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路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消息通常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
A: 标题 导语 主体
B: 标题 主体 背景
C: 导语 主体 结语
D: 标题 主体 结语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夜幕降临了,我的脑海中还浮现着那醉人的黄昏,那美丽的令人心驰神往的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不能自拔。
B: 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详解了南国、北国之秋各自的神韵,用大量溢美之词深情地表达了对北国之秋的喜爱。
C: 麦当劳近日宣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的战略合作已顺利完成交割并获得中国相关监管机构的批准。
D: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呕吐、腹泻、脱水和高烧,重症和延误治疗可致死亡。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______苦难的人______”老者缓缓地说______ “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______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4、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蓄zhù 痍chuāng 蝉tuì 为一谈hǔn
B: 首qí 默jiān 野guǎng 轻怕重niān
C: 恣笑shěn 狡xiá 聒不舍qiǎng
D: 哑yīn 窥sì 脑suǐ 妇皆知rú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次文学交流会,让同学们获益匪浅,知道了要写好作文就要观察生活。
B: 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C: 我市被评为十大“最宜人居”城市,这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 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乡亲那熟悉憨厚的笑容和那亲切爽朗的笑声。
6、下列课外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以神或人为主的寓言,少部分是以动物为主的寓言,书中不少内容是赞美当时社会现实的,更多的篇章表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
B: 林冲是《水浒》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安分守己,但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为遭到高太尉陷害,被一步步逼上梁山。
C: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终也没能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买的车安葬虎妞时卖掉了。
D: 孙悟空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做过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7、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的《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记叙了他童年的生活和求学的历程,追述那些难以忘怀的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思念之情,同时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讽刺。
B: 《五猖会》写“我”儿时被逼背书的事,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C: 藤野先生是鲁迅难忘的恩师,名篇《藤野先生》收录在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
D: 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而又无知的知识分子。
8、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使用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横眉冷对千夫指”,鲁迅先生的一些杂文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
B: 王老师性情温和,待人一贯和颜悦色 , 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向她请教。
C: 字是作文之颜值。2020高考,语文146分的湖北学霸唐楚玥,不仅文采出众,书写也是一丝不苟 , 老师称之为“神仙书写”。
D: 春节去外地旅游,我们在飞机上俯瞰着祖国的沧海桑田 , 不由得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缈茫 视察 遵循 疲惫不堪
B: 摧残 盲从 懦夫 一意孤行
C: 诓骗 冒然 繁殖 附庸风雅
D: 麻醉 墨守 灌溉 走头无路
10、下列诗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译:我国的北方(的冬天),方圆一千里的大地被坚冰封冻,雪花在万里平原的上空飞舞。
B: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译:遥望长城内外,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C: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译:宽广的河流的上上下下,顿时失去了波涛。
D: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译:群山上舞着一条条银蛇,许多白象在高原上奔跑。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
金陵驿二首(其一)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本诗写于1279年,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今南京)此时南宋已亡,金陵已被攻破四年。②草合:草已长满。③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④别却:离开。

( 1 )本诗中寄托诗人殉国之志的一个意象是

A: 孤云
B: 芦花
C: 燕子
D: 啼鹃
( 2 )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皇宫长满野草,夕阳渐渐西下,暗示了南宋王朝大势已去,也营造出一种荒凉破败的氛围。
B: 山河依旧,可是城郭里的人民已非大宋子民,颔联暗含了诗人对人们不奋起抗元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C: 颈联采用拟人的修辞,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背负着国仇家恨的诗人头发花白、无家可归的悲惨遭遇。
D: 全诗抒发了诗人深沉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柔婉含蓄但又淋漓尽致,外柔内刚,沉挚悲壮。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拿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邹忌齐王纳谏________

视之,自以为不如________

③臣知不如徐公美________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________

( 2 )下面各组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所谓战胜朝廷 能谤讥市朝
B: 暮寝而思妾畏臣
C: 窥镜自视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D: 皆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书假余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4 )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邹忌从与徐公比美受蒙蔽的遭遇中敏锐地感觉到齐王受蒙蔽的程度比自己更深。
B: 齐王接受了邹忌的劝谏,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数月之后,前来进谏的人使朝廷门庭若市。
C: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询问他与城北徐公谁更美,三人都认为他比徐公美,但措辞上有细微的差别,由此体现出三人与他有亲疏远近之别。
D: 邹忌将治国安邦的道理寓于日常生活琐事中,有着高超的进谏艺术;同时,齐王也有勇于纳谏的胆识和气度。二人共同促成了齐国内政修明、不用兵就战胜敌国的局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现代文阅读

国家大剧院
坐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侧的国家大剧院,中心建筑为独特的壳体造型,被人工湖围绕着,远远看去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
从大剧院北口进入,首先经过的是长达80米的水下廊道,两侧设有展览区。廊道顶部玻璃天花板上就是人工湖,湖水波光粼粼,层层涟漪投影在地板和墙壁上,与墙上疏密有致的气泡形装饰相映成趣,让徜徉其中的人们仿佛步入一个亦真亦幻的“未来水世界”。
穿过水下廊道,就走进了橄榄厅。橄榄厅因其空间形状酷似一枚橄榄而得名。大厅两扇大门凝重典雅,其上各有180个椭圆形凸起,是中国古老门钉的变形演化,实现了中国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巧妙嫁接与完美融合。
大剧院内公共大厅的开阔空间目前堪称全球剧场之最。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穹顶由名贵稀有的巴西红木拼装而成,明朗大气的深红色调暗合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大厅地面名为“锦绣大地”,共划分为22块不同区域,铺设石材均出自国内,其中很多都为稀有品种,如产自河南的“绿金花”已是绝版石材。
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的金色为主色调。(A)歌剧院主要供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使用,席位数2398个。舞台设施具备推、移、升、降、转功能,可迅速地切换布景;主舞台有6个升降台,可整体升降又可分别单独升降,可设置全国唯一的倾斜芭蕾舞台板;吊杆、吊机数量之多居于全国首位,并拥有世界领先的车台互换技术;灯光反应快,可以在几秒钟内变换造型。歌剧院还在墙面上安装了可透声的弧形金属网,而金属网后面的墙是多边形,视觉的弧形加上听觉空间的多边形,做到了建筑声学和剧场美学的完美结合,使得混响时间达到了1.6秒的极佳效果。
音乐厅洁白肃穆,共有席位2019个,用于演奏大型交响乐和民族乐。音乐厅拥有国内最大的管风琴,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抽象浮雕天花板极具现代美感,同时,也更有利于声音的扩散。(B)MLS数字扩散墙,犹如站立起来的钢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按照数论精确计算得出的。反声板状如龟背。无处不在演绎其宁静、清新而高雅的色调风格。
戏剧场以上演戏曲、话剧等为主,共有观众席1035个。具有浓郁民族色彩的丝布墙面烘托出亲切、热烈而传统的氛围。戏剧场主舞台设置的“鼓筒式”转台,具有世界顶级水准,可以达到边升降边旋转的出色舞台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 1 )通读全文,说说本文围绕“国家大剧院”依次介绍了哪些组成部分,完成下列填空,并总结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________ ---橄榄厅---________ ---________ ---音乐厅---________
由此可知本文主体部分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

( 2 )文中有A、B两处划线的句子,请你任选一处试分析其说明方法及作用。

( 3 )第三段中的“大厅拥有国内跨度最大的穹顶,可以将整个工人体育馆笼罩其中。”一句中划线的“国内”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 4 )阅读下面几则链接材料,结合本文相关内容,说说你的发现或感想。
【链接一】苏州庭院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尤其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 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贝聿铭)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迹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 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选自余玮《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链接二】(中山陵)采取了中西合璧的手法和技术,特别是汲取了我国古 代建筑中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介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很好地表现了陵园的庄严气氛和孙中 山先生的不朽精神,在后来的实际使用上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选自刘叙杰的《巍巍中山陵》)
【链接三】整个体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 的构架,外观看上去就仿若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 手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选自搜狐网《奥运鸟巢》)

课外阅读。

松鼠

布丰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木,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著叫著,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著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乾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著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著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 1 )第②段文字中最能体现“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的句子是:________

( 2 )第③段从哪三方面来说明松鼠的驯良?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练习

生活中处处充满快乐,只要用快乐的心去品味生活,你会发觉,欢笑时刻与我们相伴,请以“ 的欢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使用一些描写手法。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男人对你好,不是欠你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