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通州区第一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油光可签 抑扬顿措 宽恕 文绉绉
B: 奥密 幽默 无可置疑 粗制烂造
C: 黯然失色 郁郁寡欢 酒肆 愚钝
D: 成惶成恐 浑浑噩噩 狼籍 相形见拙
2、下列词句中,没有用典的一句是( )
A: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B: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斜塔上的实验》是一篇写伽利略生平的传记的节选,全文是按照“比萨斜塔上的实验—摆动挂灯的启示—孩子和学生时代”的思路展开的。
B: 在散文《济南的冬天》中,老舍抓住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冬景图。语言准确生动,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
C: 《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其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 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社戏》这篇小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浏览新闻是人们目前通过移动终端主要进行的活动。
B: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C: 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 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产业。
5、关于修辞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受伤的手指头在赫留金看来是主持公道、要求赔偿的证据。
B: “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围观人聚集之快。从而反映了当时民众无聊的状态。
C: “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本句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传神地表现出小狗委屈害怕的状态。
D: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反映了当时典型的社会环境。
6、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
A: 环(chú) 者胜(yì)
B: 林(fēi) 射者(zhōng)
C: 然(tuī) 岩穴(míng)
D: 野(sù) 琊也(liáng)
7、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 (qí) 跄(niàng) 精神铄(jué) 踌(chú)
B: 裂 (gūn) 星宿(xiù) 丢三四(là) 面(huó)
C: 笑 (chī) 伛(lǚ) 锐不可(dāng) 隐(cè)
D: 女 (sū) 挛(jìng) 步履跚 (pán) 温(xīn)
8、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
B: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明末清初张岱
C: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宋代“山中宰相”陶弘景
D: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清代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本书出版后,他常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兴奋,人仿佛飞起来一样,飘啊飘啊。
B: 《流浪地球》以科幻感十足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赚足了观众的眼球。
C: 夜幕下,城市的霓虹灯照亮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也照亮了鳞次栉比的街道小巷。
D: 不可否认,动漫所营造的阅读氛围,对受众的审美塑造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10、

下面划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朝服冠(穿戴) 木兰当织(门)
B: 马无故而入胡(死亡) 吾妻之(认为……美)我者
C: 人恒然后能改(过去) 神福也(保佑)
D: 一狼其中(打洞) 死,死国可乎(等待)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完成下列各题:
( 1 )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________;下阕重在________
( 2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行乱其所为________

②曾益所不能________

③而后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课文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卑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 课文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课文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及国家命运的关系,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 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1 )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 2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 3 )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 4 )读了这篇文章,你对“责任”有哪些认识?
阅读

老街小面

王春迪

1)老街小面,老街人最喜爱的小吃。

2)貌不惊人的一道面,里头大有讲究。巴掌大的面团,要加一遍蛋、两遍水、三遍碱、九九八十一遍揉,直至面团柔润光滑,再将其抻好。有了年月的师傅手如杆秤,要几两全凭手抓,眯着眼都不差毫厘!面细,入锅不合盖,多用笊篱来煮,八分熟捞出,冷水凉过,长筷挑起,那面条根根细如银丝,条条绵如垂柳。

3)小面的卤,更是独特!卤汤里头配有鸡鱼虾肉。鱼,多用辫子鱼、黑鱼,正月的沙光鱼最好!所谓“正月沙光赛羊汤”,再浇半勺新鲜的海蛎子,滴点热辣油,温一壶老坛烧酒,边吃边喝,那味道,啧啧,说句不好听的,吃完面上枷子送你上路都值了!

4)老街上,平时跑腿抡膀子的苦力,给人缝补洗涮的婆娘,口袋里有了几个不用救急的铜板,就会带着老人孩子过来,给老人孩子弄碗面,自个儿带块干饼,向面馆孙掌柜要点卤子,一家老小这就算解了馋。

5)老街首富海爷,也特好这口。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管家瞧见,不用问,立刻抄起海爷用的正德碗、牙骨筷,揣上紫砂壶、汝窑杯,捏点龙井、拎个酒壶,跟着走吧,海爷一准儿想吃小面了!

6)海爷吃面,总是先喝三口鲜汤开胃,再吃口面、续口酒,面吃完,碗里必留一口鲜汤。最后碗一抬,头一仰,缓缓低眉,胡须一捋,呼出一口热辣辣的白气。此时,再看海爷的脸,笑起来花白胡子都是一抖一抖的。

7)这天,面馆孙掌柜隔着几桌人瞅见海爷正往外呼白气,正拨着算盘,立刻从柜台里头出来,到门口候着,海爷的管家正欲结账,孙掌柜弓着腰作揖道,海爷,您老的账,早有人结了。

8)海爷心想,必定是刚才哪位东家、掌柜,付账时就手把自己的面钱给付了。一碗面不值几个钱,无需吆喝。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海爷遂转身,无论识与不识,贫富贵贱,跟在场的老少爷们儿抱了抱拳,道了声慢慢吃,抬脚就走。

9)身后,面馆的伙计将海爷用过的碗筷碟壶规规矩矩地收好、洗好,一会儿由专人给海爷送府里去。

10)此后,隔三差五,海爷又来吃了几次小面,都被人预先结了账。海爷忍不住问孙掌柜,谁啊这是?孙掌柜说,我也不认识,这人浓眉阔脸大胡子,行事像生意人,说话像镖师,身板像土匪,来时吃了碗面,狼吞虎咽地拨到嘴里,喊了声好,就是这个味儿!而后就向我打听您,边说边扔了两块银锭给我,说海爷这辈子的面钱,他都包了。

11)海爷纳闷了,多新鲜的事儿!哪有光给人掏银子不留名的?

12)孙掌柜作揖道,海爷莫怪,江湖水深,人家不说,咱也不好问。要我猜,定是海爷您早年积德,人家不便留名留姓,暗中报您的恩来了。

13)海爷微微一笑,哪有报恩报到面馆来的?

14)孙掌柜笑道,那可不一定!早年您在这儿吃面,看到有人拖儿带女地要饭逃荒,您哪回不顺手买碗面给人家?保不准那人就是当年被您救过的孩子。

15)转脸,海爷扔了块碎银子给孙掌柜,他再来,就说好意我心领了。我吃面,让别人付钱,这样的面,我吃不香!

16)孙掌柜将银子捏在手里,眉毛皱成一条线,不知咋办好。

17)几天后,孙掌柜又碰见海爷,赶忙笑脸相迎道,海爷,那位爷又来了,我把您的话照实告诉他,他那脸沉得像块黑秤砣,愣说您不给面子。您看这事……

18)话音未落,海爷哈哈一笑。

19)这人有点意思。海爷笑道。

20)这样好了,海爷说,今后,我来吃面,面钱我照给。他的那份心意,你就记下来,贴到墙上,我吃一碗,你就贴一张。将来,若有老幼病残孤儿寡母的流落到这儿,你就撕一张,替我给人家下碗面。如何?

21)孙掌柜点了点头,弓腰拱手,佩服不已。这事,很快传遍了老街。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吃小面时也学海爷,吃一碗,付两份钱,那一份贴墙上。墙上的纸片,不断有人撕,也不断有人贴,天长日久的,纸片不仅没少,反而密密麻麻的,越来越多。

22)现今,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那时的小面传到今天也变了很多味道。惟有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 1 )根据情节,填写下面的内容。

①海爷吃完小面,得知自己的账早有人结了。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越来越多的人学海爷,多付一份面钱,为别人结账。

( 2 )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海爷的性格特点。
( 3 )结合加点的文字,赏析第(5)段画线句。

时常,饭点一到,海爷对着府上一桌子山珍海味皱眉瞪眼,筷子拿在手里,戳戳猪肘,点点螃蟹……而后咂咂嘴,筷子一扔,走啦!

( 4 )第(8)段中“平日,海爷他自个儿不吭声地帮人结了多少碗面,也都没个数”在文中有何作用?
( 5 )“当年的面馆早已消失”,可为什么“唯有这个吃面的故事,连同那些鲜活的人物”,却能够“在老街百姓的嘴里,津津乐道,代代相传”?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阅读下面材料,写一则通知。
县教育局将于6月25、26日借用你班(初二①班)教室举行中考,请你以初二①班班主任陈老师的名义写一则通知,请初二①班同学于今天(22日)下午把教室打扫干净,并把留在教室里的个人学习资料带回家。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つ温存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