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 田圃 亵渎 睿智 格尽职守B: 凭吊 繁衍 恣睢 歇斯底里 C: 煞白 发窘 狡黠 豁然贯通 D: 诓骗 沉吟 商酌 精血诚聚 |
2、 | 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B: 掌故 静穆 退色 翠羽流苏 C: 怅惘 油坊 点缀 斗方大字 D: 幽悄 霄夜 思慕 意味深长 |
3、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忆读书》——冰心——女作家、诗人。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C: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原名含英,台湾人。 D: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马克·吐温——德国作家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杭州钱塘江两岸的灯光亮化工程,用灯光将江两岸打造成一卷优雅的江南水彩画,为杭州市民及外来游客献上了一场“声、光、音”一体的观赏大宴。B: 水态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树立的是以生态修复、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科学治水观念,加强区域间联手、联动、联治的理念是不容置疑的。 C: 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D: 据知情人爆料,曾经有一个很知名的报社,就天天派记者蹲点在某民营医院的门口,想要搜集到各种证据以便进行宣扬。 |
5、 | 请你选出下列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 (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C: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6、 | 下列加横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全村致富,村干部整天上蹿下跳 , 忙得不亦乐乎。B: 通过模拟考试,他发现了语文学习的蛛丝马迹。 C: 小张同学匠心独运 , 勤学苦练,很快学会了骑自行车。 D: 大家都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切不可袖手旁观。 |
7、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明天是我家乔迁之喜,请大家参加。 B: “这位同学,请问你贵姓?”老师问新来报到的学生。 C: 一位作者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奉上拙著一本,书中谬误,敬请斧正。 D: 某同学在课堂讨论时说:“李老师的分析是抛砖引玉,对我的启发很大。” |
8、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 , 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 在读书汇报会上,李明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 , 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C: 经过办案人员艰苦卓绝的工作,这件蹊跷的案子终于水落石出。 D: 从楼市表现来看,几个品牌房企业心领神会的降价方式可以被称作“多形态营销”手段,但不可否认的是绝大部分房企实际上都在“以价换量”。 |
9、 | 下列句子表述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 鲁迅————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 《背影》————————朱自清———— 散文家、诗人、学者 C: 《桃花源记》——————陶渊明———— 东晋著名诗人 D: 《爱莲说》—————— 《周元公集》—— 周敦颐————南宋哲学家 |
10、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荧光 愚钝 油光可签 热泪涟涟 B: 劳禄 燥热 任劳任怨 和颜悦色 C: 崎岖 蒙味 杳无消息 微不足道 D: 犀利 粲然 小心翼翼 引人注目 |
诗歌赏析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以下小题。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庸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夥颐!涉之为王沈沈者!”楚人谓多为夥,故天下传之,夥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辍耕之垄上________ ②比至陈________ ③被坚执锐________ ④皆刑其长吏________ ⑤陈胜王凡六月________ ⑥或说陈王曰________ (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 3 )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 4 )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答案。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__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_;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 1 )第一个文段是希望我们拥有________精神,第二个文段指出________精神的重要。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有一缕阳光叫感动
于兆文
①小区里常见一对相濡以沫的老人,或相互搀扶着,慢慢向前走着;或一前一后,老太太在前,用一根拐杖牵着后面的老头。两位老人总是那么有说有笑、幸福而又安详地从我面前走过。两位相依相携的老人,成了小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
②老头是一个瞎子,听说在一次矿难中被人从矿井里救出时,眼睛没遮挡,被强烈的阳光刺瞎了。矿上也没赔上几个钱,辗转来到我们这里,就买了底楼的两间车库,一间住人,另一间堆放废品,靠收废品为生。
③开始时,老人们总是隔三四天,趁着晌午上门去各家收些废品。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许多人当初还以为他俩是要饭的,没几个有好脸色。后来知道了原委,许多人家一有废品就主动送上门。等废品积到了一定数量,废品站就派小货车专门来拖货。
④坐家收废的两位老人十分知足。为了回报小区住户,他俩还和小区保安一起,每天戴着红袖章,转悠在小区各楼道里,防着小偷小摸的事发生。尽管老头是个瞎子,但义务巡逻的时候总爱戴着一副墨镜,俩人面前挂着个哨子,这阵势也挺雷人的。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⑤有几次晨练,我都见到两位老人坐在花园里的石凳上,老太太拿着一份报纸,一字一句地读给老头听。老头一旁端坐着,似在倾听花开的声音,又像在倾听整个世界,神态是那么安详、专注。
⑥我家订了几份报纸,一看完,便叠好送给两位老人。那时候,老头的脸上像是绽开了花,一个劲地言谢。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⑦见我常年免费送报纸,他们竟买了一箱牛奶,说是给我女儿的。我坚决不收,他们就差下跪求我了,没办法只好收下。两位老人平时从不贪人便宜,收废品也从不少给人一分钱,跟大伙儿相处十分融洽。有一次,邻居们提出帮他们办一份低保,当即被他们谢绝,说大伙儿给予他们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给大家添麻烦,现在的日子,他们很满足……
⑧那天早上下大雨,我突然想起两位老人,怕他们摔倒在那儿,没人知道。来到小区广场上,读完了报,老太太撑起雨伞,扶着老头,依然有说有笑地往家走去……
⑨那一刻,望着风雨中相依相携,我似乎感到阳光早已从天而降,穿透风雨,穿透尘世无数守望的灵魂。这世界的雨兀自下着,可老人们的心头却燃着阳光,这阳光里有温暖,有珍爱、有牵手、有希翼,还有一缕穿过我的记忆,叫感动。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3期,有改动)
( 1 )本文的题目为《有一缕阳光叫感动》.阅读全文,用简短的文字概述“我”被“一对老人”的哪些事情感动了。( 2 )文章中没有多少直接赞扬“一对老人”,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一对品质优秀的老人。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划线的词语,对这对老人作出评价。①收废品的那天,他俩早早吃了午饭,轻敲着各家的门。
②有两次,小偷刚准备作案,老头就急促地吹响了哨子,穿透力极强,小区保安一听到信号,迅速赶到,将小偷拿下。
( 3 )说出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这个修辞方法的作用。老太太告诉我,他俩都读过书,但膝下无儿无女,老头原来就爱看报,报纸成了他的“儿子”,每天都让她找报纸读给他听。
( 4 )这篇散文写了一对老人,同时也写了他们的邻居。假如你生活在这个小区,请写一段文字。说说你会怎么想,怎么做?(80﹣10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湖畔有两棵树,一棵粗如熊腰,一棵细若手臂。给湖底清理淤泥时,它们被锯掉了。于是,岸上就多了两根树桩。一年过去了,小树桩上的嫩芽长成手指粗的枝条,大树桩上嫩芽长成了一丛灌木。花木工人他砍去了大树桩上多余的枝条,留下了最有希望的一枝,希望它长成材,可是,一点都没有用。三年后,这根拱过多次芽的大树桩在最后一根枝条枯萎后,悄无声息地死了。而小树桩最终却长成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要求: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③文章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