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在歌声中唤起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记忆,让更多的中国人得以传承经典、了解经典、走进经典。 B: 旺苍小伙陈藜,患病后身高缩至1.3米,但身残志坚。乐观面对生活,是他能否战胜病魔的关键。 C: 为了广元的美好环境,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保意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D: 每日读书,犹如攀爬梯子。通过攀爬无形之梯,我便可时刻丈量自己到底领略到多少人生真意。 |
2、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liàng) 碣石(jié) 恍然大悟(huǎng) 小心翼翼(yì) B: 棱镜(léng) 唱和(hè) 水波粼粼(lín) 混为一谈(hùn) C: 粗犷(kuàng) 高邈(miǎo) 一霎时(shà) 不求甚解(shèn) D: 分歧(qí) 匿笑(nì) 涨红脸(zhǎng) 花枝招展(zhāo) |
3、 |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 A: 清晨,阳光活泼地溜进树丛,欢快地洒下一地金黄,树上鸟儿醒来了,情不自禁地欢叫着。 B: 比赛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校舞蹈队员个个精神抖擞。 C: 大人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D: 雨下得很大,淅淅沥沥地,地上到处是积水。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B: 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 C: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 恐龙灭绝事件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的。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B: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义:意思、意义 C: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给予 D: 亲贤臣,远小人 远:疏远 |
6、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屏障 心无旁鹜 无可置疑 不胫而走 B: 缅怀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流连忘返 C: 泄气 鸠占鹊巢 直截了当 共商国是 D: 抉择 妇孺皆知 纷至沓来 山青水秀 |
7、 | 下面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8、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 ③②④①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
9、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静谧(mì) 蜷伏 颔(hàn)首低眉 期期艾艾 B: 追溯(shuò) 亢奋 相形见绌(chù) 物竟天择 C: 剽(piāo)悍 旁鹜 即物起兴(xìn) 恪尽职守 D: 酷肖(xiào) 慰藉 吹毛求痴(cī) 不可名状 |
10、 | 下列句子画线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______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②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______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③凡做一件事,便是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______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④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______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A: ①但 ②并且 ③即使 ④但B: ①故 ②因而 ③即使 ④才 C: ①但 ②所以 ③无论 ④但 D: ①故 ②所以 ③无论 ④才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龟虽寿》表达了诗人何种思想感情?( 2 )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有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人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①飞事亲至孝________ ②饰名姝遗之________ ③皆重铠以习之________ ④秋毫无犯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日:“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 4 )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而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 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为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是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
⑪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⑫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 , 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 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①赏析画线句子:
②赏析划线词语:
( 4 )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⑫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需要聆听。聆听天籁:花开、泉流、雨落,海浪触礁,雄鹰振翅,生命拔节,四季轮替;聆听他人的故事,自己的雀跃,长辈的唠叨,朋友的倾诉,孩子的欢笑;聆听历史的呼吸,苦难的呻吟,和平的祈求,地球的呐喊……聆听贝多芬,也聆听安静。
请以“聆听”为题,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