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怀柔区茶坞铁路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哪部作品出自《荷马史诗》?( )
A: 《伊利亚特》
B: 《伊索寓言》
C: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D: 《俄狄浦斯王》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 表,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分四联,依次是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D: 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烽烟”指代战争,“桃李”指代学生,“手足”指代兄弟。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次弟 在途 二氧化硅
B: 骨骼 携带 夜幕降临
C: 迁徙 缄默 应急错施
D: 瞄准 惟幕 有益无损
4、下列形似字组词错误的一项是(  )
A: 渡 渡江 度 度日
B: 歼 歼灭 纤 搬纤
C: 溃 溃退 遗 遗忘
D: 塞 要塞 赛 比赛
5、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然(mù) 眼(kuàng) 羁(pàn) 然而止(jiá)
B: 石(yǔn) 两(xī) 裂(jūn) 词夺理(qiáng)
C: 劣(zhuō) 推(sǎng) 角(léng) 相相成(fǔ)
D: 涡(xuán) 追(shù) 驰(chěn) 名其实(fù)
6、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前车乱扔垃圾,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耸人听闻的交通事故,二十多辆汽车追尾,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B: 不一会,妈妈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洁,简直是妙手回春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景点有“禁止拍照”的提示,还是义无反顾地拍照留影。
D: 人生路上有时山高难攀,我们只有锲而不舍 , 才能登上理想之巅。
7、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B: 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 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D: 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元市苍溪唤马剪纸可谓是中国剪纸艺术的活化石。
B: 广元是川北地区建成绿道线路最长、覆盖面最广、综合配套最齐、中心城区分布最广的绿道。
C: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D: 调查表明,我国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秋季运动会,使得我们班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B: 长沙正式加入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世界“媒体艺术之都”,这是每一个长沙人的功劳,更是760多万人的幸福与骄傲。
C: 我喜欢阅读当代作家龙应台的 作品,比如《亲爱的安德烈》,我已经看了大约150页左右了。
D: 秋季研学是否有收获,关键在于能跟小伙伴参加班级开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10、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极具讽刺色彩的小说。
B: 《格列弗游记》被不少人看作是深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读物.例如格列弗仿佛是孩童——在小人国利力浦特,他随心搬移各种人和物,像是摆弄玩具。但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小说的灵魂。
C: 小人国用跳绳比赛来选拔官员和在飞岛国与鬼魂谈话这些情节都具有鲜明的讽刺色彩。
D: 在第三节里,被描述的是人兽颠倒的怪诞景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下等动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任徐州知州时。①檾(qǐng):同“苘”,俗称青麻可制麻袋或绳子。②络丝娘:本为虫名,此处代指缫丝的妇女。③捋青: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麨(chǎo):用麦子制成的干粮;④软:吃饱。

( 1 )词的上片写了什么农事活动?
( 2 )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文,完成题目。

送东阳马生序

(明)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1 )解释加点字

送之,不敢稍逾约________

加冠,益慕圣贤之道________

遇其叱咄________

④同舍生皆绮绣________

( 2 )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 益慕圣贤之道
C: 当余之从师也
D: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3 )翻译语句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按要求答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 2 )怎么理解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 3 )文中作者两次写到了母亲要推儿子到北海看花,母亲的用意是什么?文章结尾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秋风中”的菊花,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4 )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两处这样写对于结构文章有什么作用?
( 5 )母亲“挡”在窗前,是什么描写?这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行为?说说你的理解。
( 6 )文中划线句子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具体说说它的作用。
( 7 )去掉文章标题中的“秋天的”好吗?为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冬去春来,分家了。雅可夫舅舅分在了城里,米哈伊尔分到了河对岸。
②姥爷在波列沃伊大街上买了一所很有意思的大宅子:楼下是酒馆,上面有阁楼,后花园外是一个山谷,到处都是柳树枝条。“看见了没有,这可都是好鞭子!”姥爷边走边说,踩着融化的雪,指着树条子,他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很快就要教你认字了,到那个时候,鞭子就更有用了。”
③这个宅子里到处都住满了房客,姥爷只给自己在楼上留了一间,姥姥和我则住在顶楼上。顶楼的窗户朝着大街,每逢节日和平常日子的夜晚,都可以看见成群的醉汉们从酒馆里走出去,东摇西晃的,乱喊乱叫。有时候他们是让人家从酒馆里扔出来的,他们在地上打个滚儿,又爬起来往酒馆里挤。哗啦,吱扭,嘎吧吧,“哎哟”一阵乱七八糟的响声陡起,他们开始打架了!站在楼上的窗户前看这一切,是那么好玩儿!
④每天一大早,姥爷就到两个儿的染坊去转转,打个帮手。晚上回来,他总是又累又气的样子。姥姥在家做饭、缝衣服、在花园里种种地,每天都忙得团团转。她吸着鼻烟儿,津津有味儿地打上几个喷嚏,擦擦脸上的汗,说:“噢,感谢圣母,一切都变得如此美好了!“阿廖沙,我的宝贝,咱们过得多么安宁啊!”
⑤安宁?我一点也没觉着有什么安宁,!一天到晚,房客们在院子里乱哄哄地来来往往,邻居的女人们经常跑过来,说这个说那个,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总有人喊:“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阿库琳娜·伊凡诺芙娜对谁都是那么和蔼可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着每一个人。

( 1 )选文选自前苏联作家 的《 》。

( 2 )“看见了没有,这可都是好鞭子!”这话的含义是什么?说明外祖父的什么性格?

( 3 )外祖母说“我的宝贝,咱们过得多么安宁啊!”“我”为什么觉得没有安宁?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二:那一次,我很(快乐、内疚、受启发)

从括号里的三个词中任选一个,填写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对对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