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门市棠下镇大林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的是( )
A: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B: 桥上的人行道上还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让人们在这长廊中穿过时,“胜似闲庭信步”。
C: 吃了这样的晚餐,小针鼹长得真快,春夏时一下子大了许多。
D: 这种弯曲的桥身,不靠下面的桥墩支持,而靠空中的缆索悬挂,不就可以自由转弯了吗?
2、

下面语段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我市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B)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有效的工作和广泛的宣传,扬州市民的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C)但是,文明也要看到身边还存在不文明现象,少数人的文明习惯还没有养成,与“创建”要求还有距离。/(D)文明只要不断提高文明意识,从小事做起,才能真正养成文明的好习惯。

A: A
B: B
C: C
D: D
3、

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1)尽管“朋”“友”两字各有所指,后来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连在一起使用,指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的人。
(2)“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友”在甲骨文中就是把两只右手合在一起,表示两个人握手的意思。
(3)这里的“朋”“友”已不分彼此,互为一体了。
(4)“朋友”是人们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

A: (2)(1)(3)(4)
B: (4)(2)(3)(1)
C: (2)(1)(4)(3)
D: (4)(2)(1)(3)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精彩 宣泄 忧心忡忡 张皇失措
B: 蓦然 锤炼 维妙维肖 不屑置辩
C: 取缔 嬉戏 相辅相承 粗制滥造
D: 屏障 沉湎 一泻千里 再接再历
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岁月如歌”毕业晚会上,看了他俩幽默搞笑的表演,老师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B: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学习围棋如果只看棋谱,不与高手交流,棋艺很难提高。
C: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面对失控的公交车,她首当其冲 , 奋不顾身地推开了学生,自己却倒在了车轮下,失去了双腿。
D: 鄂州在建设园林城市过程中,因地制宜 , 开发了以洋澜湖、长江为代表的系列水系景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等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B: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C: 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
D: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8、

结合语境,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

②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

③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

④而黄河也只有到了壶口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⑤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

A: ②④①⑤③
B: ③④②①⑤
C: ①⑤④②③
D: ③①⑤②④
9、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B: 细读的重要讲话,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
C: 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D: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到这消息,他觉得天在旋,地在转,头重脚轻,身子情不自禁得摇晃起来。
B: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不动声色 , 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C: 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D: 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泰然自若走过我的身旁。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在本诗中,李白为什么要以“明月”入诗?
( 2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吾三省吾身 ________

②思而不学则 ________

( 2 )将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3 )请从文中写出2个沿用至今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
(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平凡的世界(节选)

路遥

①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滋味。他现在已经从山乡圪崂里来到了一个大世界。对于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来说,这本身就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啊!

②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大街小巷,城里城外,角角落落,反正没去过的地方都去。由于人生地不熟,他也不感到这身破衣服在公众场所中的寒酸,自由自在地在这个城市的四面八方逛荡。他在这其间获得了无数新奇的印象,甚至觉得弥漫在城市上空的炭烟味闻起来都是别具一格的。当然,许许多多新的所见所识他都还不能全部理解,但所有的一切无疑都在他的精神上产生了影响。透过城市生活的镜面,他似乎更清楚地看见了他已经生活过十几年的村庄——在那个他所熟悉的古老的世界里,原来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现在看起来似乎有点平淡无奇了。而那里许多本来重要的事物过去他却并没有留心,现在倒突然如此鲜活地来到了他的心间。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这习惯还是在上初中的最后一年开始的。

③有一次他去润生家,发现他们家的箱盖上有一本他妈夹鞋样的厚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起先他没在意——一本炼钢的书有什么意思呢?他随便翻了翻,又觉得不对劲。明明是一本炼钢的书,可里面却不说炼钢炼铁,说的全是一个叫保尔·柯察金的苏联人的长长短短。他突然对这本奇怪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看看这本书倒究是怎么回事。

④润生妈同意后,他就拿着这本书匆匆地回到家里,立刻看起来。

⑤他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记得第二天是星期天,本来往常他都要出山给家里砍一捆柴;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

⑥天黑严以后,他还没有回家。他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禾场边上,望着满天的星星,听着小河朗朗的流水声,陷入了一种说不清楚的思绪之中。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他突然感觉到,在他们这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而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朦胧地意识到,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在那一瞬间,生活的诗情充满了他十六岁的胸膛。他的眼前不时浮现出保尔瘦削的脸颊和他生机勃勃的身姿。他那双眼睛并没有失明,永远蓝莹莹地在遥远的地方兄弟般地望着他。当然,他也永远不能忘记可爱的富人的女儿冬妮娅,她真好,她曾经那样地热爱穷人的儿子保尔。少平直到最后也并不恨冬妮娅,他为冬妮娅和保尔的最后分手而热泪盈眶。他想:如果他也遇到一个冬妮娅该多么好啊!这一天,他忘了吃饭,也没有听见家人呼叫他的声音。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一直等到回到家里,听见父亲的抱怨声和看见哥哥责备的目光,在锅台上端起一碗冰凉的高粱米稀饭的时候,他才回到了他生活的冷酷现实中……从此以后,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在来上高中之前,他已经看过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⑦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眼下出的书他都不爱看,因为他已经读过几本苏联小说,这些中国的新书相比而言,对他来说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他只搜寻外国书和文化革命前出的中国书。

⑧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没事的时候,他就躺在自己的一堆破烂被褥里没完没了地看。就是到学校外面转悠的时候,胳膊窝里也夹着一本——转悠够了,就找个僻静地方看。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

⑨那天,班上学习《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干部带头学好》的文章,他正在偷偷地看《红岩》,班主任没收了他的书。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把他叫到宿舍,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⑩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他从老师的眼睛里没有看出一丝的谴责,反而满含着一种亲切和热情。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是的,他除过一天几个黑高粱面馍以外,再有什么呢?只有这些书,才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他的精神也才能得到一些安慰,并且唤起对自己未来生活的某种美好的向往——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

(略有改动)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描写和叙述者的议论,展现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B: 破衣破被、粗粮稀饭、周末砍柴等内容都体现了孙少平是“一个贫困农民的儿子”。
C: 第⑥段划横线句是虚写,是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产生的一种想象。
D: 第⑥段,“忘了”“忘记了”可以看出孙少平逃避冷酷现实,沉醉在读书的世界里。
( 2 )选文③至⑥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 3 )孙少平来城里读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简要分析。
( 4 )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①没有这一点,他就无法过眼前这艰难而痛苦的每一个日子。(品析加下划线的词)

②这思绪是散乱而飘浮的,又是幽深而莫测的。(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 5 )孙少平身上有哪些品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第一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
B: 母亲非常疼爱儿子,看见儿子痛苦时的举动,母亲忍受不了,悄悄躲出去,自己暗自伤心,但又怕儿子做出“傻事”,所以偷偷地关注着儿子的动静。
C: 母亲了解儿子的倔强性格,可是面对儿子瘫痪的双腿,却又无可奈何,每当儿子折磨自己时,为了不伤他的自尊心,就悄悄躲出,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D: 母亲理解儿子的痛苦,心疼他,但又受不了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就悄悄躲出去,等着儿子恢复平静的心态。
( 2 )对第6段中“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身艰难的生活” 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明了母亲的病很危险
B: 揭示了母亲不幸的命运
C: 侧面表现了崇高的母爱
D: 揭示了母亲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 3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答:① ;②

( 4 )本文的主旨是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作答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一)荣格认为,真正的美,其实是一种消失。嗅觉就是这样,它在现实里总要消失,却永远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和曾经温暖的岁月息息相关。父亲做的糖醋鱼的味道;妈妈身上护手霜的味道;奶奶晒过的被子上,阳光的味道;大雪天里,街角路灯下飘来的烤红薯的味道;下过雨,打伞回家时,路边青草和泥土的味道……

请以“那味道,缕缕温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二)请以“_______的记忆”为题,写一篇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多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