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单(chán)于 亵(xiè)渎 佝(gōu)偻 骈(pìng)进 B: 鄙(bǐ)夷 脚踝(luǒ) 褴褛(lǚ) 拮据(jū) C: 诓(kuàng)骗 停滞(zhì) 朴(pō)刀 娉(pīng)婷 D: 呢(ní)喃 冠冕(miǎn) 星宿(xiù) 聒(guō)噪 |
2、 | 将相关词语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
3、 | 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是( ) 他们为了自己伟大的理想,有些人家可以不要,________________,有些人生命可以抛弃,有些人真正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地步。 A: 有些人妻儿可以不要 B: 有些人官可以不当 C: 有些人官可以不做 D: 有些人财产能够抛弃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致女儿的信》)B: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谈生命》) C: 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吴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D: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严春友《敬畏自然》) |
5、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一文的作者是史铁生,其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我与地坛》等。 B: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曾获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飞鸟集》《新月集》等。 C: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D: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6、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 A: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宋朝B: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明朝 C: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法国 D: 《望江南 》 温庭筠 唐朝 |
7、 |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敛 蜷曲 中流砥柱 养精蓄锐B: 恻隐 慰籍 略胜一筹 天仑之乐 C: 窒息 哂笑 进退为谷 一杯黄土 D: 彷徨 污秽 锋芒必露 忘乎所以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塑造了遭遇诸多坎坷的哪吒最终战胜命运的故事。 B: 复工期间,他多次来到这家企业,详细地了解产品的销售、生产和研发情况。 C: 选手能否从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脱颖而出,过硬的基本功是关键。 D: 青岛姑娘陈梦在先丢一局的情况下连赢四局,夺得卡塔尔乒乓球公开赛女单冠军。 |
9、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 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改善医疗服务水平。 C: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肩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 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10、 | 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 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 C: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 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 |
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回答问题 新月 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睡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选自《中国当代名诗100首》) ( 1 )“新月”与“小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水面,诗人是如何将这两个相距遥远的物体联系在一起的?这两句诗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2 )诗歌第二节选取了哪几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怎样的情感(联系第三节作答)? |
《岳阳楼记》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 ③去国怀乡________ ④吾谁与归________ ( 2 )翻译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3 )“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4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5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暗指谁? |
为人生准备“压舱石”
赵畅
①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②的确,读书有了热情,持之以恒才能顺理成章。但是,单单有兴趣,读书未必一定有收获,关键得读好书。按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的说法,读书是要为自己准备“压舱石”——诚如空船航行时,为防翻船须备“压舱石”一样。读书该选择怎样的“压舱石”呢?或许各有各的说法,但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人文学的经典必是“压舱石”的精髓。因为古往今来的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的原创性,大都蕴含在经典作品之中。如果说,读书使人渐由遮蔽走向澄明的话,那么阅读经典便可有效缩短这中间的距离。比如阅读历史,不仅让读书人获取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历史学看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之转变成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唯有常读经典,多读经典,才能驱使人们培养理想情怀,树立凌云之志。这便是经典的“压舱石”效应。
③阅读经典,还需与经典的阅读方法相匹配。约翰·罗斯金在《芝麻与百合》里有这样一段话:“当你去读一本好书时,你必须问问自己,‘我能像一位澳大利亚的矿工那样适于自己的工作么?我的十字镐和铲子都就绪了么?我自己准备妥帖了么?我的袖子是否已经卷到双肘,我的呼吸是否匀称,我的心情是否正常?’……这样多问问极有好处,因为既然你所要寻求的金属就是作者的心灵与深意,那么他的语言便是你要获得金属前必须敲碎和冶炼的岩石。你的十字镐是你自己的专心、机智与学问;你的熔矿炉是你自己的善于思考的灵魂。”是啊,有好的书籍相伴,有好的态度相生,有好的思考相随,又何愁不能在开掘的矿渣中拣到“纯净的宝石”呢?
④读书绝无止境。以智慧闻名于世的苏格拉底,在70岁时还自认什么都不知道。这固然是他的谦逊,却更是他的智慧。不论是谁,若想懂得自己生活的世界,哪怕一点点,就请您保持永不枯竭的读书兴趣,保护好属于自己的“压舱石”。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
⑤让心灵俯就经典,让经典滋养灵魂,积累底蕴,振奋精神,修身明理,洞悉人生。这样,我们的精神世界就能领悟时代使命,并进而笃行之。
(选自《人民日报》2014年05月06日 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人生的“压舱石”指的是________。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
②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王剑冰
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①的老街湿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
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
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
你问我的家吗?
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④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
⑤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竟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
⑥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
⑦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饭,几乎忘记了吃,夜间睡得很少。为了探寻救国良方,他qiè____而不舍,沥尽心血。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①________(灌,撞)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②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⑧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
⑨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后来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提,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_______,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⑩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
⑪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婆娑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
(有删改)
【注】①蒙自:蒙自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市之一,南湖位于蒙自市中心。
( 1 )请按照拼音写出汉字,并解释划线的字。
qiè |
________而不舍 |
解释:________
( 2 )本文作者追怀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在蒙自南湖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生活,简洁地描述了他们所做的事,表现了他们内心涌动的爱国思乡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人物 |
所做的事 |
情感 |
周定一 |
写《南湖短歌》 |
面对国难的痛苦 思念家乡 |
联大女生 |
①________ |
家国之思及抵御外辱的豪情 |
②________ |
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宣传抗战 |
唤醒国人收复河山的爱国激情 |
冯友兰 朱自清 |
③________ |
勉励学子报效国家 |
闻一多 |
静心读书不下楼 |
用文化救国的爱国之情 |
①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立时________(灌,撞)了满怀。
②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_________(拿,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
A: 灌,拿作文:
请以“我的老师或同学、朋友、父母”为话题,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500字以上。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