部。 C: 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D: 做事要有计划,既要有长远计划又要有短期计划,分清轻重缓急,做起事来就会有条不紊。 |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列各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③曩:以往,过去,从前。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昔有二翁________ ②是山余亦未登________ ③二人对酌________ ④乙翁欲扶之________ ⑤越钱塘________ ⑥自日出至薄暮________ ( 2 )先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再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意思。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 3 )谈谈《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各题。
大印象
刘建超
①老街把给人画像的营生称作印象。
②老街,能把画像这门手艺做得精绝的是八角楼下的大印象。遇到个急事,有人会拿着照片,找到大印象的店里,说给印象一张。大印象便按照顾客的要求,把照片上的人像放大绘到纸版上,装裱好,保证和照片上的人物表情一模一样。
③去老街找大印象,老街人都会告诉你,大印象啊,好找。去八角楼,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④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大石桥段家老爷子意外去世,家人没有找到老人遗照,便找到大印象,央求去家里给老爷子画像。做印象生意的,极少上门给人画像,用照片印象,可借技术工具帮助,登门画像却全凭手上功夫,况且给故去的人画像,是晦气生意。但大印象二话没说,收拾起家什就到了段家。大印象对躺在棺木中的段老爷子鞠了三个躬,支起画板开始下笔。正是三伏天,屋内闷热,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大印象连续八个小时不吃不喝,在灵棚搭建起前,画完了肖像。大印象谢绝了段家的优厚酬金,说能给老爷子画像也是有缘啊,算我送了老爷子一程。
⑤老街有个环卫工人,大家都称他韦老头。他每天推着架子车,沿街清理垃圾。韦老头闲时,爱坐在大印象店前,吸着烟,看大印象画像,拉扯些家长里短。韦老头吧嗒吧嗒地吐着烟雾,也不管埋头做着活计的大印象听没听,自己只管说。说他和老婆的恩恩怨怨,说因为他没有照顾好妮子,十二岁的妮子溺水死了,老婆子也离家走了。我那妮子啊,长得可带劲了,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笑起来,俩酒窝,学习好着哩。都怨我,都怨我啊。韦老头过足了烟瘾,也叨叨够了,拿起扫把仔细地将店铺前清理干净,推着车子走了。韦老头退休那天早晨,去找大印象道别,大印象的店铺没开门,门上挂着一幅女孩的画像,瓜子脸,大眼睛,双眼皮,长睫毛,俩酒窝,天啊,这是我妮子,是我妮子啊。韦老头把画像搂在怀里,老泪如珠,对着大印象的店铺拜了又拜。
⑥生意清闲的时候,大印象端着一杯茶,眯缝着一双小眼看来来往往的行人。有人说大印象的本事是过目不忘。曾经有人打赌,带着四个男女在大印象眼前过了一趟,让他把这四个男女画下来。他眯缝着眼,一杯茶的工夫,画像就出来了。四个男女瞪着惊讶的眼睛,各自拿着画像离去。
⑦那年冬天,流窜盗窃团伙到了老街一带,警察通知商家注意防范。没几天,老街的一家珠宝店失窃。警察走访时,大印象拿出了几张画像,说这几个人在老街转悠几天了。警察按图索骥,果然抓获了三名盗窃嫌疑人,只是让团伙的头子逃脱了。老街人把大印象画像擒贼的事都传神乎了。原想这件事情就算过去了,没曾想,春节前夕,逃跑的盗窃团伙头子竟然又潜回了老街。节前商家生意旺,店铺关门也晚。天擦黑,大印象起身去关门,一个黑衣人裹着寒气闯入店里,反手扣上门。大印象正疑惑,一把冰冷的匕首抵住他的咽喉。大印象即刻明白了怎么回事,平静地坐到椅子上。黑衣人匕首向上一划,大印象两眼模糊。
⑧翌日,正在饭馆里喝酒的黑衣人,被警察逮个正着。黑衣人挣扎着又哭又嚷,说警察冤枉人。被带到派出所后,黑衣人忽然安静了,他看到案桌上一张用血绘出来的画像,画像上的人分明就是自己啊。黑衣人瘫倒在案桌前。
⑨大印象眼睛致伤,不能再给人画像了。
⑩老街人提起大印象还是那句话:大印象啊,宽脸,短眉,眼睛不大,特有精神。
(选自《广西文学》,有删改)
( 1 )浏览全文,依次概括有关大印象的四件事。( 2 )体会第④节画线句“大印象不只是活儿做得好,为人也正直实诚”在结构上的作用。( 3 )本文第⑤节用较多笔墨写韦老头是否合适?请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4 )请将本文第③节和第⑩节对大印象的两处外貌描写与下面对于勒的两处外貌描写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描写内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①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②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 5 )大印象把画像手艺做得精绝,南通人传承悠久的民间工艺,把蓝印花布、板鹞风筝等做到极致,南通仿真绣更是五度成为国礼。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回忆我的母亲
贾平凹
①人活着的时候,只是事情多,不计较白天和黑夜,人一旦死了,日子就堆起来;算一算,再有二十天,我妈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以前我每打喷嚏,总要说一句:这是谁想我呀?我妈爱说笑,就接茬说:谁想哩,妈想哩!这三年里,我的喷嚏尤其多,往往错过吃饭时间,熬夜太久,就要打喷嚏,喷嚏一打,便想到我妈了,认定是我妈还在牵挂我哩。我常在写作时,突然能听到我妈在叫我,叫得很真切,一听到叫声我便习惯地朝右边扭过头去。从前我妈坐在右边那个房间的床头上,我一伏案写作,她就不再走动,也不出声,却要一眼一眼看着我,看的时间久了,她要叫我一声,然后说:世上的字你能写完吗,出去转转么。现在,每听到我妈叫我,我就放下笔走进那个房间,心想我妈从棣花来西安了?当然房间里什么也没有,却要立上半天,自言自语:我妈是来了又出门去街上给我买我爱吃的青辣子和萝卜了,或许,她在逗我,故意藏到挂在墙上的她那张照片里,我便给照片前的香炉里上香,要说上一句:“我不累。”
③我妈是一位普通的妇女,缠过脚,没有文化,户籍还在乡下,但我妈对于我是那样的重要。已经很长时间了,虽然再不为她的病而提心吊胆了,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
④在西安的家里,我妈住过的那个房间,我没有动一件家具,一切摆设还原模原样,而我再没有看见过我妈的身影,我一次又一次难受着给自己说,我妈没有死,她是住回乡下老家了。今年的夏天太湿太热,每晚湿热得醒来,恍惚里还想着该给我妈的房间换个新空调了,待清醒过来,又宽慰着我妈在乡下的新住处里,应该是清凉的吧。
⑤三周年的忌日一天天临近,乡下的风俗是要办一场仪式的,我准备着香烛花果,回一趟棣花了。但一回棣花,就要去坟上,现实告诉着我妈是死了,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摘自《读者》)
( 1 )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2 )本文回忆母亲,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选取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请概括一下作者写了母亲生前的哪几件小事。(至少写出三件)( 3 )“可我出远门,再没有人啰啰嗦嗦地叮咛着这样叮咛着那样,我有了好吃的好喝的,也不知道该送给谁去”一句中“啰啰嗦嗦”有什么表达效果?( 4 )第④段中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旨。( 6 )“尽孝应趁早”,这句话常常被人提起。作者在结尾说“我在地上,她在地下,阴阳两隔,母子再也难以相见,顿时热泪肆流,长声哭泣啊”,那么,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应如何尽孝呢?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作文: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的枯树又开花……”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响大江南北,它告诉我们不要错过时间。一路行来,生命中不应错过的还有很多人、事、景、情……
请以“不应错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