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诚意 勾当 恼羞成怒 媚上期下 B: 藻饰 惑乱 持之以桓 寻章摘句 C: 伦理 桑梓 对答入流 精血诚聚 D: 滞碍 商酌 涕泗横流 气吞斗牛 |
2、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因之以(用)成帝业。 B: 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往)向宛、洛。 C: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来)迎将军者乎。 D: 虽不能察,必以(凭借)情。 |
3、 | 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 A: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 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 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 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
4、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 宛转 嘹亮 憔悴 决然不同 B: 睫毛 倜傥 淅沥 不求胜解 C: 草垛 云霄 侍弄 咄咄逼人 D: 确凿 寻觅 逃窜 翻来复去 |
5、 | 下列句子中对名著《格列佛游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斯威夫特。B: “宫廷游戏”发生在大人国,“简化言辞,以物示意”发生在飞岛国。 C: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段和寓言的笔法,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荒淫、贪婪、自大等做了痛快淋漓的鞭挞。 D: 《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先后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
6、 | 下列句子语义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美国科学家日前宣布,他们找到了一种更有效的利用核能制取氢气。B: 是否有“以农为本”的理念,是解决三农的关键。 C: 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用脑过度、精神紧张、食盐过多等诱发的。 D: 为了让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不再发生,我区开展了学校食堂十项监督。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皮帐篷 油光可鉴 重蹈复辙 鸿鹄之志B: 眯缝眼 三顾茅庐 藏污纳垢 歇斯底里 C: 探测仪 毫不妥协 深恶痛疾 暗然失色 D: 俯卧撑 意趣昂然 强聒不舍 冥思遐想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王芳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短信。 B: 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 不酒后驾车,是衡量一个公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 D: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关乎家庭幸福、社会发展,也关乎国家繁荣昌盛。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阑珊 纂改 红装素裹 拭目以待 B: 雾霭 渺茫 不屑置辩 荡然无存 C: 被褥 骤然 与日具增 雕虫小技 D: 流逝 阔绰 终南捷径 眼花瞭乱 |
10、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删去“和谴责”)B: 各地各部门都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重视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将“把”改为“以”) C: 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去掉“的石油输出量”) D: 凭借《人民的名义》爆红的男星陆毅在与广州粉丝的见面会上表示,会不会再来广州,关键看广州影迷欢迎。(在“欢迎”前加“是否”) |
阅读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诗,完成小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注释】①杜十四:杜晃,排行十四。②荆吴:古代国名,在这里泛指江南。 B: 寓情于景 C: 动静结合 D: 直抒胸臆 ( 2 )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对第二句中“渺茫”一词的理解。( 3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②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③者。竹心空,空似体道④;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⑤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⑥名行⑦,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注释】①本:根。②建:树立。③倚:偏颇。④体道:包含仁德。⑤虚受:虚心接受。⑥砥砺:磨练。⑦名行:名节操行。
( 2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 3 )文中“竹似贤”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
人类灭绝了多少物种
①科学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的不断恶化,地球正在濒临又一次大规模物种灭绝,而且很可能在未来几个世纪内就会发生。仅仅在过去几百年中,由于人类的活动,数以千计的动物濒临灭绝。
②生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长期稳定期与短期剧变期总是在相互交替,灭绝也以不同的规模出现。在稳定期内,平均新生率远远大于平均灭绝率,总的平均灭绝率维持在一个低水平上;与此相对应,在剧变期,许多生物门类在短期内大量灭绝,生物演化进程突然中断,使灭绝率突然升高,而新生率则降得很低,这种大规模的灭绝叫大灭绝。
③据统计,自寒武纪以来,明显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了15次。其中重大集群灭绝有5次。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灭绝的起因和规律,并提出了多种解释,比如陨星撞击、宇宙射线变强、火山喷发、气候变化、大气成分变化、海洋盐度变化、地磁变化等。以前的生物大灭绝都属于自然灾害,但即将到来的第6次生物大灭绝将是人为的。我们正在经历的生物灭绝比地球生命史上其他灭绝事件更为恶劣。
④新研究发现,现代生物灭绝速度是人类开始改变地球前物种灭绝速度的____倍,并且是新物种创生速度的数千倍。如果没有人类的活动,地球上每1000年才失去一种鸟类。但国际鸟类联盟的数据显示,实际上,仅仅过去500年就至少有150种鸟类灭绝。
⑤根据化石记录,无脊椎动物的平均生存时间,从起源到灭亡,据估计大约是500万~1000万年,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则快得多,通常是100万~200万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对物种灭绝速度进行了估测,认为当今地球每小时就有3种生物灭绝,也就是一天灭绝72种生物。
⑥美国杜克大学著名生物学家斯图亚特·皮姆认为,如果物种以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到2050年,目前25%~50%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更为可怕的是,新物种的产生需要很长时间和大量空间,但是现在到处都在人的管理下,自然环境越来越差,生物失去了自然进化的环境和条件,物种在不断地自然死亡,却很难有新的物种产生。地球生态系统远比想象得脆弱,当它受到的损害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
(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阅读下面材料,请任选一题作文。
Ⅰ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94年的葡萄最好”园主说。“因为那一年夏天干燥,生产的葡萄特别甜。”
“葡萄不怕干死吗?”他问。
“新藤怕,老藤不怕!因为老藤的根扎得深,能吸到泥土深处的水分。”园主说,“还有,经过好好修剪的藤不怕,放任它生长的怕。”
“为什么?”作家不懂。
“因为叶子长得愈多,藤蔓攀得愈远,需要的水分愈多。所以天一干,就受不了了。葡萄要扎根深,常修剪,结的果子才甜美呢。”园主回答。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Ⅱ根据下面语境,展开联想或想象,按要求将语段扩写成一篇文章。
一天下午放学后,突然下起了大雨。天色暗了下来,左腿残疾的小苗等着爸爸来接他,心里非常着急。刘老师看见了,冒雨把他送回家去。
小苗的爸爸妈妈送一位邻居到医院刚回来,看见儿子被刘老师送回来了,非常感激。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