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曲周县娄寨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二自然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箭靶”。
B: 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指国民党反动政府。
C: 本文列举了“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 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2、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
B: 《秋天的怀念》的作者是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弯》《命若琴弦》等。
C: 我国古代的文化习俗是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D: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口(qìnɡ) 山(yáo) 土(ɡāo) 污(huì)
B: 执(niù) 伛(lǚ) 廿二日(niàn) 射(bènɡ)
C: 酷(xiào) 浪(xiā) 金(zūn) 挂(juàn)
D: 风(chè) 大(bì) 女(qiàn) 事(duò)
4、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为了逃避法律制裁,这些贩黄窝点曾一度销声匿迹,待风声一过,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
B: 他的话高屋建瓴 , 对中美贸易谈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 我们这些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 , 要努力学习才是。
D: 他一心想往上爬,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了眼泪。
5、下列划线字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皱(zhě) 难(jié) 骨
B: 遗(hái) 蟾(yú) 击(zhuàng)
C: 两(xī) 深(yuān) 鸟(tún)
D: 追(suó) 射(yǎn) 到(iiàn)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恰当的一项是( )
A: 敬辞:令郎、垂爱、奉陪、劳驾
B: 唐代:王湾、陆游岑参李益
C: 散文:《春》、《济南的冬天》、《金色花》、《荷叶·母亲》
D: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莫顿·亨特、康拉德·劳伦兹、让·乔诺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愧怍 琥珀 随声附和 巧夺天工
B: 阔绰 镂空 光彩熠熠 陈词烂调
C: 秀颀 蜕变 飘泊不定 明察秋毫
D: 悖缪 趿拉 原形毕露 为富不仁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应试教育的残余禁锢着我们,我们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
B: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接纳和融合的过程,这是一种文明对话的过程。
C: 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作为一个公民,兢兢业业工作是你的义务。
D: 中国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取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日方则袖手旁观 , 依然故我。
9、

下列句子中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是( )
①为了能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们留下美好的记忆,学校正在精心地 备毕业典礼。
②每当灾害发生,大家都会积极捐款 灾,体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③学校抗震加固后,重新粉刷装饰的教学楼 然一新,校容校貌有了很大的改变。
④秦国围攻赵国时,毛遂挺身而出说服楚王发兵救赵,留下了毛遂自 的千古佳话。

A: ①筹 ②震 ③焕 ④见
B: ①酬 ②赈 ③涣 ④荐
C: ①筹 ②赈 ③焕 ④荐
D: ①酬②震 ③涣 ④见
10、下列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如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徐海东;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徐特立。
B: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生的原因。他判断由于的宣传和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与个人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C: 在陕北期间,斯诺还拍摄了大量苏区生活的照片,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影响资料,如伟大领袖彭德怀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
D: 西北苏维埃政府对农民最有重要意义四项举措:把土地分配给贫民,取消高利贷,取消苛捐杂税,消灭特权阶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熊焱

想老家的时候,就把一缕炊烟搬到纸上

要有低矮的瓦屋、藤蔓缠绕的篱笆

要有布谷催耕,玉米的芽孢在谷雨中破土

还要有蛙鸣浮动,在月光下叫碎我的孤独


哦,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我在纸上写下的每一颗文字

就是田间的小麦和水稻,地头的野花和杂草

它们开清淡的香,结饱满的果

生长着一卷卷恬静的时光


如果卷一卷纸角,抖一抖纸张

我会看到狗在吠,鸡在叫

牛犊在撒欢,马匹在飞跑

河水淌啊淌

流远了多少人一曲曲的柔肠


在这张白纸上,分散的亲人们团聚了

死去的先人们回来了

连远来的客人,也都成为我的乡亲了

我走在他们的中间

道一声祝福

哼一曲民谣

粒粒汉字都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

(有改动)

( 1 )诗歌以丰富的意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2 )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 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剌剌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文,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的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 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 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照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既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书值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 。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叫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今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到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 1 )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牢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对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 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牢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 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 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 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
E: 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 2 )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完成下列小题。

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①“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地上铺了芝麻秸儿,踩上去咯咯吱吱响。”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总能勾起许多人的乡愁。在物质丰富、文化多样的今天,尤其需要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

②传统节日的仪式感来自长久流传的节日仪式。过节要有“规定动作”,“过”意味着庄严,“节”代表着主题。例如,欢度春节,我们只有历经如贴春联、穿新衣、守岁、吃饺子、相互拜年、舞狮舞龙等节日仪式,方能获得辞旧迎新、欢乐喜庆、和谐友爱、感恩怀想、憧憬美好等节日仪式感。仪式感犹如生活的调味剂,文化的倍增器,它让潦草的生活变得精致,让平庸的生命变得庄重。元宵观灯的美好祈求,清明祭祖的慎终追远,中秋赏月的千里相思,重阳登高的健康企盼……正是这些节日仪式感的获得,才复苏了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涵养着我们对民族文化的情感。

③如果没有节日仪式带来的仪式感,诸多的传统节日便会与普通的假期无异。或吃吃喝喝、玩玩闹闹,或埋首于手机、沉迷在网络,不仅没有丝毫的过节气氛,更不能获得一丁点儿的传统节日感受。如果只是贪图舒适享受,把节日仪式当作应景的负担,甚至贴上“糟粕”的标签一脚踢开,这种没有仪式的节日还能称之为传统节日吗?物的败坏尚可恢复,而文化精神一旦败落下去就难以拯救了。

④当然,对节日仪式的继承与创新,哪一方面都不能轻视。过去春节放爆竹,如今“燃放”环保的电子爆竹;过去拜年磕头作揖,如今发短信、录视频、传微博……变化的是过节形式,不变的是文化追寻和情感慰藉的节日内涵。“非新无以为进,非旧无以为守。”唤醒仪式感并不仅是发思古之幽情,也不是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找到传统文化和节日内涵的时代载体。如此,传统习俗才能生生不息,传统节日才能叫人回味无穷。

⑤传统节日仪式沉淀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不论我们走多远,传承好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我们方能记住回家的路。

( 1 )本文为什么要从作家笔下的传统节日仪式谈起?
( 2 )简要分析文章②③段是如何围绕“唤醒传统节日的仪式感”展开论证的。
( 3 )端午节刚刚过去,请结合自己了解或历经的节日仪式,谈谈自己的感受。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辈子就做一件事

余建斌

①一年前的2月26日,一位87岁的科学巨星停止了思想,一年之后,苍穹之上的那颗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依然并将永远放射光亮。

②朱光亚,这个名字承载了一段传奇而神秘的人生,代表了一个充满理想又无比睿智的大脑,也镌刻出一个大写的人,一颗淡泊的心。

③“我这一辈子主要做的就这一件事——搞中国的核武器。”

④1959年由钱三强推荐,宋任穷等人邀请35岁的朱光亚到核武器研究所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朱光亚自此投身于核武器研制,到2005年以年过八旬的高龄退休时,与核“打交道”近半个世纪。21·世纪*教育网

⑤1946年,22岁的朱光亚被物理学家吴大猷选中,与李政道等人一起赴美留学,他当时选择进入了密执安大学攻读核物理博士学位。在密执安,朱光亚的学习成绩始终全部是A,连续4年获奖学金,并在《物理评论》上相继发表了4篇英语论文。这也是目前公开渠道可查到的朱光亚仅有的4篇学术论文。平日里,他常组织大家围坐在草坪上传阅《华侨日报》,宣读家信,传递国内消息。

⑥1950年3月18日,一篇感情真挚的《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发表在《留美学生通讯》上。此信一出,仿佛是吹响了回国的集结号,让很多原本天平在摇摆的海外学子受到了感召,选择了新中国。

⑦这封信的主要牵头人,便是朱光亚。

⑧朱光亚认为,“只有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祖国,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才能实现”。 1950年2月,他拒绝美国经济合作总署的旅费,匆匆告别学业尚未完成、正处在热恋中的女友,取道香港回到新中国。正是此次临行前,他和其他52名留学生签名发出了那封公开信。信中大声呼唤:祖国的建设急迫地需要我们!

⑨对朱光亚而言,漂洋过海去学习和追求的梦想,终于有了坚实的土壤。

⑩此后,从核武器研究所创业开始,朱光亚就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技术组织和领导工作,也是我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计划组织者和领导人之一。

⑪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朵黄褐色的蘑菇云在我国的西北戈壁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国之核盾终于铸就。朱光亚一行人还没来得及赶到山头的观测站,转过身来看着正在升腾的蘑菇云,不禁潸然泪下。

⑫据说,朱光亚这辈子喝酒只醉过一次,就在这个晚上。

⑬1966年12月,氢弹原理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距离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仅两年两个月。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研制速度之快,国际上惊叹万分。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惊叹中国在原子弹和氢弹上获得的巨大而迅速的成功,也对此深感好奇。后来李政道了解到,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一支了不起的科学家团队,好友朱光亚在这个科学家团队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政道称赞他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⑮回顾往事,朱光亚曾屡屡提到:核武器事业是集体的事业,所有的一切荣誉都是集体的,我仅仅是其中的一员,是一个代表。

⑯在“朱光亚星”的命名仪式上,80岁的他曾经说:以我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我很不敢当……我个人只是集体中的一员,做了一些工作。我忘不了信任和关心我的党组织,忘不了支持和帮助我的老领导,以及同舟共济的同事们。

( 1 )朱光亚认为怎样才能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 2 )为什么说朱光亚是制造核盾的“科技众帅之帅”?。

( 3 )温家宝总理三次到家中看望朱光亚,称赞他是“科学家的榜样,也是年轻人的榜样”,他的品质和精神“值得后人永远学习”。从选文看,朱光亚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贴上“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与我们的情感深深相系,表达着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期待。 请以“正能量”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夜丶倾听尐㈢呻吟声╯”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