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解说:这一句冒号使用正确。
B: 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 解说:这是转折关系的复句。
C: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一户人家,就是杜小康家。 解说:加点的依次是形容词和数量词。
D: 星光灿烂 眷恋祖国 心情放松 都市精灵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完全相同。
2、下面对《赤壁》一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A: 该诗开头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的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B: “自将磨洗认前朝”为后两句论史咏怀作铺垫,诗人心绪无法平静。
C: 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
D: 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3、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唐雎不辱使命》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史书《战国策》。
B: 《纪念伏尔泰逝世100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雨果的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隆中对》节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亮丞相集》。《出师表》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 鲁迅小说《故乡》选自《呐喊》。作品里回忆中的“故乡”充满童趣,现实中的“故乡”在生活的重压下失去生机,而理想的“故乡”在探寻的朦胧中。
4、

下面对名著内容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和蓓姬在洞中迷路后,曾经用一根风筝线探路,后来,汤姆在无意中发现光亮,最终两人循着光亮一起走出困境。
B: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叙述了保尔的精神成长历程,其中一次写他伤寒病愈后,来到埋葬瓦莉亚等烈士的公墓前悼念战友,在沉思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C: 《西游记》中真假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分辨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被悟空打死。
D: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褔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写到荒岛上有不少野山羊,为了获得稳定的食物来源,除了捕食外,还饲养了一些。
5、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不断拼搏的强者,_____________,收获也最多。

A: 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 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 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 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6、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怅惘 女娲 模糊 繁花似锦
B: 篷勃 蕴含 虔信 汹涌澎湃
C: 隧洞 疲备 镶嵌 苍海桑田
D: 簇新 胚牙 炽热 开疆拓土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暑假妈妈带小明到三峡观光,在浩如烟海、空气清新的大自然里,小明度过了愉快的一周。
B: 李老师一生兢兢业业地工作,如今年过半百的她已经是桃李天下了。
C: 小丽的同桌是一个十分热心的人,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小丽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D: 这些人处心积虑地制造假药,就是为了赚黑心钱。。
8、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尤其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是在异乡进行诗歌创作,在游历的过程中进行创作。

②诗歌是情绪的流动,这些诗人,如屈原、杜甫就是游子。

③诗歌与旅游的渊源,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④从楚国的屈原开始,诗歌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

⑤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留下了最丰富、最感人的诗篇。

A: ②③④①⑤
B: ③④①②⑤
C: ③①⑤②④
D: ②④③①⑤
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10、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盛气凌人 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广袤无垠
B: 粗制烂造 诚惶诚恐 期期艾艾 翻来覆去
C: 冥思暇想 长吁短叹 环堵萧然 油光可鉴
D: 深恶痛疾 顾名思义 无可置疑 正襟危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 1 )本诗中的“苔”有哪些特点?
( 2 )“借苔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1)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2)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秦王怫然怒 ②秦王色 ③长跪而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 3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并效仿“三士”欲刺秦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小说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模特
苏立华
莫老汉已七十有余,岁数大了,做不动活了。
儿媳妇粉花冲着家里那头老牛喊,光吃不干活,养你干啥。①一旁觅食的鸡鸭惊得满院子乱飞。
莫老汉就在一旁默默地流泪,他知道那是指桑骂槐。
儿子栓柱蹲在墙根端着一碗稀饭,依旧埋头唏留唏留地喝,并不停。
莫老汉只有栓柱这一个孩子,老伴去得早,是莫老汉一人含辛茹苦地把栓柱拉扯大的。
那时莫老汉劳作了一天,晚上就把栓柱搂在怀里。问栓柱,栓崽,爹将来老了不能动了,你养活爹不?
当然了爹,俺要让你享清福哩。栓柱摸着爹的胡子。②蛙声四起,像是夜的鼓点,催得莫老汉心里乐开了花。
如今帮儿子盖了房,娶了媳妇,有了孙子。自己却成了前墙角那个没用的石碾,遗弃在一边。
莫老汉下了狠心,决定到省城拾破烂去。他没想过挣多少钱,他只想活个清净。
走时,偷偷地抱着小孙子亲了又亲,他不敢让儿媳妇粉花看见,粉花从来不让他亲孙子。
小孙子哇地一下哭了,莫老汉忍着泪水离开了家。
来到省城,莫老汉白天收集别人丢弃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塑料袋,攒多了然后去废品收购站卖,晚上就睡在一个废旧的空房子里。
日子虽苦,莫老汉却也过得心爽。只是夜里做梦会梦见孙子,醒来两眼都是泪。
想着孙子,他就想着多收两个易拉罐,三个易拉罐就是村里小卖部的一块口香糖。
那天,他见一个背着画夹的女孩手里拿着一罐喝完的饮料,为了那个易拉罐,他跟着女孩走了两里多路。
女孩发现了莫老汉,惊奇地盯着他端详,莫老汉有些心慌,说,我、我只是想要你手里的那个易拉罐呃。
女孩说,大爷,可以为你画张像吗,很快的?看得出女孩怕莫老汉不同意。行,那你手里的易拉罐给我行吗?莫老汉有个要求。
莫老汉按照女孩子要求摆了个动作,很快女孩画完了画。
得到那个易拉罐,莫老汉满心欢喜。没想女孩还掏出十元,说是他应得的酬劳,莫老汉指了指她手里的易拉罐,说什么也不要。
莫老汉是个爱干净的人,衣服虽旧,但也整洁。他那把胡子从年轻时蓄到现在,足有半尺多长,银须飘飘。
快攒到五百元了,莫老汉准备一起给小孙子寄回家去。他不怪栓柱,栓柱在家也不容易哩,他想。
第二天,没想到莫老汉又碰到了那个女孩。女孩说,大爷,你跟我去我们美院做专职模特好吗?
莫老汉听说过模特,但没想自己也能当模特。莫老汉向后侧了侧身子,头摇得像拨弄鼓。不过莫老汉最后还是跟着女孩去了美院,他想看看文化人生活的地方。
美院的老师十分欣赏莫老汉,他们说莫老汉的胡子非常有个性,肤色健康,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是个难得的好模特。
在美院环境好,挣得也多,比拾破烂强多了。莫老汉就尽心尽力地做模特,一个动作摆上两三个小时,莫老汉也不觉得累。做模特之余,帮学校打扫卫生。
有了两千元存款时,莫老汉全部把它寄回了家里。
儿媳妇粉花惊得直咂舌,也非要跟着栓柱一起找莫老汉去省城打工不可。
他们来到美院,粉花看到莫老汉做着如此清闲的活就能挣不少钱,很是眼馋。
经不起他们的死磨硬泡,莫老汉答应他们和美院的老师说说。
美院的老师看了看他们,摇摇头。
抹了口红的粉花问,为什么孩儿他爷行,我们就不行?
美院老师说,你们不美。
粉花说,俺咋就不美了,俺不比他年轻好看哩?
栓柱在一旁扯了扯粉花的袖子,粉花甩了栓柱的手。她想不明白。
城里别的活粉花嫌太累,就和栓柱回了家。
莫老汉依旧做他的模特,③那时莫老汉就能听见村头的蛙声和蝉鸣,一脸安详。

( 1 )阅读全文,在横线上把莫老汉的遭遇补充完整。
→离家到城里捡破烂→ →被推荐到美院作模特

( 2 )美院的老师说栓柱夫妇不美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不美还有什么原因?

( 3 )儿媳妇粉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分析性格特征)

( 4 )小说主要利用故事情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但环境描写尤其是自然环境的描写在文中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请你分别说出文中三处划横线句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①无边丝雨,飘飘洒洒,连绵山脉笼罩在雨雾中,那天,是我来这所偏远山区小学支教的第一天。

②来之前我曾想,作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我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或许能激发出孩子们探索外界的信心,甚至改变孩子们的命运。

③不过在一展抱负之前,我得先面对自己的生活问题。下雨导致了停电,小学里没有现成的床,幸亏我准备了睡袋。厨房里生锈的地锅满是污垢,第二天光刷锅我仿佛就刷了一个世纪。更令人头疼的是没有自来水,只有一个盛水的桶,桶里的水仅够洗漱、要是想做饭、洗澡,就得去校外打井水。

④每天放学后,送孩子们回家的时候,我会顺便家访。没想到,孩子们的上学之路道阻且艰,尽管政府已经把山路修得很平整,但很多孩子更愿意走林间小路,因为可以节省不少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穿行在树丛中的羊肠小路上,我明显跟不上他们的步伐。

⑤孩子们会时不时给我讲一些奇特的事情,比如山林的深处有野鹿、银狐,比如曾经有孩子上学途中从高高的山坡上滚下去,居然没有受伤……那些离奇的传说赋予了这片天地中的人们充满灵性和浪漫的生命元素。

⑥这种浪漫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只是昙花一现。当我亲眼看孩子们闷着头大口吃着缺油少荤的单调午餐时,我意识到这里的孩子们过早体会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也明白了为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对我播放的有些纪录片提不起兴致。的确,面对这些小小年纪就艰辛生活着的孩子,我没有资格要求他们去关心遥不可及的远方和素不相识的人们。但我能做些什么?

⑦支教的最后一天,为了给我送行,孩子们早早来到学校画黑板画、贴气球、布置教室。他们的欢笑声像高原洁净的空气一般清新怡人,节目是孩子们提前好几天排练的,每表演完一个,我都拼命鼓掌。

⑧欢送会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孩子们悄悄出去了。起初我没有在意,后来发现教室里人越来越少,门外响起呜呜哭声——整个走廊里都是蹲在地上哭的孩子。我手足无措,不知道先去安慰哪一个。我不忍心面对他们,转身回到教室,然而黑板上的字又一次刺痛了我,我疯狂地擦着满满一黑板孩子们写给我的话——“别走!留下来!”“留下来!别走!”任凭泪水恣意流淌。我真的太为难了

⑨傍晚,坐在回程的高铁上,一位妈妈在给孩子指着远处美丽的红霞,孩子笑着;旁边坐着的是被山区孩子触动了的我,远方生活着的是通过我看到了大千世界的山区的孩子们。

⑩流年笑掷,未来可期。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 1 )下面对第①段环境描写,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点明“我”前去支教的时节是春季。
B: 交代“我”去支教的地点是偏远山区。
C: 为文章第③段停电情况的出现做了铺垫。
D: 烘托了“我”对支教工作的恐惧心理。
( 2 )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
( 3 )阅读第④—⑥,完成下面的填空。

山区孩子的生活状态:

艰辛:① ________ ②________

浪漫:孩子们讲述流传在山间的奇特故事。

这种生活状态造就了孩子们③________,④________的性格。

( 4 )第⑧段中说“我真的太为难了”,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 5 )联系全文,分析文章结尾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罗马机场上演了一段“快闪”。当天,从罗马飞往上海的一架飞机延误,在大家焦急等待时,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奏起了《我的祖国》,94岁的指挥家曹鹏更是在轮椅上“坐镇”指挥。视频被传上网后,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一致点赞。

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段困顿的经历、难熬的时光。在那些等待的日子里,在那些不如意的境遇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笃定从容的步伐,才能积蓄不断前行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记叙你的经历、见闻,或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若思若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