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邯郸市钢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为水上古城元宵灯会量身定做的融传统人文故事、地域特色于一体的花灯,体现出现代灯光技术与古典文化艺术的结合。
B: 今天,张萌和李露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她们要在联欢会上表演节目。
C: 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 对于作文中的错别字,许多老师不以为然 , 觉得这些问题不必叫真,长大了自然会解决。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yī) 劫(lüè) 前后继(pú)
B: 拮(jū) 伤(zhōng) 风景(shā)
C: 食(mì) 发 (zhèng) 抽丝茧(bāo)
D: 星宿(xiù) 残(cuī) 聒不舍(qiǎng)
3、

下列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曰:“缚者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A: 曷:同“何”
B: 坐:犯罪
C: 徒:只
D: 其实:实际上
4、下面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笑(shěn) 绰(chuò) 酝(niàng) 然长逝(cù)
B: 意(qiè) 悍(piāo) 护(pì) 吹毛求(cī)
C: 据(jié) 杂(rǒng) 默(jiān) 断壁残(yuán)
D: 忐(tè) 喑(yīn) 立(zhù) 鳞次比(zhì)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意孤行 , 对中国商品加征高额关税,损人害己。
B: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等西方大国再也不能随心所欲地欺辱我们了!
C: 这个小偷虽然能随机应变 , 但也难以逃脱“天网”的追踪。
D: 有教养的同学,在学业上取得了一点进步,决不会自吹自擂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

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

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③④②⑤①
D: ①⑤②④③
7、

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仍然喜欢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这句话的主干是:“人们喜欢月亮”。
B: “只有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才会更好。”这是个条件复句。
C: 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有些古文,其标题就表明了文章的体裁。如《陋室铭》《醉翁亭记》《出师表》《马说》等题目中的“铭”“记”“表”“说”都表明了该文的文体。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那烟雨中的柳叶湖,恰如一幅淡雅而隽永的水墨画,展现出她别样的风姿。
B: 在即将举行的广州亚运会上,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一定充分发扬自身水平。
C: 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D: 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耐心细致地纠正并指出我考试中的问题的情景。
9、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①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②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④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⑤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⑥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A: ②③⑥①⑤④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③⑥①②④⑤
D: ②①③④⑥⑤
10、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仓皇 嘹亮 乳臭未干 海底隧道
B: 烘托 衙门 束手无策 为富不仁
C: 酝酿 私塾 柳暗花明 抖擞精神
D: 肌肤 荤菜 指高气扬 花支招展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 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 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 2 )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在必醉 ②环堵萧然 ③短褐穿结 ④以此自终

( 2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3 )联系文章内容填空
文中“ ________ ”一句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4 )陶渊明“好读书”却又“不求甚解”,这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废墟中的妈妈

王世虎

没有一点预兆,凌晨两点半,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无情地蹂躏了这座处于山区的小县城。只是几秒钟的时间,一切却已面目全非,大自然如同一头忽然发了疯的困兽,把大地撕扯得四分五裂。

“快,前面废墟下又发现了一名幸存者!”

“是个小女孩,大概四五岁。”冲在前面的队友矫健地匍匐在地,边用手电筒往里面照边说,“她还活着,但左腿被倒塌的石块压住了,动弹不得。”

外边的人都焦急地竖起了耳朵,里面隐隐传来小女孩悲伤的哭泣声。

队长仔细地观察起周围的形势,末了,无奈地摇摇头:“四周阻挡的水泥横梁和石块太厚重,人力根本搬不动,必须等待重型救灾机械部队来增援。”

“可是救灾机械装备要到明天才能运过来,”一个队友说,“我们刚刚接到指挥部通知,下午的余震中道路又发生了局部塌方,现在正在抢修中,机械装备最早也要等到明天早晨。”

“但我怕孩子支撑不了那么久啊!”匍匐在地的队友担心地说,“她那么小,又被困了那么久,不吃不喝的,情况非常危险。”

“让我来!”忽然,人群的后面有人喊。人们这才注意到她,她哽咽地说:“她是我女儿,让我来吧。”

大家都自觉地给她让出了一条路,匍匐在地的队友也退了出来。她缓缓地跪了下去,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孩子,我是妈妈!”

“妈妈——”听到她的声音,小女孩哭得更凄惨了。

“孩子,妈妈在这儿,别怕!”她温柔地说,“来,把手伸给我。”

一支脏兮兮的小手从水泥缝中伸了出来,她一把握住,紧紧地。“孩子,别哭,妈妈在这儿,妈妈就在你身边。妈妈相信你是最坚强的,你再忍耐一下,我们马上就把你救出来。”

果然,小女孩停止了哭泣,喃喃地说:“妈妈,你不要离开我,我不哭……可我就是怕,我旁边有好多死人……妈妈,你能给我唱歌听吗?”

“好,妈妈给你唱。”她用力地咬咬嘴唇,抑制住快要溢出的泪水,唱了起来:“小白兔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叫也不开……”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上半身倾进石板缝中,没有换一个姿势,不停地唱歌。

天渐渐黑了,还飘起了小雨,她仍然跪在那里,一首接一首地唱歌。慢慢地,里面的孩子也没了恐惧,饶有兴趣地跟着她一起哼了起来。期间,有队友过来叫她吃饭,她摇摇头:“女儿都没吃,我吃不下”;期间,也有队友给她送来雨衣,她挥挥手:“女儿都淋着雨,我怕什么”;期间,还有队友过来想代替她守候,她同样拒绝了:“女儿需要妈妈,我要给她唱歌,这样她才不会害怕,不会睡着。女儿一睡着,就再也不会醒了……”

寂静的夜空中,一直回荡着她那婉约动听的歌声……

终于,第二天一早,救灾机械赶到了现场。两个小时后,小女孩成功地获得了营救。看着小女孩微弱的呼吸,医生不可思议地感叹道:“一个孩子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竟坚持了近一百个小时,这真是一个奇迹!真不知道,有什么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此时,距发现小女孩已经过去了十五个小时,而她,因为长时间跪在地上唱歌,劳累过度,在看见小女孩被抬上救护车的那一刹那,昏了过去。

在场的群众都被她的执着和坚持感动了,钦佩地说:“她真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小女孩很幸福,她有一个全世界最伟大最坚强的妈妈。”

“不,你们错了。”队长回过头,泪眼婆娑地说,“她不是小女孩的妈妈,她的女儿在地震那天就遇难了。到今天为止,这已是她营救出的第八个女儿。”

顿时,现场一片寂静,许多人的眼睛,都默默湿润了……

(有删减)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她缓缓地跪了下去,艰难地往狭小的废墟缝中钻。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她就一直跪在碎石遍布的废墟上,上半身倾进石板缝中,没有换一个姿势,不停地唱歌。

( 3 )选文到文末才点明她不是被救女孩的母亲,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4 )选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翡翠莲雾

林清玄

①外祖母家最后的一棵莲雾树,因为院子前面拓宽道路,被工程队砍除了,听说要砍的时候,树上还结满了莲雾。看到哥哥的来信,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②从我有记忆开始,外祖母家前就是一个大的果园,种满荔枝、柿子、龙眼、枣子、莲雾等水果,因此暑假的时候,我们最爱住在外祖母家,每天都在果园中追逐嬉戏,爬到树上去摘水果。外祖母逝世很多年了,每次想起她来,自己就仿佛置身在那个果园中,又回到外祖母的怀抱。

③记忆中的果园所盛产的水果,和现在的水果比较起来是完全不同的,因为都是“土种”,大部分是长得细小而有酸味的。柿子比不上现在的肥软多汁,荔枝修长带些酸味,龙眼是小而肉薄,枣子长得还没有现在一半大,一点也比不上现在市场上经过改良的品种。

④只有十几株莲雾树是我印象最深的。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这种土生土长的莲雾汁水虽少,嚼起来坚实香脆,别有风味。

⑤那十几株绿色莲雾树长得格外粗壮高大,柿子、荔枝树都比不上它,它大到小孩子可以躺在枝桠的杈上睡午觉。一串串累累的果实藏在树叶中,有时因颜色相同而难以发现。

⑥不知道绿色的莲雾何时在市场上消失,现在的莲雾都是淡红色的品种,肥胖多汁,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吃它,总觉得好像是水做成的,少了莲雾应该有的气味,尤其是雨季生长的红莲雾几乎是淡而无味的。每次看到红莲雾,我都想起一串串的绿色铃铛,还有在莲雾树上午睡的一段记忆。

⑦由于舅舅们并不是赖着那个果园维生,多年来,一直让它任意生长,收成的时候总会送一些给我们家,有时表兄弟上台北,也会带一袋来给我。因此尽管时空流转,我和果园好像还维持着一种情感的牵系,那种感情是难以表白的,它无可置疑地见证我们一些成长的痕迹。

⑧又一年,因为乡道的开辟,莲雾树几乎被砍光了,只留下最靠屋子的一株。外祖母的果园原本是没有路的,后来为探收方便,在两排莲雾树间开了一条脚踏车可以走的路,不久之后,摩托车来了,路又开宽一些,最后汽车来了,两排莲雾首先遭殃,现在单向的汽车道也不足了,最后一株莲雾因而不保。

⑨听说要砍那株莲雾树,方圆几里的人都跑去参观,因为它是附近仅存长绿色果实的莲雾,它的树龄五十几年,也是附近最老的果树了。砍倒一棵莲雾树在道路拓宽时是微不足道的,对我而言,却如同砍除了心中的一片果园。我知道,再也不能吃到那棵树结成的莲雾了。

⑩我的表兄弟,近年来因为纷纷离乡而星散了,家园已不复昔日规模,家前的果园自然日益缩小,现在剩下的,只是几株零散的荔枝、柿子了。

⑪最后一株莲雾树的砍除不只是情伤,也让我想起品种改良的一些问题。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水果无不是经过品种的改良,我幼年的时候是如何也不能想象现在竟有那么大的荔枝、龙眼、枣子的,然而这些新的品种,有时候味道真是不如从前,翡翠莲雾是最好的例子。

⑫有一回我在市场上买到几条土生的小萝卜,高兴得不得了,因为那些打过荷尔蒙、施过大量农药与肥料,收成时还经过漂白的大萝卜,只是好看罢了,哪里有小萝卜结实呢,可惜我们生长的是一个快速膨胀的时代连水果青菜都不能避免膨胀,结果是,品种不断改良,田园风味逐渐丧失,有许多最适合台湾气候和环境的品种也因而灭绝,这是值得担忧的现象。

⑬外祖母手植的莲雾树不在了,我只好把它种在心中,在这个转变的时代,任何事物只有放在心中最保险。我把它种在心灵果园的一角,这样我可以随时采摘,并且时刻记得,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

( 1 )翡翠莲雾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虽然我没有亲眼见到那棵莲雾树倒下,脑中却浮起一幅图像——莲雾树应声倒下,满地青色的莲雾在阳光下乱滚。

②树上结出的莲雾全是翠绿颜色,果实瘦瘦的,形状有一点像翡翠雕成的铃铛。但那种绿色是淡的,就着阳光,给人透明的感觉。

( 3 )第三段写记忆中的水果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 4 )请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⑪、⑫段在文中的作用。
( 5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在这片土地上曾生长过绿如翡翠的莲雾,是别的品种不能取代的。”这句话的理解,探究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多想说声谢谢你

提示:①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600字左右。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白衣宝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