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或短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维建的故事在教育界和培训界被神秘地传诵着,他是当之无愧的教育演讲和策划大师,被誉为“中国最牛教师”。B: 2012年央视的春晚是场视觉盛宴,全国观众都对精彩的节目吹毛求疵 , 交口称赞。 C: 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关部门在中国管辖的海域设置浮标,目的是进行海上气象测量,此举无可厚非。 D: 大学毕业走向基层,走向广大的农村。“海阔凭鱼跃 , 天高任鸟飞”,在那里,他们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
2、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瞥(piē)见 诓(kuānɡ)骗 琼(qiónɡ)楼 B: 阔绰(cuò) 玄(xuán)虚 慰藉(jí) C: 哽咽(yè) 脊(jǐ)梁 确凿(záo) D: 渺(miǎo)茫 牡蛎(lì) 阴晦(huì)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的注音或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彷徨huáng 踌躇chú 确凿záo 人迹罕hǎn至B: 叮瞩zhǔ 瞬息sùn 脑髓 suí 马革果gǔo尸 C: 骊歌lì 嫉妒 jì 蝉蜕 duì 鞠躬尽瘁zú D: 花圃bǔ 祈祷dǒo 重荷hè 妇儒rú皆知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嘛?害得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 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C: 他咄咄逼人 , 气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D: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 原来她一直在暗中帮我。 |
5、 | 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B: 在目眩神迷的感官刺激背后,电影《天才枪手》所表现的主题,更值得我们回味反思。 C: 在艾弗森的带领下,“76人”队发挥出色,轻描淡写地将比分反超。 D: 军阀张宗昌胸无点墨,却喜欢附庸风雅,常常闹出丑剧,真是贻笑大方。 |
6、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怒发冲冠 窗前明月 草长莺飞 C: 怒发冲冠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D: 草长莺飞 窗前明月 怒发冲冠 |
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郎润 嘹亮 呼朋引伴 B: 烘托 瘫痪 各得其所 C: 化装 烂漫 人声鼎沸 D: 造仿 遮蔽 见异思迁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隧洞(suì) 号叫(háo) 一气呵成(hē) 如坐针毡(zhān) B: 旗帜(zhì) 门槛(kǎn) 影影绰绰(chuò) 两肋插刀(lèi) C: 迷惘(wǎnɡ) 盘桓(huán) 千钧之力(jūn) 血雨腥风(xīnɡ) D: 烟囱(chōnɡ) 附和(hè) 长夜漫漫(màn) 不知好歹(dǎi) |
9、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B: 《水浒传》是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C: 《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地方特色浓郁,作者是贺敬之。 D: 《皇帝的新装》《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企盼 央浼 悠然 嬉戏 B: 殊荣 温驯 繁殖 痛悼 C: 打扰 葱茏 潦绕 覆盖 D: 癖好 荤食 诞生 纤维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杂诗》 其二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遂从而神之( ) ②左右走报( ) ( 2 )对画线句“商陵君使人豢而驯之”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温顺地对待它。 B: 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训练它。 C: 商陵君派人喂养它并使它顺从。 D: 商陵君派人把它圈起来并慢慢熟悉它。 ( 3 )阅读《商陵君豢“龙”》后同学们有不同的思考,比较集中的启示有两点,请你概括文中得出这两点启示的相关内容。 ⑴启示一:真假不辨,以致招来杀身之祸。 ⑵启示二:要兼听,偏听则暗,兼听则明。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
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花房邂逅,感受温暖→ →重戴桂冠,冷落花农→
( 2 )请对下面句子进行赏析。中国珠算
①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决议,正式将“中国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度过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将廉价的制作材料、精巧的设计思想和深刻的数理内涵整合在一起,组合为一种气质非常独特的计算体系,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②珠算由筹算演变而来,人们在算筹的基础上,改进发明出了更为先进的珠算盘。珠算盘的来历,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据说当时就有了“算板”。到了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了一种珠算盘,每位有5颗可动的算珠,上面l颗相当于5,下面4颗每颗当作l,这是对珠算盘最早的确切的文字记载,到了明代,对珠算盘的记录更加详细,如数学家徐心鲁的《盘珠算法))插图记载是上l珠;午荣的《鲁班经》是上2珠,下5珠,除此之外,他还记述了算盘的尺寸。
③最常见的传统算盘,为上2珠,下5珠,上面一粒表示“5”,下面一粒表示“1”,在用算盘进行计算时,采用“五升十进制”,即每一档满5时便用一粒上珠表示,每一档满l0时便向前一档进位1。古代的珠算法,以手拨算珠进行运算。为了快速掌握各种算法,人们将手指动作编成了口诀,并不断探索着如何优化算法和动作,让计算变得更加快捷.
④珠算乘法所用的“九九”口诀起源甚早,失约春秋战国时就已在筹算中应用了。到了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九除者增一”“八除者增二”,后来渐渐演变为“九一下加一”“八一下加二”等口诀。杨辉在《乘除通变算宝》中,叙述了“九归”。他。在当时流传的4句“古括”上,添注了32句新口诀。元代朱世杰的《算学启蒙》载有九归口诀36句,之后丁巨的《算法八卷》,其中也有“撞归口决”。就这样,珠算的口诀慢慢丰富起来。到了明代,各位有识之士纷纷努力,先后对古珠算法进行了总结、规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算盘的应用领域。
⑤这些努力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借助珠算盘这个简单的工具,算术这门本来需要一定理解能力的学问在大众中迅速而空前地普及开来。计算,已经不再是有知识的人才能掌握的高难动作了。现在,只要能背下珠算法口诀并辅以一定时日的拔球练习.即便是不懂算术原理的粗汉,照样也能完成加减甚至乘除等复杂的日常计算。
⑥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盔民问,常会听到“金算盘” “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⑦简简单单一副算盘,背后竟有这么多学问,能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就不奇怪了。
(作者:王渝生,选文有删改)
( 1 )文章第②③自然段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珠算?请简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