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①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 ②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③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传统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④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⑥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 A: ①⑥②⑤③④ B: ④①⑥⑤③② C: ④①⑥②⑤③ D: ④⑤③①⑥② |
2、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 ①②⑤④③B: ③⑤④①② C: ①⑤④③② D: ③①④②⑤ |
3、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场篮球赛初一年级打得格外艰难,女队员们抓好防守绝处逢生大胜对手,这下可以耀武扬威了。 B: 梦想需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才能开花结果,不努力,再美好的梦想都只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C: 老张年轻时虚度光阴,不思进取,老年时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D: 于老师是语文学习方面的专家,我们平时要不耻下问 , 积极向老师请教,做到虚心好学。 |
4、 | 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一个班级。(删掉“一个班级”) B: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解决”和“发现”调换位置) C: 我生长在戏剧之家,豫剧对我一点都不陌生。(后半句改为“我对豫剧一点都不陌生”) D: 各地政府赦免农业税是农民收入逐年增产的原因之一。(删掉“之一”) |
5、 | 同学们参观完展览后感触颇深,纷纷写下感言,其中修辞或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果故宫是一本书,那么这个展览就是书里的序言。从展览出来,走在故宫中,真正用脚步丈量,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紫禁城600年的魅力。 B: 从皇宫到博物馆,说来只是一个简单的转变,但这其中有很多故事,与中国近代的历史发展分不开。据说开放后,北京城可谓十室九空,无数市民涌向故宫,想瞧一瞧曾经望尘莫及的皇家禁地。 C: 明代时紫禁城什么样?现存的图像资料寥寥无几,这一次在西雁翅楼展厅看到的绘画图册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 D: 经历了几代文物工作者的抢救、修复和不断创新,已经600岁高龄的故宫仿佛实现了“逆生长”,不仅收获了一大批年轻“粉丝”,更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
6、 | 下列划线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烂漫 褪尽 鸢飞戾天 前扑后继 油光可见B: 迁徒 蜿蜒 衔觞赋诗 粗制烂造 翻来复去 C: 弥漫 负惬 暗然失色 盛气凌人 磨磨蹭蹭 D: 凛冽 颓唐 不可名状 互相轩邈 藏污纳垢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那些男孩子已经爬到了距离悬涯顶部三分之二路程的岩脊上。 B: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 , 嘴里好像在吃着什么。 C: 回想起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真是感慨万分。 D: 趁着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 , 才从他嘴里知道一些事。 |
8、 | 以下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山行六七里 A: 北通巫峡 B: 一屠晚归 C: 东临碣石 D: 狼不敢前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不听我们的劝告,一意孤行 , 结果上当受骗,现在是后悔莫及。 B: 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从整体入手,任何断章取义的分析都是不可取的。 C: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D: 几经周折,老人终于回到了阔别三十年的故乡,长年漂泊在外的愁绪荡然无存了。 |
10、 | 请选出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B: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 窗扉皆洞开(大)惟危楼一座(危险) D: 盖一癞蛤蟆(原来)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华子岗(裴迪) |
杨子之邻人亡羊① 《列子》 杨子②之邻人亡③羊,既率其党④,又请杨子之竖⑤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⑥,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⑦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路焉。吾不知其所之,所以反也。” 注:①选自《列子·说符》。②杨子:杨朱,战国时著名的思想家。③亡:丢失。④率其党:带领他的亲属。党,亲族。⑤竖:仆人。⑥既反:已经返回。既,已经。反,同“返”。⑦奚:何,为什么。 ( 1 )邻人的羊丢失了,他为什么带着许多人去追?很多人去追羊,为什么还让羊跑掉了?( 2 )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意思,并说说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什么? |
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
王本道
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习惯在自家庭院里徜徉。小小的院落里,东西两侧几林挺援的白玉兰和婀娜的海棠依然沉寂着未动声色,但冥冥之中,我感觉周遭的土地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找来一个把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类,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天时人事日相催”,春天来了!
②说来有些怪异,这株蒲公英生长在庭院东墙下一排木制围栏与甬道牙石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当年我办理完退休手续后,有眼时常于清晨和傍晚在庭院里散步,不经意地发现了它。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在固定的位置上如约而至地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暮春之时,日渐壮硕的叶片在清震的阳光和露水里晶莹闪烁。及至初夏,一场场细雨洗过的庭院里,姹紫嫣红,铺青叠翠,蒲公英的几层叶片中间,长出了纤细的枝茎,顶端逐渐形成一个细小的花盘,并绽开黄色的花瓣来。那丝丝缕缕的花瓣组成的黄花,直径不足半寸,花瓣紧紧围绕着花心,如同用圆规精心画出的圆,开得自然洒脱,恣意灿然。当此之时,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着的海案灿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频送幽香,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不落寞,不悲观,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细微的清香。仲夏,蒲公英的花盘开始脱落,形成了一个洁白色的绒球,不消几天光景,阵阵微风之中,洁白的线球飞出无数张“小伞”,飘向空中,借着风力飞向遥远的天际……
③想到这林蒲公英十年来与我的缘分,我不禁对它生出深深的怜爱之情。资料显示,蒲公英属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含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可食用、药用。《本草纲目》记栽,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的地方孕育新的生命。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息,巧笑情兮,伴我晨音。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上世纪的1963年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当时讲授语文课的G老师四十出头的年纪,中等身材,面目清雅,讲课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城,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入学后的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G老师与我们同去。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同学们在乡下的一日三餐都十分简单。为了丰富餐桌,劳动之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在野地里采集野菜,G老师也参与其中。
⑤那时的春天,原野上的野菜种类很多,尤其是蒲公英随处可见。采集其间,师生谈笑着,常有人提出一两句唐诗宋词向老师请教。当时还没有人料到两年后会出现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所以,高中毕业后的理想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用俄语朗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话,还有的表示带来委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等等。G老师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后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长进步。我此前的学生不是青年才俊,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水远是极少数人,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⑥他指着眼前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有共存在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本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又可以果腹。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G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劳动透校后,G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自选作文题。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⑦岁月流转,沧海桑田,如今G老师已仙逝多年,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四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可与众多的奇花异草同日而语,但是蒲公英也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年年岁岁,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夏日,绿肥红瘦之际,又要将栉风沐雨培育出的无数种子散放出去,让它们带着自己的梦想,飘向海角天涯。多少年过去了,这株蒲公英散放出的“小伞”都飞向了何处?它们会在哪里停留驻足?细想起来,华夏土地上的大江南北,山冈、坡地、湖畔、田野、贫济的荒漠甚至岩石的缝隙,都是它们生长的地方。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作为“老三届”中最年长的一届,半个世纪前他们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包庸常不是庸俗,庸常只是平常,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着,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因难和曲折,但是他们在不怨不尤之中,也保持着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实感,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由此,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
⑧春日里,清晨的阳光已经流泻出丝丝暖意,阳光下的这林蒲公英,细小的叶片正闪烁着淡绿柔美的光晕。年复一年,每当春风拂面之时,我都会在庭院那熟悉的地方搜寻它的倩影,而它也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 1 )给下列词语中画线字注音。①斑驳( ) ②驻足( ) ③明媚( ) ④光晕( )
( 2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 , 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②它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在无人问津之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
( 3 )请从修辞方法角度对“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正朝我微笑呢。”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爱是一朵无声花
葛闪
①二十三年前,我在乡里邮局工作。
②那是一个冬日的下午。邮局外,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天一夜,整个世界都是白色的。风,更是一刀一刀地呼啸而过,寒意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而邮局里,我和几个同事也被冻得脚不停跺着地。
③雪太大,来办业务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我一个人呆在办业务的窗口,其他几个同事一边偎依着火炉搓着手,一边聊着天。而我,因为最后一个办业务的人也离开了,索性就伏在桌上看起了报纸。
④近四点的时候,外面突然挟风裹雪地刮进来一个“雪人”,一进门便噼里啪啦地拍打着身上的风雪。我被响声惊动,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年龄在六十上下的老妇人。如此冷的天气,A老妇人的衣着竟颇显单薄,铁青着脸色,双手一边不断搓着,一边哈着气。
⑤老妇人走近窗口,轻声问:“拍电报是这里吗?”
⑥我点点头。
⑦“多少钱?”老妇人弱弱地问。
⑧“一毛五一个字。”我说,然后看她B一身颇为寒碜的衣服,又追问了一句,“你要发电报?”要知道,那个年代里,若非太紧急的重大事情,一般老百姓是舍不得花钱拍电报的。
⑨ “嗯,”老太太点点头,听了我报的价格,短暂的一愕。接着,又一边絮絮地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纸包,慢慢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才露出里面躺着的平整的毛票子,一边说,“我儿子在东北当兵,好久没联系了哩。现在我们这里都这么冷,东北怕是更冷了。我想发个电报,给他提个醒儿。”
⑩我心里一暖,放下了报纸,听着外面风雪的呼啸声,便细细端详起眼前的这个老妇人。C老妇人满脸的皱褶,像是被岁月的犁铧耕耘过无数次,有的地方因为皮肤干裂,都裂开了巨大的口子。我突然想起家中的老母亲,和眼前的她竟是如此相像。
⑪“大娘,您要发什么内容?”我问她,“字数越少,越省钱。”我提醒了她一句。
⑫老妇人低下头,思索了一阵子才说:“您就告诉他,天气变冷了,要记得多穿衣服。并且告诉他,妈妈很想他。”老太太说完,自己又在心底核算了一下,补充说,“十七八个字,是吧?”
⑬我按照她要表达的意思,在心底默算一下,还真是。但是觉得语言不够简洁,便对她说:“大娘,您看“天冷,多加衣”这几个字可以不?简洁,意思又表达了出来,而且省钱。”
⑭老妇人一听,显得很高兴,刚准备点头之际,突然又想起了什么,说:“您得告诉他,我这个当妈的很想他。例如,在后面加四个字——妈妈想你。”
⑮我笑了:“看您说的,这世上哪有母亲不想儿女的呢。您哪,不说这四个字,您儿子也知道您想他,何必浪费这四个字的钱呢,六毛呢。”我特意地把“六毛”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⑯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⑰“不!”老妇人坚持要加上这四个字,还说,“我就怕他不知道我想他呢。”老妇人一边说,一边把钱数好了,颤巍巍地从窗口递给我,在我接钱的那一瞬间,老太太忽然轻轻握住我的手,说:“同志,我真的好想我儿子呢。”
⑱我猛然感觉到,整个冬天的寒意好像蓦然就没了踪迹。
(《读者》2015年第23期)
( 1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2 )文中标记ABC处画横线的都是人物的外貌描写,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分成三次而不是一次性完整描写。( 3 )赏析文中⑯段画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老妇人稍微犹豫了一下,显然她似乎被我说的“六毛钱”给打动了。但转瞬间,她又改变了主意。”
( 4 )“只觉得,老太太那略微硌人的手掌间,传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鸟语花香。温暖,瞬间就在我心头铺展开来。原来,我们一直都觉得父母对我们的思念,是理所当然的。却很久都没有明白,母亲对我们的思念,却一直在我们的理解之外,像是一朵潜滋暗长的花儿,一直在无声中惊艳,于沉默中盛放。”
《读者》在选登文章时把以上结尾给删掉了,删与不删,你觉得哪一个更好?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阿里在纽交所上市之时,马云和他的合伙人都穿着印有“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字样的T恤。马云从一个“阿甘”般的少年到“铁嘴”的大学老师,从大洋彼岸意外“触网”到创办中国第一家网站,从50万元艰难起步到打造一个震撼世界的互联网王国。是他,用睿智与汗水实现了梦想。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