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浙江省慈溪育才中学高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成( ní ) 目( xuàn ) 小( qì) 盘卧龙( qióu )
B: 责( hē) 洗(zuó) 运( è ) 溅( bìng )
C: 立( zhù) 黄( yùn ) 发( jì) 心( chán )
D: 泣( chuò) 清( dèng ) 冉( rǎn ) 污( zhān )
2、

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骄阳 驻足 漫延 重峦叠嶂
B: 斑斓 竹篾 鉴赏 自出新裁
C: 萧索 漠然 鼎盛 月白风清
D: 慢步 悖论 摇曳 司空见惯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督战 拨款 催枯拉朽
B: 仲裁 由衷 眼花缭乱
C: 潇洒 浩翰 无怨无悔
D: 桅竿 默契 梦想成真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许多孩子的精英之路,也许仅缘起于一个微不足道的梦想。
B: 由于采制工艺精湛独到,制出的茶质地优良,冲泡后汤色翠绿,饮后齿颊留芳,令人心旷神怡
C: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跆拳道,上英语兴趣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
D: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 , 不必转弯抹角。
5、下列汉语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年。这40年中,国家在党的领导和全体人民的努力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时光”“变化”依次是名词、动词。
B: “学如逆水行舟,不退。”中加下划线的“进”和“退”是一对反义词。
C: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这个句子加下划线的“高尚”和“纯粹”分别是褒义词和贬义词。
D: “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6、

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
几天的阳光在树的枝条上撒下的一抹嫩绿,,确实需要一次洗礼。干裂的大地和树根也早已期待着雨。雨却迟疑着。我怀想故乡的雷声和雨声。那隆隆的有力的搏击, ,仿佛春之芽就从冻土里震动,惊醒,而怒茁出来。细草样柔软的雨声又以温存之手抚摩它,使簇生油绿的枝叶开出红色的花。现在,雨却迟疑着。

A: 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B: 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传出山谷
C: ①把万物照得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D: ①被尘土掩埋得有些憔悴了②从山谷返响到山谷
7、对下面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开通建成,必将为粤港澳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供新机遇。 将“开通”与“建成”互换位置。
B: 既然你能够认真读完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那么,你一生都将受益无穷。 将“既然”改成“如果”。
C: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律知识,预防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将“开展”改成“宣讲”。
D: 阅读经典作品是一种很好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 将“弘扬”和“传承”互换位置。
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耊”指八九十岁。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 《陶庵梦忆》的作者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张岱。该书所记大多是作者亲身经历的杂事,将种种世相展现在人们面前。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寄景抒情,托物言志。如:范仲淹《岳阳楼记》。
9、下列选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优(yǎ) 过(lüè) 首(qiáo)
B: 息(píng) 收(liǎn) 似(kù)
C: 煌(dūn) 直(bēng) 乱(liáo)
D: 然(qiǎo) 高(cháo) (fèi)腾
10、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望/逐/褓/聒不舍 颜悦色/ 曲高
B: 密/悍∕肥 美/陟罚臧断壁∕古不变
C: 机咒∕嚼 烧/弄巧成 不及防/鞠躬尽
D: 落/吸 分祷 对/脍人口 光养晦∕滔不绝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答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陈康肃公尧咨射________

②久而不________

取一葫芦于地________ ________

④以钱其口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 3 )谈谈你对“康肃笑而遣之”一句中的“笑”字的理解。

( 4 )作者详写卖油翁“酌油”情节的原因是什么?

( 5 )“公亦以此自矜”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6 )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自碑亭再往北,地势陡然高峻,由此上至祭堂前平台,全部砌以宽大的石阶。石阶以小平台划分为8段,每段30余步至50余步不等,共290级。石阶尽处,就是宽135米、深30米的大平台,中央则矗立着陵园的主体建筑——祭殿。平台是全陵的制高点,与入口处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过70米,这里视野辽阔,气象万千,既便近观,又宜远眺。当阳光灿烂时,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蛇,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错,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大自然都在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 1 )文中用了很多数字来介绍建筑物,你能说说这些数字的作用吗?

( 2 )本段文字重点说明的是________。

( 3 )对本段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本段主要介绍了站在中山陵的平台上所看到的美丽景色。
B: 本段综合运用了描写和说明的表达方式。
C: 本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和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D: 本段的主要参观顺序是由北往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怒 绿

刘心武

那绿令我震惊。

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近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那绿令我景仰。

(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自主阅读》)

( 1 )本文在叙事顺序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你指出这一特点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
( 2 )本文充满美感和诗意,其中有国槐的生命之美、作者的人性之美和哲思之美。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说说你对这些“美”的理解。
( 3 )有同学在研读本文第五段时,查阅到下面的资料后,认为丰子恺漫画中“春来怒抽条”的“怒”比刘心武“怒绿”的“怒”有更丰富的内涵。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资料一:

“怒”有以下几个意项和用法:①生气;气愤。②形容气势很盛,不可遏止。③表示声响巨大,如“怒号”。④奋起;奋发,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谴责,如“怒言”。

资料二:

1938年3月丰子恺带着家人到达武汉,在目睹家园故国种种磨难之后,丰子恺在武汉到处奔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有一天他在武昌乡下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枝繁叶茂的大树,随后他触景生情,联想到: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于是,他以这棵大树为题材画了一幅漫画,并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选自丰子恺《大树画册》)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在下面给定的两个作文题中选作一题

1、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作文。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让多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

请以围绕“珍惜”这个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2、请以《小学的那些事儿》为题作文。

要求:①根据材料,提炼立意,自拟题目,选用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有感情地表达主旨;

②文章字数在800字左右,若写成诗歌,则应不少于20行;

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灬花凋丶为谁祭”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