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北京市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外(fēn) 妖(ráo) 忧(qī) 樯倾摧(yī)
B: 喉(long) 婷(pīng) 红(hùn) 浩浩汤汤(shāng)
C: 束(fù) 羁(bàn) 撺掇(cuān duo) 一碧万(qǐng)
D: 衣(cuì) 冕(guān) 连(qiǎo) 雾凇沆(dà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拖泥带水 长吁短叹 美味家肴 一视同人
B: 转弯抹角 穷愁潦倒 重峦叠嶂 销声匿迹
C: 风尘苦旅  生死祸福 心血来朝 名副其实
D: 悠游自在 囊萤映雪 司空见贯 触目伤怀
3、积累是写作的源泉,正确是积累的保障。小明同学积累的语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急 , 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B: 元宵节到了,街头人声鼎沸 , 大家都急着看花灯呢!
C: 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鳞鳞的鱼塘。
D: 清晨,在植物园里,丽丽看到了很多奇花异草,大家都小心冀冀的,生怕惊扰了它们的好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使信息网络得到了快速普及。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使用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强大重视。
C: “天宫二号”是一个用于进一步验证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及进行一系列空间试验。
D: 在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优秀人物活跃在襄阳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经久不衰的历史故事。
5、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笑(shàn) 羁(pàn) 默(qiè) 浑身数(xiè)
B: 凛(lǐn) 痛(zhì) 重(hé) 然而止(jiá)
C: 成(cuán) 归(xǐng) 骨(biān) 差不齐(cēn)
D: 石(pān) 着(zhào) 古(hén) 气冲牛(dòu)
6、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怂(yǒng) 待(nǜe) 伏(quǎn) 屋(jǐ)
B: 嘱(dīn) 戒(chéng) 冤(wǎng) 怪(chēn)
C: 温(xùn) 大相庭(jìng) 匐(pú) 羞(qùe)
D: 蔽(shàn) 收(liǎn) 狡(xiá) 养(xù)
7、填人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母亲和妹妹都会唱家乡的山歌母亲的山歌,妹妹的山歌;母亲的山歌是山洞里流出的一泓清泉,所以水一样的;妹妹的山歌是云端里飞来的一只云雀,所以云一样的;母亲和妹妹的山歌,都来自生活、大地和心灵,所以格外生动和动听姒至于,母亲和妹妹的山歌停了,那声音还萦绕在梁上,飘荡在天上,真正的天籁之音。

A: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飘逸十净 温厚酽醇
B: 飘逸干净 温厚酽醇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C: 低回圆润 高亢清丽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D: 温厚酽醇 飘逸干净 高亢清丽 低回圆润
8、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9、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豆蔻”“束发”是古代特定年龄的别称,“婵娟”“玉盘”是月亮的美称。
B: 鲁迅的《孔乙己》、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骆驼祥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都是小说,它们都是以主人公名字来命名的。
C: 成语“无人问津”“一鼓作气”“三顾茅庐”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曹刿论战》《出师表》。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作品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10、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
A: 面部表情
B: 舞蹈动作
C: 器械表演
D: 杂技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归绝句

元稹

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士曾参军。武关,在今陕西省商县东。

( 1 )此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分析。
( 2 )景语皆情语,第四句以景语收住全篇。请用生动的语言对第四句的内容加以描述。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⑴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桑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馀。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⑵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乃止。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选自欧阳修《桑怿传》,有删改)
【注释】①桑怿:人名。②襄城:地名。下文的汝旁县、郏城、雍丘均属地名。③京西转运使:官职名。下文的尉也是官职名。④廪:粮仓。⑤里人:同乡人。⑥饲:供养。⑦铁简:狭长的铁片。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或短语。
伛偻提携( ) ② 杂然而前陈者( )
③见民避溺者( ) ④ 遂弃其粟( )
⑤粟尽乃止 ( )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 3 )欧阳修说:“怿,可谓义勇之士。”请结合【乙】文内容作具体阐释。

( 4 )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 甲文以“乐”为核心,描绘了游宴之乐的美好场景,突出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B: 乙文中的桑怿“授郏城尉”的原因是“以舟载民”“汝旁县为之无盗”。
C: 两文中“醒能述以文”“独提一剑以往”“将以舟载之”中的“以”的意思或用法相同。
D: 甲乙两文“记”“传”一体,写景写人都充满激情,妙趣横生,又都渗透客观评价。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选自2014年2月2日《新民晚报》,有改动)


( 1 )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 2 )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 3 )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 4 )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 5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小题。

“长江女神”芳踪已逝?

一位瑞士富豪的后裔和一群科学家想要拯救生活在中国长江水域的白鳍豚,然而,没人知道这种动物是否还存在。上个月,瑞士人奥古斯特•弗鲁格率领一支由中国、日本、瑞士及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考察队开始搜寻白鳍豚的下落。白鳍豚是一种生性害羞、视力极差的淡水哺乳动物,数百年来在中国传说中一直被誉为“长江女神”。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就曾估计,当时长江里仅剩约200头白鳍豚,在长江水道的货船和渔船的夹缝中苦苦生存。而到1997年人们最后一次亲眼看见白鳍豚时,科学家们再次估计,这种身长6英尺左右的动物最多只剩下17头了。中国的白鳍豚也已被逼到了绝境。“这样的大型哺乳动物从我们眼皮底下消失可不是件小事。”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鲍勃•皮特曼一边用望远镜搜寻远处的水域一边如此说道。

白鳍豚的境遇凸现了中国为其经济的急速发展所付出的昂贵代价,伴随经济高速发展的是空气和水域的严重污染。白鳍豚这种长吻似剑、具有神奇声呐系统因而能在浑浊江水中自由穿行的大型水生哺乳动物,由于缺乏政府的有力保护和国际社会的足够关注,眼下看来已经沦入万劫不复之境。

为了这次活动,弗鲁格召聚了一批来自东西方的科学家,其中包括中国知名的白鳍豚保护专家王丁,还有美国商务部属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海洋生态学家皮特曼。“白鳍豚是一种美丽的动物,位列食物链的顶端,并且亲近人类。如果长江无法养育白豚,那里也就不适合人类生活了。”王丁望着沿江不断排出污染废物的工厂说。

关于白鳍豚的最早记载要追溯到两千年前,后来,这种神奇的动物不知不觉进入了爱情故事,摇身一变成为美人鱼一样的美丽女子的化身。因此渔人都将它称做“长江女神”,还说它能预测天气。

瑞士科学家乔吉奥•皮利里于上世纪70年代晚期来到中国开始对白鳍豚进行深入研究,直到此时,人们才开始对白鳍豚有所了解。

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白鳍豚的数量急剧下降。它们喜欢栖息的沙洲没有了,河道也被炸毁了。白鳍豚和渔民争食,经常陷入渔民捕鱼的渔网,船只的马达声也令它们茫然。

1978年,中国政府决定成立科研小组,专门研究这一濒危物种,这个组织目前的主管人就是王丁。王丁在中国被称为“白鳍豚先生”,他是从1980年开始喜欢上这种动物的。当时,渔民把一头受重伤的白鳍豚送到武汉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交由他照料。王丁和他的同事把这头名为“淇淇”的白鳍豚放养在一个鱼塘里,帮它敷用一种传统中药药膏,逐渐使它恢复了健康。王丁和同事们继续照料淇淇,知道他与2002年7月寿终而死。“失去他就像失去了家里的亲人一样,”王丁说。

弗鲁格见到王丁后被他对事业的热忱所深深感染。白鳍豚的处境岌岌可危,弗鲁格认为人们为拯救这种濒绝动物所做的努力还远远不够。他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曾有一头白鳍豚和几头体型较小的江豚一起被转移到了相对封闭的保护区,结果将囤货了下来,而白鳍豚却死了。

时光流逝。到2004年,渔民们几乎已经见不到白鳍豚了。弗鲁格开始组织中外科学家搜寻它们的下落。

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研究人员将轮流搜索江面寻找白鳍豚的踪影。如果能发现10头以上白鳍豚,他们将讨论下一步的行动计划,但是目前看来希望渺茫。船上的大多数科学家担心他们一头也看不见。

多年来,皮特曼一直在全世界的江河湖海里搜寻珍稀的鲸类物种。他说,这次行程将是最艰难的一次。“预想中的几乎灭绝的现状使得发现白鳍豚的几率变得微乎其微,我之所以来是要向它们致以最后的敬意。”

(选自美国《华尔街日报》,获普利策奖,有删改)

( 1 )下列对新闻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新闻标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深深地透露着对“长江女神”生存现状的担忧,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将白鳍豚喻为“长江女神”,表明了人类对白鳍豚的喜爱, 但是又是人类将白鳍豚逼上了绝境,这表明了人类的虚伪残酷。
C: 文章中关于白鳍豚的传说,属于新闻中的插叙部分,它提供一种背景材料,让读者在品味神奇动物的美的故事时,感叹当前白鳍豚的严酷的生存现状。
D: 造成白鳍豚处境岌岌可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原因是中外科学家在如何保护白 鳍豚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致。
E: 本文虽以白鳍豚为新闻报道对象,但却从中揭示出中国经济发展给环境造成的破坏问题,可谓小中见大。
( 2 )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请简析该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 3 )文章引用了东西方多国科学家对“拯救白鳍豚”的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人生而为人,都是用自己的行动在扮演不同的角色,演不同的戏。与戏台上的戏大大不同地是,人生之戏只有一次,不能颠倒重来,因此,要慎重对待,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请以“戏”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要说真话,抒真情;②自拟题目,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等待未来的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