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成语中划线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B: 原驰蜡象(奔跑) 分外妖娆(美好、艳丽) 怀古伤今(忧思) C: 唯唯连声(答应的声音) 不省人事(事理) 棱角分明(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D: 化为乌有(没有) 略输文采(略微) 前仆后继(接着) |
2、 |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时常用“婵娟”代指月亮;“须眉”代指男子,“巾帼”代指女子。 B: “樱桃桑程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描写的是端午节。 C: 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泛指河流。 D: 我国古代文学中,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八十岁被称为“古稀”。 |
3、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学生我认真读过老师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B: 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C: 王强同学从班主任杨老师手里接过获奖证书,然后说:“感谢您的厚爱。” D: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使我深受感动。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勒索(lè) 面颊(jiá) 挑拨离间(jiàn) 扣人心弦(xuán) B: 龟裂(jūn) 剽悍(biāo) 含情脉脉(mò) 一哄而散(hònɡ) C: 埋怨(mán) 犷野(ɡuǎnɡ) 素昧平生(mèi) 屡见不鲜(xiān) D: 体恤(xuè) 灯盏(zhǎn) 前仆后继(pū) 供不应求(ɡōnɡ) |
5、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产业。 |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B: 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 《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 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
7、 | 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尔千半岛有绵长的海岸线、神秘宁静的古城、鳞次栉比的建筑,是一片风光旖旎的土地。 B: 远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遥远的山村,有一种返璞归真之感。 C: 为了完成这部著作,他寻章摘句 , 翻阅了大量的文献,终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D: 廉江“红橙节”顺利开幕,希望各位专家不吝赐教、实地指导,助推廉江经济发展。 |
8、 | 选出举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河中石兽》纪昀 B: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见:看见。《孙权劝学》 C: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木兰诗》 D: 谈笑有鸿儒 , 往来无白丁 鸿;博大。《陋室铭》刘禹锡 |
10、 | 下列词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 绯红 油光可鉴 宽恕 翻来复去B: 幽默 粗制烂造 酒肆 广袤无垠 C: 朱儒 诚皇诚恐 愚钝 黯然失色 D: 器宇 繁花似锦 迁徙 落英缤纷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画堂春·寄子由① (宋)苏轼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注】①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画堂春》中的“归去奈愁何”与《水调歌头》中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都有“归去”一词,它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①万里赴戎机________ ②朔气传金柝________ ③策勋十二转________ ④赏赐百千强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3 )木兰辞官不就,可见其具有怎样的高尚品德? |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 1 )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①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②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 4 )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大年夜
肖复兴
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五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几年来,变迁很大,它却依然偏于小区一隔,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却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虽然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却一直是那几个,老板也始终是同一个人。一件事情能坚持十几年不变是多么不容易啊!
那是去年大年三十的事情。
小区好多人图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他的店,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到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总是买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都走了,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直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会不会耽误他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理发店的老板像个心理学家,一下子就看出我的心思,笑着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人,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等她坐下来,我隐隐地替老板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显然,她也看到了老板这一瞬间的变化,带有几分求情急忙解释道:“求您了,我这么大年纪,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待会儿,是我第一次到男朋友家过年。希望弄得漂漂亮亮,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啊,说不定就成了!”
老板听完,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我知道时间对于老板的紧张,赶紧向老板学习,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打定主意,硬是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的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我在旁边,想着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当我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叫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老被麻利儿地做完了她的头发。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会儿工夫就得!”
果然,一会儿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闸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我们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丰田车旁,挥着手招呼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车打着火,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她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会儿工夫就到。”丰田车欢快地跑走了。
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燃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有删改)
( 1 )根据下面表格的提示,概括故事情节。
老板准备打烊 |
“我”:①________ |
老板:重新插上电插销,准备给“我”理发 |
|
女客人进店 |
“我”:②________ |
老板:熟练地弄好了女客人的头发,并坚持给“我”理发 |
|
老板给“我”理完发 |
“我”:③________ |
女客人:④________ |
①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②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 3 )文中的“我”、老板、女客人都有善于“为他人着想”之处,请结合选文举例分析。要求:1)写一篇文体规范的记叙文,注意人称的使用,写出真情实感。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