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法国作家法布尔,他被公认为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B: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老舍,原名舒庆春,杰出的语言大师。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D: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
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B: 词又称“散曲”“曲子词”,也叫“绝句”“长短句”等。 C: 《故乡》《藤野先生》都是我国近代作家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D: 《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儒林外史》是我国明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
3、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节假日回乡探亲,我发现农村打麻将现象蔚然成风 , 这种现象令人担忧.B: 在这次考试中,他受到了沉重打击,便开始妄自菲薄自己了. C: 中国古典诗词一挥而就达到文学的最高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了. D: 丰子恺的漫画《瞻瞻的脚踏车》将瞻瞻活泼有趣的神态画得惟妙惟肖 . |
4、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传统书信_______(承载/承担)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②我们经历了灾难的创痛,更在灾难中铸就了不屈的精神,_______(凝聚/凝结)了无尽的力量。 ③即使在老年时,这个为人们爱戴的艺术家也比所有的同龄人,_______(甚至/尤其)比许多年轻人更加充满了生命力。 ④尽管这一“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庞大,但是由于脱离了现实,财力不堪重负,弄得劳民伤财,群众不仅没有受益,_______(而且/反而)加重了负担。 A: 承载 凝结 甚至 而且 B: 承载 凝聚 甚至 反而 C: 承担 凝结 尤其 反而 D: 承担 凝聚 尤其 而且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志对不小心撞了自己一下的同学说:“你没长眼睛呀?” B: 小刚拿起电话说:“您好!…我爸爸不在家,等我爸回来,让他给您回个电话,好吗?” C: 他举杯向客人敬酒说:“可惜今天该来的人没来!” D: 班长对被参观工厂的领导说:“我们的光临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
6、 |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济南的冬天》以“温晴”为主线,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文章情景交融。B: 川剧《变脸》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身怀绝技、孤身闯荡江湖的抗日老英雄的形象。 C: 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D: 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引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
7、 |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摇曳 阴翳 无微不至B: 厮守 荆棘 雾凇沆砀 C: 垂髫 勒索 悬崖勒马 D: 至息 面颊 安分守己 |
8、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娉婷(pīng) 亵渎(dú) 强聒不舍(guō) 矫揉造作(jiǎo) B: 宽宥(yù) 发窘(jiǒng) 孜孜不倦(zī) 杳无消息(yǎo) C: 喑哑(yīn) 恪守(gè) 自惭形秽(huì) 度德量力(duó) D: 诘难(jié) 矗立(zhù) 味同嚼蜡(jiáo) 拈轻怕重(niān) |
9、 | 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拮据 jù 诓骗 kuāng 恪尽职守kè 一抔黄土póuB: 簇新cù 蓬蒿gāo 吹毛求疵cī 断壁残垣yuán C: 荣膺yīng 沉湎miǎn 中流砥柱 dǐ 引颈受戮lù D: 荫庇yìn 伫立 chù 鳞次栉比zhì 咬文嚼字jiáo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应该从小培养诚实守信的美德。B: 经过努力,使我市评为“2005年中国十大经济活力城市”。 C: 听了英雄的事迹报告会后,我的心长时间久久不能平静。 D: 《中学生周报》和《青年文摘》这两种报纸我们都爱看。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指________。( 2 )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 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 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
阅读 令仪被盗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①也,长厚不忤物②,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邪?”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愧,卒为良民。 (注)①市井人:生意人。②忤物:这里是得罪人的意思。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是( )A: 如其欲与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 汝素寡悔/素湍绿潭 C: 得十千足以衣食/一狼得骨止 D: 卒为良民/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谓 曰 尔 贫 甚 夜 负 十 千 以 归 恐 为 人 所 诘。 ( 3 )结合文段,请说说于令仪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⑪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___ 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磨难是最好的礼物
磨难使人进步。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能。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甲】。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的智慧将无异于三岁孩童。长期生活在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磨难使人坚强。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务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被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假如一世顺利,遍地黄金随意拾取,那么这茬人及后代有可能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乙】。富贵温柔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病猫,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尝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磨难使人超越。《史记》有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传》,【丙】。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超越自我而成。磨难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要是不可摆脱的磨难,都来吧,我们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左边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事件,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发表观点展开论述,可以说明某一种现象或事理,还可以……
要求: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