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泰顺县东溪乡中心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羁(bàn) 然(qiāng) 子(méi) 天衣无(fèng)
B: 两(qī) 迁(xǐ) 雾(ǎi) 草莺飞(zhǎng)
C: 裂(jūn) 石(yǔn) 劣(zhuō) 出类拔(cuì)
D: 默(jiān) 褓(qiǎng) 丽(xùn) 词夺理(qiá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藩篱 口头蝉 滚瓜烂熟 蛛丝马迹
B: 门楣 城隍庙 长吁短叹 不容置疑
C: 缄默 里程碑 消声匿迹 顾名思义
D: 愧怍 中轴线 语无伦次 因地治宜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文字的背后是情感的承载,而朗读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传递爱。
B: 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国巴西是第一个首次承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
C: 我欣喜地发现昔日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D: 新能源汽车能否在补贴取消后获得长足发展,关键看本土企业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生。
B: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 《诫子书》作者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
5、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是(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获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孟子》《大学》《礼记》合称为“四书”。
D: 泰戈尔,印度文学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6、

下列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男有分,女有(回归) 自是指物作诗立(完成) 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参与)
B: 去怀乡(国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 老夫发少年狂(姑且)
C: 北固山下(停泊) 神情与苏、黄不(类似)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给予)
D: 清风来(慢慢地) 暮而果大其财(丢失)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相信)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不是乡愁的产地,城市只是埋葬乡愁的坟场。我们周游在后现代的工业城市,难觅经典永恒的乡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乡愁生发在辽阔的原野

②那它一定是逃离了都会

③因为乡愁萌芽在朴素的地方

④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令人一见倾心的乡愁

⑤偷偷生长在被现代人遗忘的高山之巅的乡舍与内陆深处的村庄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③⑤
C: ①③⑤④②
D: ①⑤③④②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冠冕 笑嘻嘻 断章取义 形消骨立
B: 绸缎 俱往矣 因地制宜 根深缔固
C: 游弋 冰塞川 眼花缭乱 鸠占鹊巢
D: 伶俐 低绮户 毳衣炉火 不醒人事
9、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 , 让人回味无穷!
B: 春天来了,小树林里鸟语花香;冬天来了,一切都销声匿迹了,让人感到有些凄凉。
C: 这部传记小说,虽然摆在书架上,却根本无人问津
D: 在这些日子里,他无时无刻都被“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感动着。
10、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王宇璇明白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一直被浓浓的暖意包裹着,促使她不断反思着自己的错误。
B: 《范进中举》中有个市井人物胡屠户,此人在文中有许多生动形象、性格鲜明的语言和行动。
C: 能否切实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关键在于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养。
D: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一方面思想上要重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1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
( 2 )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能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彘(zhì):猪。②烹(pēng):杀。

( 1 )解释下面画线字的意思:

①陈太丘与友行(________) ②相委而(________)

③顾为女杀能(________) ④烹彘也(________)

(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 3 )(甲)(乙)两文使你受到什么启发?你能列举一句相关的名言或者一个成语吗?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镜子

车,被拦在了南门外,原因是无法出示通行手续。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这让应邀来大学做报告的张处长有点尴尬。

车窗外,露出一张笑脸:“对不起,下出再来讲学一定提前办好通行证。”

保安表情严肃:“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张处长的脸色变了。此时已有学生在围观。他顾不得仪表了,钻出车,动作迅速地从皮包里掏出一款高端手机,狠狠地摁出一串号码。可是拨出几次都是忙音。张处长急得团团转,冲着保安嚷道:“我是来做报告的,知道吗?是应邀来做报告的!”

张处长的责备一声高过一声,保安依旧岿然不动:“对不起,我只是在执行学校的规定。”张处长的脸开始涨红:“规定?规定是人制定的,知道吗?”午后的骄阳里,张处长汗涔涔的脸更红了,他上下打量那名保安,又转到他的身后瞅了瞅:“小同志,做事要灵活,别一根筋!”张处长明显拿出教训下属的语气。

那名保安依然不理张处长,这让张处长更气愤了:“大学是开放的,知道吗?没有围墙的大学才是真正的大学,知道吗?”

这时的保安居然微微笑了一下:“道理,我说不过您,也希望您别为难我,学校的规定我不能破坏,这是我的职责……实在对不起!”保安的话让张处长愣住了,认真地看看他,还想说点什幺,最终还是放弃了。

张处长只好接着拨电话。这次终于通了。学校领导听说情况万分惊讶,告知他马上派学生到南门接他,并且不住地陪不是。

张处长的心情好了一点,一种优越感慢慢袭上心头。他瞥了一眼保安:“你很尽责。如果你为人处世的经验再丰富一些就好了。”见保安站在那儿没什幺反应,又踱起了方步:“你不知道,你们张校长是我老同学,这次讲座就是他邀请我来的……”

保安还是无动于衷的一副神态。就在这时,两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一个急忙向张处长道歉,另一个则拉过保安耳语起来。张处长的脸上见了笑,可几秒钟又定格了,他看见保安对那名学生依然摇头。保安再次理直气壮地说:“没有通行证,谁打招呼也不行!”那名学生的脸气白了,狠狠地瞪着保安。

看热闹的学生窃窃私语。张处长无奈地叹了口气,拎着包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很长时间,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张处长总是进入不了状态。于是,他决定来个题外话,就讲他刚才遇到的事。他讲了他的尴尬,讲了他的困惑……台下的议论声很嘈杂,这让张处长更窘迫。

走出南门时,张处长不由得朝门岗望了一眼。夕阳下,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2》,有删改,作者田洪波)

( 1 )本文围绕车子进校门事件写了张处长与保安的四次交锋。请补写出其他两次交锋内容。

第一次:________。

第二次:张处长申明应邀来校讲学保安坚持原则不肯放行。

第三次:________。

带四次:张处长拨通电话学生来接保安理直气壮依然拒绝。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拦他的是一名保安,个头很高,脸膛黑黑,站在门外,像尊铁塔。

②“这跟我没关系,您必须出示通行证。所有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必须出示保卫科核发的通行证。”

( 3 )有人认为文章结尾“那名保安依然站得笔挺,只是那张黑紫的脸上仿佛有流过泪痕”是败笔。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并陈述理由。
( 4 )文章内容只字未提镜子,为何却以“镜子”为题?阅读文本,写出你的发现。
阅读梁衡的《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完成下列小题。

健康阅读势在必行

①唯有书香能致远。健康阅读可以熏陶我们的心灵,可以涵养我们的气质和自信,进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我国自古就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而今,全民阅读工程也被列入“十三五”文化重大工程之一。

②然而,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

③随着数字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的阅读的数量的确远高于过去,但阅读的质量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6年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一位网友这样讲述自己的阅读经历:“我一度沉迷于手机阅读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还包含许多冷门,无厘头……我整天抱着手机,乐此不疲,浪费时间而不自觉,有时一直熬到大半夜。”这种阅读就是一种碎片化浅阅读。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你好像吸收了很多信息,其实更多的是信息占有了你,你失去了自我思考和价值判断的可能。”当下流行的碎片化浅阅读,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使人形成了一种惰性化的依赖,加剧了社会浮躁。

④而健康的阅读应该是形与神,心与思的对话。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张鸣教授所说:“阅读能够使人充实,明理,智慧是一个人成长的阶梯。阅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发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

⑤那么,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呢?

⑥首先,要提倡整本书阅读。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和思维水平。其次,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最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学校和社区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⑦我们相信当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得到落实,全民阅读得以实现。我们的阅读会出现更加健康的局面,到那时,阅读也将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自觉。

(根据李志雄《重构我们的阅读生态》改编)

( 1 )本文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2 )文中第③段余秋雨的话和第④段张鸣教授的话分别是为了说明什么?
( 3 )作者对健康阅读提出了哪些建议?请分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15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炼”、“关爱”等词语,也可以填上其他的词语。)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写出透露考生信息的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隔境之羌”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