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哈尔滨市新阳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前者是小说,选自《呐喊》;后者是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按体制分“风”“雅”“颂”三类,常用“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C: 战国时的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采取层层推理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结尾概括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D: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成功地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形象,他的悲剧代表作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司法大数据显示,近年来,10%的交通事故案件发生的原因为开车看手机造成的。
B: 央视《经典咏流传》最大的创新点是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相结合,有了这种传承方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青少年中开花、生根、结果。
C: 花香藕具有补心脾、润秋燥、收缩血管、清热补血,深受食客喜爱。
D: 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 ②①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做好安全防溺水工作,取决于领导是否重视。
B: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水平。
C: 近代历史的屈辱警示着我们,因为教育落后便意味着将永远处于受剥削被侵略的地位。
D: 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的特点,在抗震救灾中大显身手。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你们省得什么?(施耐庵《智取生辰纲》)省得:懂得,知道。
B: 为身死而不受。(孟子《鱼我所欲也》)乡:通“向”,原先,从前。
C: 湘云不住。(曹雪芹《刘姥姥进大观园》)掌:手掌,手面。
D: 亦免冠徒跣。(《唐雎不辱使命》)徒跣:光着脚。
6、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 ,你尽可凝神闭目,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 ,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夏荷的清爽; ,你尽可自品自娱,把玩深尝,齿颊留香。
① 文学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草园 ② 文学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③ 文学是一幅一惊高远的中国画 ④ 文学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A: ①③④②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7、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踌躇(chóu chú) 歌(lí) 庇护(bìhù) 纳罕(nà hán)
B: 面颊(xiá) 锐不可(dāng) 壬(xū) 荒(miǜ)
C: 凛冽(lǐn liè) 狡(xiá) 酬(hé) 进(pián)
D: 鳞次比(zhì) 细(xiān) 奄奄一息(yǎn yǎn) 引受戮(jǐng)
8、下面对《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①壁

辛弃疾

郁孤台②下清江③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④,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⑤,山深闻鹧鸪⑥。

【注释】①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苏省。②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③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⑤愁余:使我发愁。⑥鹧鸪:鸟名。传说其啼声凄苦。

A: 这首词从内容上看,属于一首怀古伤今之词。
B: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这两句是说向西北方的汴梁(北宋时的都城)望去,可惜被无数青山遮住了视线,表达了对中原的思念及对中原地区长期沦陷未能收复的惋惜之情。
C: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词中的含义是:青山再高,也挡不住滚滚东流的江水;国家虽然破败,但也挡不住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现在常常被引喻成这样的哲理: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因为历史毕竟要发展。
D: 本词的最后两句写到了词人在黄昏时刻听到了鹧鸪伤感凄切的鸣叫声,流露了词人悲观绝望的心态。
9、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指考试不及格)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B: 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蛮横残暴)
C: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指品德高尚的正直之士)
D: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自以为了不起)
10、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英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为世界各国人民广为传诵.他的名著诗作还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
B: 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 《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D: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下列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 )诗人用“________”三个字形象生动地揭示出个人无所依附的凄苦命运。
( 2 )下列对诗歌的解读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解途经零丁洋时所作。
B: 首联“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 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比喻贴切,形象鲜明,对仗工整。
D: 颈联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表达诗人在个人前途无望时的失落与悔恨。
( 3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经问世,立即被人称道,并成为千古名句。这两句诗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 1 )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未尝/识书具
B: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 )下列各项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忽啼求
B: 邑人奇
C: 余闻也久
D: 不能称前时
( 3 )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作者是王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
B: 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表达了作者的悲伤之情。
C: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
D: 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
( 4 )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金溪民方仲永,世耕 附属,隶属
B: 稍稍宾客其父 稍微
C: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采和道理
D: 不能前时之闻 相当,符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孤独的舞者(蒋智润)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 1 )仔细阅读②③段,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

( 2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

( 3 )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 4 )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阅读《朋友和玩伴》,完成小题。

朋友和玩伴

①“多年父子成兄弟",是爸的名言。不仅“父子成兄弟”,而且父女也成兄妹了。他把我们当伙伴,当朋友,从不摆“父亲”的架子。

②我读书的那所小学,又破又旧,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大杂院的孩子。我每次絮絮叨叨地和爸说学校里的事儿,他都很耐心甚至很有兴趣地听。那年“六一”,学校要搞篝火晚会。老师听说我爸出过书,写过剧本,试探着问:“求你爸给咱班写个朗诵词?”我当时想都没想,就大包大揽地答应下来了。

③回到家,看爸摊了满桌的稿纸,正翻着眼睛想他的唱词,我有点后悔了。吞吞吐吐地提出这个要求,心想爸如果说不行,我可就没法儿回去交代了。没想到爸很痛快地同意了。他推开手头的剧本,用一整个晚上完成我的任务。我偷偷地看着爸写,很投入的神态,一样地翻着眼睛。让他这样大动干戈,真过意不去。

④第二天一早,爸高高兴兴地“交差”。我一看,每一个字都抄得工工整整。“如果觉得哪儿不好,还可以再改。“他挺诚恳地说。

⑤篝火晚会上,我们班四十几个孩子底气十足地吼着:

“六一”又来临,

篝火放光明。

奔腾的苗火,

跳跃的火星,

就像少年激动的心……

⑥有人问,谁写的词呀?真好!我们老师牛哄哄地说:“敢情!”

⑦小时候见大人们都有图章,真羡慕。“爸,我也想要一个图章!"我刚提出要求,爸马上响应:“咱俩一块儿刻,我教你!”挑石料,爸问:“要大一点的,还是小一点儿的?”“大的!”再选字体:“喜欢隶书还是篆体呀?"我不明白,爸就在纸上就着石头的形状写了各种体的名字。“用阴文还是阳文?”“随便!”

⑧爸把住我的手,一刀一刀地刻,深一刀浅一刀地刻出个大概,又精心地修理了一遍。蘸了印泥一盖,爸有点得意:“怎么样?挺不错的吧?"我觉得不大对劲:“红底白字不如白底红字好看!”“嗐!这是阴文,那种是阳文。”

⑨爸痛痛快快地把石料拿去磨平,又刻阳文。刻得差不多了,让我试着刻几刀。“咔嚓”一下,笔画就刻断了。又磨平,再刻,爸一点儿都没有烦。

⑩一个小学生,有这么一枚“庄重"的名章,真是件神气的事。书上、本上,满世界都盖了红红的印迹。那块章的形状和字体,我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⑪一到春天,我们家院外的那片空地,就成了孩子们放风筝的地方,没有几个正儿八经的风筝,多是自制的“屁帘”。我们也抻着简陋的风筝,玩得挺高兴。

⑫有一天爸下班时看见了,很有兴致地跟我们玩了一会儿,风筝老是在空中翻跟斗,收下来一看,爸说骨子扎得有点偏了。他提议,“再做一个怎么样?"

⑬风筝的骨子是从家里的一只放劈柴的竹筐上抽下来的。爸和我蹲在那儿抽竹篾儿,被妈发现了;“嗨!你们这么七抽八抽的,好好的一个筐不就拆散了吗?”挑了两根粗细差不多的,用水浸了,压直。爸很仔细地用小刀刮得溜光,还像木匠那样用眼睛吊吊线。扎好骨架,糊上爸写文章用的大稿纸,上面用墨笔画了一张生动的脸,下边粘了三根长长的纸条子。

⑭跑到空地上放风筝,果然比我们自己扎的强得多。稳稳当当地,一会儿就升得老高,风筝上那张脸变得面目模糊。它从容不迫地飘在春日的晴空中,在那些小“屁帘”中,格外显眼。我们兴奋地大叫,爸眯眼盯着风筝,脸上泛着柔和的笑容。

⑮现在孩子们玩的风筝比我们那时的要讲究,但他们没有我们的兴致高。多少年后,风筝会让他们想起什么呢?

(选自《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有删改)

( 1 )这是一篇回忆父亲的散文。文中主要记录了三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 2 )文章用了很多叠词,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请你从文中任选一个叠词,品味其表达效果。
( 3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朋友和玩伴”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感悟和回忆?请自选角度作文。

李子柒,网络红人,被人们称为“东方美食生活家”。这个90后的四川绵阳农村女孩,好像什么都会:桃花开了就酿桃花酒,枇杷熟了就做琵琶酥,甚至会养蚕、刺绣、竹艺、木工、文房四宝等等。她用朴素典雅的东方生活元素展现出诗意田园的生活画卷。李子柒做的事,让劳动变得更有美感;李子柒的努力,劳动得以被赋予意义,变得更有力量。

央视评价:“没有热爱就成就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来。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短视频作品没有翻译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500字以上;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恩及若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