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 A: 搓捻 待弄 煞有介事 花团紧簇 B: 水藻 脉搏 花枝招展 咄咄逼人 C: 捶背 诀别 翻来覆去 由然而生 D: 匿笑 云宵 人迹罕至 美不胜收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猝不及防的“突袭”方式给全世界上了一堂课,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这是一次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的全球“大考”。 B: 无论将会遇到何种困难,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中国人民都能够众志成城、勇往直前。 C: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 还记得刚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转眼间就离中考的决胜时刻不远了。 D: 从新冠病毒“中国源头论”到“中国赔偿论”,再到教唆党徒抹黑中国的“剧本”,为了达到“甩锅”中国的目的,美国政客们处心积虑编造谎言。 |
3、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未来5年,我国出境游客数量将达到约5亿人次左右,周边国家将率先受益。 B: 好的经验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落实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和引导,防止不被用歪了。 C: 今年春季的降雨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了一倍,抗旱保苗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 D: 一代一代传承的好门风,能让我们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里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
4、 | 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项是 ( ) A: 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B: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曲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 C: 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D: 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升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在劝阻同学不要在走廊追逐打闹时,你说:“别再疯了,这里严禁追逐打闹” B: 安慰在“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中被淘汰的张强,你说:“别气馁,再加一把劲,下次成功的一定是你。” C: 当见到有人喝完水,准备随手扔掉水瓶时,你说:“你不知道乱丢垃圾是不文明的吗?” D: 给老师提出建议,希望老师放慢上课速度时,你说:“老师,你上课太快了,同学们要求你把课上慢一点。” |
6、 | 填入下列句子中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①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提供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②阅读,不能只限于手头上的一本教科书,还应该向深处________,比如多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 ③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科技事业方兴未艾,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我们去________,许多谜底有待我们去揭开。 A: 开拓 拓宽 拓展B: 拓宽 拓展 开拓 C: 拓展 开拓 拓宽 D: 拓宽 开拓 拓展 |
7、 | 下面能正确表达厂长本意的一项是( ) B: 我到现在才登门造访,你看月亮都在怪我,你不要放在心上。 C: 月光照在哪里都是亮的,祝你新的事业取得辉煌。 D: 我十分想挽留你,可是你另有打算,我也没办法了。 |
8、 | (文化长廊)下列有关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艾青,为民族命运“呐喊”的鲁迅,为国家前途振臂一呼的闻一多,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B: 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C: 春节贴春联、拜年,清明节祭祖、禁食,重阳节挂艾草、登高,这些都是传统节日里约定俗成的活动。 D: 中国是礼仪之邦,很讲究礼貌用语,献物于他人说“请笑纳”,请人指点说“请赐教”,他人送己说“请留步”,中途离开说“失陪”。 |
9、 | 下面加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 老翁逾墙走(越过)B: 一男附书至(书写) C: 二男新战死(最近) D: 急应河阳役(应征) |
10、 | 《水浒传》中大闹飞云浦的人是( )。 A: 李逵 B: 武松 C: 鲁智深 D: 林冲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1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________”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 2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
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点左右。③毳(cuì)衣:细毛皮衣。④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②是日更定矣。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相与步于中庭。 B: 独往湖心亭看雪。 C: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 更有痴似相公者。 ( 4 )(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 ( 5 )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幅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 |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答题。
一个记不住儿子名字的父亲
秋冬之交的风萧瑟中带着凌厉。
我遇见他的时候,银杏树金黄色的叶子正打着旋儿在风中劲舞。他站在银杏树下,看见我过去,满脸谦卑地问:“你是这里的老师吗?”
我没停步,“嗯”了一声。
他赶紧跟过来,又问:“高三十七班在哪里?”
听到这话,我停下来。我带十七班的语文课。学生家长问话,我不能不回答。
“你有事?”我边问边打量他。他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上面留有一块块云彩似的盐渍,看样子他刚赶了远路,汗渍还留在脸上。也许是汗水浸透了内衣,每一阵秋风掠过,他浑身就一阵轻微的颤抖。
我说:“你跟我来吧。”
他有些拘谨地跟在我后面,边走边说:“俺想等下课再去找他,怕上课时影响了学习。”
到了办公室,我一边拉把椅子让他坐下一边问:“你找谁呀?”
“李小牛,俺儿子!”他自豪地说。
“李小牛?十七班好像没有这个学生。”我转过头问带化学的丁老师。丁老师想了想,摇摇头。
他赶忙说:“李小牛是小名,这大名……”他抹了一把有些干焦的短发,满脸歉疚地说,“俺还真记不起来了。”
我惊讶地问:“记不起来了?”“记不起来了!”他脸上沁出一层汗,红晕也随着汗氤氲到脸上,像熟透了的桑葚。
我带着不满说:“这可就难了。每个班姓李的学生都很多,没名字可不好找。”
他一听这话,搓着手说:“你看俺糊涂的,临来的时候想着带上他的一张奖状,好看上面的名字,没想到一着急就全忘了。”我问:“你找他有什么急事吗?”他急忙站起身来,说:“没什么事,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他。”我们学校是半寄宿制,远路的学生一个月回家一次。
他望了望我,犹犹豫豫地从怀里掏出一个蓝布小包,打开,里面装着几个石榴。石榴都已经熟得裂开了,满肚子的石榴籽红玛瑙般晶莹剔透。他挑出一个大个的,掰开递给我,说:“你吃,甜着呢!”然后把剩下的那一半剥成几小块,分给办公室里的其他人。
我拈起一粒放进嘴里,一股特别的清凉和甘甜霎时传遍了全身,感觉很特别。
他看着我说:“甜吧?”
我问:“你家种了很多石榴?”
他摇摇头说:“家里只有一棵石榴树,是俺小牛出生那年栽的,已经十八年了。你别说这棵石榴树还真帮了俺家大忙了。每年它都疯结,那果子坠得整棵树都歪了,树枝快拖到地上了。俺用大竹竿撑着呢!”
十八年一棵石榴树,肯定有不少故事。我用眼神鼓励他往下讲。“每年中秋节,俺就把大个的、品相好的摘下来,拿去卖。每年卖的钱差不多就够李小牛的学费了。”我这才记起李小牛的问题还没解决呢!就问:“你能确认李小牛就在十七班?”
他想了想,说:“肯定在十七班。奖状上的名字没记清,那数字是记死了的!”我问:“你找他就是为了送石榴?”
他“嘿嘿”笑了两声,有点腼腆地说:“对,就是送几个石榴给他吃。”
我摇摇头,叹口气,心想瞧这父亲做的。
他也叹口气,说:“这孩子到现在还没吃上今年的石榴呢!”说这句话时,他的眼角有点湿润,见我们没吭声,接着说:“每次石榴熟了的时候,俺就想让他先尝个新鲜。他就说:‘摘去卖了吧。’没经过霜打的石榴有点涩,不好吃。我就把那些小个的留着,让它继续长,秋霜一打,涩味就去了,到时再吃,才真甜呢!”
听到这里,我们沉默了。他说:“俺娃懂事呢,不然整个村子咋能就他一个考上你们这样的学校呢?眼见天冷了,广播说明天大幅度降温,要上冻呢。石榴不能冻,一冻就烂成水了。俺这就匆匆忙忙送来了……”
整个办公室一片沉寂,沉寂得有些肃穆。
就在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赶忙说:“老李,走,我带你去找李小牛!”
李小牛的确在十七班,叫李克歆,上次全市联考,考了全校第三名。他家住在山左口,一个偏远的乡村,离我们学校大约有35公里。
请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如老师、同学、邻居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作文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字和标点书写要规范、整洁。⑤文中不可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